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探索

2020-06-01 18:40蒋芝英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金课思政课实践教学

蒋芝英

摘  要: 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 “金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完成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重要环节。以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为目标,以青年学生的亚文化为视角,有效利用青年流行文化元素,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突显大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关键词: 思政课; 实践教学; 青年流行文化元素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0)02-0039-05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的内涵和定位

“金课”这一概念是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他指出:要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随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给“金课”标准做出解答:“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反之,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就是“水课”。

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金课”,需要理论教学“金课”和实践教学“金课”两手抓。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思政课只有把知识传授、理论教育的学思过程与力行体验、能力提升的践悟过程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育人效果。

“金课”标准具体体现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可以从兴趣的浓度、参与的广度、合作的深度、创新的程度、活动的效度五个维度来衡量。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广大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积极创新,并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的实践教学课,就是“金课”。目前,“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大多数高校都认可的形式,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因受实践资源、实践经费和师资经验力量等因素的制约,通常思政课实践教学或采取一些简单易行陈旧老套的实践形式,或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小分队”身上,取得一些“盆景”效果,大部分学生则“放羊式”实践,实践教学深度广度有限、学生主体性欠缺、主动性不强,“水分”有目共睹。因此,要打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二、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何以可能

当代青年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和文化风格,形成了与主流文化有一定距离感的青年亚文化。亚文化有不同的文化形态,可以根据人种、年龄、生态学,习俗传统、时尚等维度区分,流行文化属于时尚亚文化。青年流行文化反应的是一定时期内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亚文化,特别是在社会转变过程中快速形成的亚文化,乃是主流话语在强化自身的过程中所伴随的一定人群失范和剩余的结果,当然也是一定人群在迅速变化的时代实现自我保全的表现。”[1]基于青年亚文化特点,青年学生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存在一定的消极接受和被动认可现象。

思政教育教学既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高大上”的主菜、大菜、硬菜,也需要“特色菜”“农家菜”和 “心灵鸡汤”。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者习惯于站在主文化角度,端着严肃的面孔,用居高临下的气势和强制性的语气对青年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缺少对青年亚文化的主动接触和积极建构。缺少青年视角的教学,构建认同就会很困难。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将青年文化称为后喻文化:一种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文化,区别于晚辈向长辈学习的前喻文化和同辈人之间学习的并喻文化。米德认为后喻文化将成为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只有通过年轻一代的直接参与,利用他们广博而新颖的知识,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富于生命力的未来。”[2]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后喻文化思维,正确面对、合理利用青年亚文化才能提高效度。这也是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进行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所在。

青年流行文化元素包含电影、电视、网络作品、游戏、时装、音乐、语言和行为方式等不同层面中的流行元素。有效学习、利用青年流行文化元素,贴近青年学生的情感结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凸显大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满足青年学生的接受心理,激发青年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有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神。

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課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可以是微电影、情景剧、歌词翻唱、诗歌创作朗诵、“三句半”、街舞等,这个过程需要流行元素寻找、思政教学内容提炼、文本撰写、新媒体技术运用、表演、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没有团队合作不可能完成,没有创新精神、深度参与不可能有优秀的实践作业,每个学生都有其用武之地。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意识形态教育的直接性,给予青年学生足够理论探究、社会观察、自我展示、能力锻炼、团队合作机会,是青年学生大呼过瘾的教学方式。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是一种借流行文化的“壳”,注入思政教学内容的“核”的创造性活动,教育者既要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又要从后喻视角积极主动接触关注流行文化元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思考教学内容、甄别流行文化元素,师生一起用青年人喜欢的角度、载体、话语体系、生活方式来演绎教学内容等。在这里,思政教学内容是“配方”、流行元素是“包装”,两者的具体结合是“工艺”。当思政实践教学经过师生之手尤其是青年学生之手达到“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时,自然也就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的“金课”特征,就如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文化节目,走出经典本身的语境场域,借助现代艺术形式实现对经典的现代阐释,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的实践探索

2017年起,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常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开始了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的实践探索,具体的探索路径如下:

