李莉 张锦辉 李林
【摘要】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育人”,使人成为“人”,人文教育即人性教育。作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人文教育融入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的独特价值,并尝试从英语歌曲的创作背景、英语歌曲主题、英语歌曲节奏、旋律以及公益歌曲等中挖掘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的人文元素和德育元素,探究英语歌曲赏析课程如何实现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人文教育;英语歌曲赏析;人文元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229-02
【本文著录格式】李莉,张锦辉,李林.人文教育融入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的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20,04(07):229-230.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良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1]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育人”,使人成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品德优良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文教育即人性教育,是提升人文精神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成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既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也是高校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范畴,本身就是体现人文教育的手段。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启迪、人格得到塑造,境界得到提升。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应先是人的教育。”英语歌曲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和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做人、做事的哲理,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学所有的学科都是育人的学科。[2]英语歌曲赏析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将音乐教育和人文教育密切结合,通过音乐去塑造人、培养人、造就人,已成为本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人文教育融入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的独特价值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文化教育, 解决人的灵性培养问题;又要讲究人文文化教育, 既要解决灵性培养问题, 也要解决人性培养问题。两者融合, 才能培养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3]将人文教育融入英语歌曲赏析课程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独特价值。
(一)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人文素养决定着人格的高低和品德的优劣。近年来,大学校园发生了诸如“投毒”“杀人”“盗窃”“校园贷事故”等很多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近年来很多高校过于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导致某些学生人文素养的低下。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当前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认知很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在英语歌曲赏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播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回归教育的本源,对学生进行为人的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拓宽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的教学价值
英语歌曲赏析课程中的大部分歌曲是西方英语歌曲,内容自然体现西方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歌曲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会在教学中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多元文化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给正值价值观形成和转变阶段的大学生带来思想认识上的负面影响及冲击。譬如,有些大学生过于推崇西方节日而忽视本土传统节日。很多学生喜欢某些英语歌曲仅仅是因为旋律好听,极少关注歌词的内容,对由歌词带来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更少。人文教育理念的引入,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局限,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识别西方英语歌曲中的“精华”和“糟粕”,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从而拓宽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的教学价值。
二、人文教育融入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的教学探索
笔者从2019年8月开始教授英语歌曲赏析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融入人文教育,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英语歌曲赏析课程与人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英语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和德育资源,教师可以从英语歌曲的创作背景、英语歌曲主题、英语歌曲节奏、旋律以及公益歌曲等等中挖掘人文元素,充分发挥英语歌曲的隐性育人功能,将人文教育全面贯穿于英语歌曲赏析课程中。
(一)从英语歌曲的创作背景中挖掘人文元素
很多经久流传的英语歌曲的创作背景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元素,以《Hey Jude》为例,这首歌是Paul McCartney(保罗·麦卡特尼,The Beatles成員)为一个五岁的孩子写下的一首歌。这个男孩叫Julian,是John Lennon(约翰·列侬,The Beatles成员)与前妻Cynthia的儿子。歌曲的第一句就是保罗·麦卡特尼在列农离婚后,安慰Julian时说过的话。歌曲启迪性很强,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做一个勇敢的追梦人。借助歌曲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进取精神,这些都是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从英语歌曲主题中挖掘人文元素
马克思曾经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英语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传达着特定的思想和主题。英语歌曲赏析课程人文教育旨在让学生在乐曲情感的深度体验中获得思想上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歌曲《Shining Friends》《True Friend》等赞美了朋友之间纯洁、亲密的友谊,歌词中“Friends hang on through ups and downs”道出了“真朋友”的真谛;“You know the secrets I could never tell and when Im quiet you break through my shell”显示了朋友之间的默契;“You have my place to stay”和“Youll never be alone in darkness”表明了朋友之间的承诺。通过组织学生讲述中西关于伟大友谊的故事,如管鲍之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情等,加深学生对中西文化的了解,还将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融入教学,引导学生与人为善,善待朋友以凝结牢固的友谊,善待他人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再如优秀的爱国歌曲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如《Yankee Doodle》等表现了美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而《我和我的祖国》的英文版本My Motherland an Me 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
(三)从英语歌曲节奏、旋律中挖掘人文元素
歌曲的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强弱、快慢等关系,是旋律发展的内在动力。节奏、旋律等音乐元素是歌曲的情感寄托,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媒介。经过情感启迪,学生的情感被带动,进而获得情感的启蒙和熏陶。以情感作为切入点,从英语歌曲节奏、旋律中挖掘人文元素,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例如《Forever Friends》是由意大利音乐家Giorgio Moroder和中国音乐家孔祥东联合创作的2008北京奥运歌曲。歌曲融合了《浏阳河》这首民歌中的民族旋律,以中国特有的五声音阶勾画出中华民族的烙印,使其具有了不可磨灭的中国情感和民族特色,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从公益歌曲中挖掘人文元素
公益歌曲是指专为公益活动或事件演唱的歌曲,如救灾歌曲、医疗保健歌曲、社会关爱歌曲、环保歌曲、体育歌曲等。[4]人们在欣赏此类歌曲的同时,认识、体会歌词的含义,无形中接受了歌曲的教育和影响。例如环保歌曲通过音乐特有的审美功能和歌词的教育功能,在人类环保事业中发挥着积极的功用。Michael Jackson的Heal the World和Earth Song、2019年4月发行的公益歌曲Earth、加拿大环保音乐家马修·连恩的专辑《狼》《驯鹿宣言》《海角-乐园》《美丽新世界》等等,这些作品无不呼吁人们热爱自然,热爱地球,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教师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引发学生对于环保的讨论,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进而引出中国积极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如20世纪80年代非洲食物短缺、人民挨饿的社会现实震惊了全世界。1985年,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组织了为非洲难民的赈灾义演,他和莱昂纳尔·里奇共同谱写的歌曲《We Are the World》很快传遍了全球。这首一首关于爱心和希望的歌曲。歌词“There are people dying and its time to lend a hand to life, the greatest gift at all”号召人类团结起来,向苦难之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人义关怀。
三、结语
高等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将人文教育融入英语歌曲赏析课程,就是要在传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强化歌曲内容的精神引导,以人为本,关注大学生心理上、情感上的内在需求和特点,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质,实现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的育人功能。英语歌曲赏析课程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既有利于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又为英语歌曲赏析课程拓展教学价值指明了方向。教师要从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有意识地将人文教育融入到英语歌曲赏析课程教学中,拓展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的教学边界,真正实现英语歌曲赏析课程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 1999(4).
[2]宋辉.成果教育导向指引下大学英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24).
[3]杨叔子.时代发展趋势:科学人文交融[J].广州職业教育论坛,2012(6).
[4]祁修雯.我国当代公益性歌曲分类研究[J].音乐传播, 2015(3).
作者简介:李莉(1982—),女,汉族,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张锦辉(1981—),女,汉族,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李林(1984—),女,汉族,聊城二中,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