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角色扮演

2020-06-01 07:26刘洋
北方音乐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提琴角色扮演

【摘要】迄今为止,弦乐四重奏已经过了数百年的积累与沉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亲切柔和、细致入微。大提琴是弦乐四重奏不可或缺的成员。要想保证大提琴更好地服务于弦乐四重奏,必须明确大提琴的角色定位,突出大提琴的演奏特性。为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提琴在室内乐演奏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大提琴在角色扮演中的合作要点,旨在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大提琴;室内乐演奏;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J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065-01

【本文著录格式】刘洋.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角色扮演[J].北方音乐,2020,04(07):65,70.

弦乐四重奏作为一种高端优雅的器乐表演形式,对结构的严谨性与层次的清晰性有较高的标准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在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确大提琴的角色定位,以及大提琴在角色扮演中的合作要点,才能为受众奉献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一、大提琴在室内乐演奏中的角色定位

(一)第三者(路人甲)

器乐独立的发展要追溯到十六世纪,在初期发展阶段,器乐多来自于民间,具有即兴特征。十六世纪末期,弥撒、经文歌与牧歌等进入黄金发展阶段。这也验证了“物极必反”的原理,重要性逐步衰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器乐逐渐兴起。发展至1561年,世界上第一本关于乐器文化与演奏技艺的刊物问世,之后乐器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逐步形成了乐器家族体系。与此同时,作曲家们也开始注重器乐的写作,创作出诸多流芳百世的经典器乐作品。正式拉开了器乐鼎盛发展的序幕。

(二)配角

十八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科技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极大的推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以往国王和教会至高无上的地位面临巨大危机,一场哲学思想的革命运动如期而至。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为代表哲学家全面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并将其作为武器对惨无人道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新兴阶层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以科技发展为核心力量,倡导民主平等与人权自由,呼吁人类的宽容与博爱。

西方哲学思想的启蒙运动,促使欧洲人逐步认知到自然法则与自由竞争的实际意义。文学界与戏剧界也发起了“狂飙突进运动”。这项运动强烈反对法国学者对理性的单纯崇拜,强调顺从自然客观规律,回归人性本能的重要性。这场“狂飙突进运动”也为人类归本溯源,追求自我价值,为浪漫主义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主角

随着海顿和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写作的成熟化,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逐步开始扮演“主角”,重要性不言而喻。 换言之,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角色转变,得益于弦乐四重奏写作的成熟化。作曲家以弦乐四重奏为表达载体,充分表现出各类乐器的演奏技巧。这种宛如乐器谈话般的弦乐四重奏使大提琴的演奏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大提琴这种特立独行的演奏特点,也使其在弦乐四重奏中的“主角”地位不可撼动。

二、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角色扮演时的合作要点

(一)第三者定位时的合作要点

通常,文艺作品中的第三者也可以称之为路人甲,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角色。尽管路人甲没有主角的光鲜亮丽,也没有配角的责任重大,但可以起到衬托重要人物的作用。就像初期阶段的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地位。尽管大提琴的“戏份”较轻,但拥有稳定扎实的低音声部和激昂澎湃的高音声部,使弦乐四重奏精彩纷呈。

全面了解发展历史可知,由于作曲家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乐器发展较为落后,大提琴主要用以陪衬小提琴,演奏和声部分。对于这一时期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来说,大提琴演奏更多的要注重掌控机械节奏。这种机械节奏是一种具有极强规律性的节奏形式,犹如高速运转的马达一般。

古典四重奏中第四乐章的出现较为频繁,这是一种极为规则的律动,能够凸显出节奏性。如海顿的《弦乐四重奏》、莫扎特的《米兰四重奏》等。从作品的整体效果可以看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的交相呼应,对大提琴掌控节奏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而这也是体现节拍强弱变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演奏同类型作品时,大提琴要稳定掌控节奏,切忌急躁骚动,保证演奏效果。

(二)配角定位时的合作要点

配角也可以称之为次要角色,但其在戏曲表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曲创作者往往会赋予主角具有时代化特征的思想,并且需要一个内涵丰富、色彩鲜明的角色作为陪衬,以求达到戏剧人物结构平衡性,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这就是配角的意义。只有做到主角与配角的相得益彰,才能提升整体戏剧的艺术价值。对于弦乐四重奏也不例外。在海顿的中期四重奏作品中,小提琴占据主导地位。作曲家将关注点转移到其它乐器上,大提琴的地位不断提升。

以海顿的《太阳四重奏》为例,大提琴从路人甲转变为配角。在Op.20No.2的第一乐章中,以高声部和低声部的雀跃表现为主导,且以内声部作为填充。在大提琴与小提琴的合作过程中,要注重音色的和谐性、音准的准确性以及节拍的稳定性。在演奏完主题部分后,还需注重大提琴与小提琴的过渡衔接,加强旋律的连贯性与流畅性。

以莫扎特青年时期创作的《维也纳弦乐四重奏》为例,受海顿艺术风格的影响,作品融合了新的元素,力求充分发挥各类乐器的演奏特点。整部作品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是由两个动机构成的,第二主题则是由大提琴和中提琴的合作构成的。总体来说,这部作品的组成结构并不复杂,但是对赋格具有极高的标准要求。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应注重节奏的控制,以及中提琴的协调配合,增强整体演奏效果。

(三)主角定位时的合作要点

对弦乐四重奏中的大提琴来说,演奏者要遵循谦虚且和谐的合作原则。在弦乐四重奏中,大提琴扮演的主角角色,需凸显出各类乐器对话的均衡性与协调性,充分表现大提琴的演奏特点。例如在《海顿四重奏》中,大提琴的变化音对位化旋律应注重和声部分的音准,保证大提琴的演奏能够表现出弦乐四重奏的灵动。由此,实现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立,促使弦乐四重奏在这种对立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音乐艺术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进程中,大提琴逐步从路人甲升级为配角,又转化为主角。在不同的角色定位中,大提琴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大提琴在室内演奏角色扮演中的合作,充分体现出各类乐器的演奏特点,以及弦乐四重奏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彭琛.浅论大提琴在评剧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樂, 2011(11).

[2]贾路红.新型的民族低音乐器“拉忽雷”[J].音乐探索,2011(2).

[3]敖峥.浅论大提琴艺术在我国的民族化[J].中国音乐, 2010(4).

[4]冯巧婷.室内乐演奏技术的教学探讨[J].北方音乐, 2019(5).

[5]夏捷.浅谈博凯里尼室内乐创作特点[J].戏剧之家,2017(14).

[6]何梓宁.不同时期大提琴持弓的变化[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5(9).

[7]温雪霖.论大提琴在弦乐四重奏中的多种“角色”[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刘洋(1995—),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音乐专业,研究方向:室内乐演奏。

猜你喜欢
大提琴角色扮演
大提琴之味
An Overview of Cosplay1: Exploring the Subculture角色扮演亚文化纵览
小提琴和大提琴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杜普蕾和大提琴
角色扮演
杜普蕾和大提琴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