(一)借助青年流行音乐元素,填词翻唱教学内容,形成“咏流传”教学模式

《经典咏流传》中文化节目《苔》《明日歌》等刷屏节目通过和诗以歌的方式将青少年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有机相结合,通过大众化、流行化的再创作,实现了传播引领。意识形态内容一向高大上,青年学生基于其逆向社会化的心理,很少会对其主动亲近。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咏流传”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

2017年神曲《凉凉》备受青年学生喜爱,思政老师发挥专业特长,填写出思政版《凉凉》——《大道佑中华》,由学生倾情演唱,由学生亲手剪辑制作MV。优美的旋律、家国情怀的演唱、诗化的歌词,不到六分钟的演唱中,呈现出了从鸦片战争到建党伟业、开国大典、到两个百年梦想、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整个近现代史波澜壮阔的画卷。中华民族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演绎。歌曲一经推送后,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传播,还获得了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建微视频微动漫奖。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的实践教学主题就围绕此展开。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样本城市,习近平对义乌经验的评价是“无中生有、点石成金、莫名其妙”。如何让在义乌上大学的学生深刻领悟义乌精神,理解把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的实践教学做法是引导学生观看再现义乌改革开放历史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带领学生参观义乌城市规划馆,收集义乌老照片,比对今日义乌的城市面貌,实地考察国际商贸城,然后围绕“鸡毛换糖”这一义乌现象,借助周杰伦的《菊花台》旋律,师生开始填词、演唱、剪辑制作MV,最终完成了融入义乌非遗文化道情元素的《鸡毛飞糖儿香》,歌曲一经推送,再掀热潮。《鸡毛飞糖儿香》的歌词优美细腻,时代感画面感强,引起了专业作曲家的关注,为其专门谱曲,成为一首原创歌曲,在2018年11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天正式发布,后入选为2019金华市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咏流传”教学方法借助流行音符唤醒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乃至生长力,让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活起来、流行起来,在青年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赋予青年学生以积极的思考和正能量。几年来,师生一起翻唱出了很多校园红歌。

(二)立足青年流行生活方式,撰写主题剧本,借助微电影实现情景教学

“微电影是指在网络、手机等多媒体平台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或短时下观看的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规格的叙事类影视作品,用电影的拍摄技法、画面质量、镜头语言,以及宣传模式等娱乐手段,为观众营造出观赏电影的氛围体验,并借助社会化媒体传播机制实现病毒式传播。”[3]微电影的文化特征和传播特点与当代青年的社会性格和文化行为模式相契合,因此成为一种青年流行文化现象。微电影具有低门槛、普及性和互动性等草根特点,只要个体有兴趣,就可以体验编剧、演员、导演、摄影等角色。对于现在的青年学生而言,其流行的生活方式是手机不能离手,电脑不能没有,制作微电影的技术只要简单学习就可上手。

微电影成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载体。教师根据思政教学内容,在主题和选题上做好引导,和学生一起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两年来创作出了100多部微电影。价值观、网络贷款、家风、师德、规则意识、时间管理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都成了创作的主题。根据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创作的微电影《我来过,奋斗过》、根据大学生网络贷款事件创作的微电影《我的苹果丢了》、根据家风元素创作的微电影《请回答1998》、根据奉献友爱这一主题创作的微电影《手》等作品都被搬上了银幕。师生一起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完成整个微电影的制作,再配上自己填词翻唱的主题曲。学生们在兴奋中体验当明星的感觉时,其文本撰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新媒介技术使用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自己创设的情景中完成了价值认同。

(三)立足时代背景,挖掘现实历史元素,借助情景剧、手绘等时尚载体浓缩时代印记

把握时代主题,为青年学生指明方向、明确使命担当是思政课教学的责任,但德性不能置入,必须在生活中内生。立足时代背景,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结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借助情景剧、手绘、“三句半”、诗朗诵等时尚载体给学生呈现时代印记,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

例如创新创业、乡村振兴战略等都是時代热点,创业又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学生生活中有大量通过创新创业获得知识和技术积累后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案例,用学生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政理论教育,更能入脑入心。于是,我们结合时代热点,挖掘身边案例,创作了舞台剧《金乌归来》;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义乌是真理甜香的飘出地,我们挖掘区域文化资源陈望道的故事,精心包装“红色梦想”,引领大学生品味“真理的味道”,创作了舞台剧《信仰的力量》;围绕改革开放先锋人物谢高华的故事,创作了诗歌《致敬谢高华》;围绕习近平金句,艺术专业的学生完成了习语绘;围绕十九大精神和两个百年目标,创作了“三句半”《赞赞新时代》。所有这些节目都师生自导自演,自己剪辑制作背景MV,成为对学生最好的时代印记教育。

(四)打造实践教学品牌,展示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提升课程实效

对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我们还处在探索阶段。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地打造实践教学品牌“望道行之”——仰望星空,领悟大道,努力践行,共同开创美好未来。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选取优秀实践教学成果进行展演。在成果展演中,我们也充分利用弹幕、微信滚动抽奖、直播等时尚手段,提升课程实效。

当然,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是我们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有 “德文杯”微建言大赛、文明拍客行主题大赛、课堂道德观察、课堂新闻播报、主题社会实践调研、公益100分等多种形式。

为了固化实践教学成果,每学年我们会收集整理汇编实践教学成果,逐步积累成“册”,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为以后的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四、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的完善路径

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质是从后喻文化视角出发,合理利用青年流行文化元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构思政教学内容,完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路径,实施门槛低,容易操作,但要符合“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 “金课”标准并不容易,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完善。

(一)夯实理论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配方”

要将思政课教学内容通过流行文化元素进行再阐释,首先需要思政教师对学科内容融会贯通,在理论教学环节让学生吃透理论,唯有此,才能借助流行文化元素绽放出新的魅力。如根据《凉凉》填词翻唱的《大道佑中华》,歌词涵盖了横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演绎了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中国人民谋求民族复兴苦难辉煌,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为国为民的光辉形象,这个“配方”不是来自教材体系的哪一章哪一节,而是对整个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提炼。

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模块,与其他的实践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微建言大赛、文明拍客行主题大赛、课堂道德观察、课堂新闻播报、主题社会实践调研、公益100分等实践教学活动,从不同的方面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而这些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又可以借助时尚载体进行二次加工。思政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就像一个中药铺,同样的药材,不同的“配方”疗效是不一样的。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达到“金课”标准,必须夯实理论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二)树立后喻教学理念,熟悉流行文化元素,创新“包装”

青年文化是一种后喻文化,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理论内容与精神意蕴,此外,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课程包装的观念和意识,主动接触学习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不仅吸引青年学生的眼球,还对青年学生的自我认同、主体性人格生成产生很大影响,它在丰富思政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存在着对主流文化的偏离和抵抗。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创造性地引入流行文化的元素,就需要了解青年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主动研究流行文化的传播规律,吸取和借鉴其传播经验,合理利用流行文化元素。有魅力的“包装”是基于需求者审美心理的创新设计,需要充分把握流行趋势,巧妙运用流行元素,有机结合思政教育教学内容。

(三)立足大思政格局,落实“四全”育人理念,提升“工艺”

如果把思政教师比喻成烹饪思政教育教学大餐的主厨,那就意味着这桌大餐的最后呈现,还需要很多其他不同分工的人员。思政课程体系只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育人功能的发挥总有其边界,“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

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达到“金课”标准,单独靠思政教师的力量很难持续开展,需要有效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理念,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发力”,思政、学工、团委等“多线联动”,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双盘活”。唯有此,才能不断提升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 “工艺”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诗鹏. 作为亚文化以及社会情绪的“佛系”现象[J]. 探索与争鸣,2018(04):44-47.

[2] (美)玛格丽特·米德. 文化与承诺[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 宋瑜. 从青年文化研究视角解读微电影的流行[J]. 今传媒2014(07):168-170.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Abstract: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complish the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hould be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gold class” standar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affinity and pertinence and highlight the teaching subject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f it aims at cultivating students'literacy and ability, takes the subculture of young students as the perspective, and effectively utilizes the elements of Youth Popular cultur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popular culture elements of youth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金课思政课实践教学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