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中西交际风格的跨文化解读

2020-06-01 02:44王利君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个体主义集体利益个人主义

王利君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虽然各国之间的文化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但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当中还是不可避免会出现文化休克,文化冲突的现象。

不同文化传递信息时交际策略的选择倾向即交际风格具有明显差异,这种不同可以追溯中西方不同的交际风格形成的文化源泉。

1 价值取向不同:集体主义VS个体主义

交际风格的影响和定型因素很多,借助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价值取向理论中的集体-个体主义维度可以追溯中西方不同的交际风格形成的文化源泉[1]138。

中西方价值取向的主要和根本差别就在于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中心还是以个人主义为价值的中心。中国的最主要的价值观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往往有内群系(in-groups)(亲属、宗族、组织等)和外群系(out-groups)的区别,总是把群体的利益置于首位,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集体荣誉优先于个人利益,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关系。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哲学观或世界观的基础是“天人合一”(Oneness between Nature and Man)。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以个体主义价值取向为主,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独具个性的个体组成,个体利益优先于集体利益,强调如果每个个体利益得到了满足也就意味着集体利益得到了实现,所以在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国度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相对比较小[2]。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同时含有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中西方文化的集体、个体主义类属只是就其整体的、带有倾向性的强弱而言[3]。

集体主义是中国的最主要的价值观,其存在的根源有着其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原因。首先,从地理环境因素来看,中国文化孕育于相对比较封闭的大陆型地理单元中,地理、气候环境相对比较稳定,人们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基本生活单位的社会结构。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比较浓烈,相互依赖和寻求集体归属成为他们生存的一种方式。这样也就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传统的宇宙观[4]。另外,从历史文化因素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孔孟儒学。儒学倡导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就是维护宗法性的社会秩序。儒学的核心是“仁”,即仁爱。[5]33在集体主义影响下,中国人往往更强调集体的利益,提倡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体利益,为了大我牺牲小我,强调团体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严格区分“圈内人”和 “圈外人”。群体取向的延伸便是他人取向和关系取向,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国家人际心理距离比较小;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家庭血缘关系为核心发散到其他社会交往活动所涉及的关系,如同事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更是社会宣扬的一种美德。人际交往中建立、维持、经营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便成为交际的首要目标。

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个体主义价值观也有其地理和历史文化的根源。西方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爱琴海一带的古希腊、罗马和希伯莱文化。地处海域,由数个比较分散、独立的地理单元构成,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海洋气候的多变性,迁徙变得十分频繁。因而也形成和发展了“天人相分”(Dividedness between Nature and Man)的宇宙观或自然观。这种天人相分、主客分离的哲学观也必然导致个体主义。从历史文化根源来看,古希腊人很早就破除了基于血缘纽带的家帮式的社会组织而建立了以财产和契约关系为基础的城邦制。西方文化以商业和海洋文明为特征。在这种文化里,人们崇尚自由,爱好独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比较强,个人意识比较强烈,认为个人利益高于集体甚至国家利益[6]56。

2 中西价值取向与交际风格

从交际者双方相互影响的层面来看,交际、语言、文化三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换而言之,交际风格是指人们在连贯地表达思想时基于词句选择、表达方法、说理方式、思维模式等所呈现出的总体特点[5]51。

交际过程中的赋义过程主要受交际者双方的交际语境交际背景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其交际的环境交际的背景交际的语境会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就算是同类言语行为它的赋义过程和赋义内容都会有所不同,而且这种赋义过程对其交际环境交际语境的依赖程度也有差异。图1[7]是影响信息交际过程的各环境因素的具体化。交际行为,具体的交际事件以及交际情景的社会背景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相互影响。而规范本身就是价值观念和情景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实际上,在交际时,起作用的可能是某些变量,而且同一变量在不同文化和群体的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双方要想彼此之间的交际行为能顺畅有效地完成,他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言语行为准则,而不同文化中其言语行为准则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一种文化中礼貌得体的言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就有可能是有损交际者另一方面子的行为,从而导致交际失败甚至导致文化冲突或文化休克。

对于类似不中听信息的传递,会威胁受众面子,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言语行为越间接就越礼貌。但实际上交际行为是否礼貌因文化不同而存才差异。在中国文化,“不中听”信息传递的特点比较复杂。当交际者的地位权势比交际对方高时,即交际者双方交际距离比较小时,交际行为的发出方一般采用直接的方式传递不中听信息;当交际行为发出者的权势地位低于交际的另一方或与交际另一方平等时,即交际者双方的交际距离较大时,交际行为的发出者一般使用规约性间接或暗示策略。而在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西方国家里,人们以个人为中心,崇尚人生而平等,所以不管交际者双方的权位高低,交际距离大小,人们往往都会选择以直接策略来传递“不中听”信息。

图1 交际与环境

而这种交际风格对交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委婉的交际风格与直接的交际风格

受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人提倡说话和做事都会先考虑别人的感受以保持友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社会氛围,所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以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委婉在拒绝这一言语行为中尤其表现得明显。为了考虑交际者的积极面子,不让交际另一方丢脸,使交际氛围变得尴尬,中国人在必须拒绝对方的时候要么委婉表达要么沉默应对,而这样的交际方式有可能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误认为中国人太狡诈不够真诚。而西方最提倡的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从不去考虑不中听信息会威胁听话者的积极面子[8],喜欢用言语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这样让不了解他们文化的人误以为他们过于自私,在人际交往中不会察言观色,以至于在执行文化交际言语行为时会导致文化误解甚至文化冲突。

2.2 服从的交际方式与自我的交际方式

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往往以集体为中心,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所以在国家利益或某一集体的利益受到威胁或者危害的时候,中国人民可以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甚至包括个人的生命服从国家或上级旨意来共同应对困难,直到威胁解决危险不再。所以在中国面临任何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总是能够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地团结在政府周围以最快最高效的方式解决各种危机和难题。而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中心的西方国家,国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自由个人权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为了个人的舒适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就算自己的言语或行为会危及他人生命甚至国家的存亡,只要有损个人自由或个人利益的一切措施他们都将抵触。所以在很多西方国家面临突发危机的时候,在这种个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处理问题和危机的效率便大打折扣。

2.3 谦虚的交际风格与自我褒杨的交际风格

由于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为了集体利益和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国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喜欢以贬低自己来抬高交际对方的交际形式。所以谦虚也是中国文化典型的交际风格。这样交际风格在应答恭维语这一言语行为中表现尤为明显。在面对交际对方的恭维时,中国人最典型的应答就是“哪里,哪里”,而这一特征在中国的中老年人群中尤为普遍。而受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影响,西方人认为独立、自我成就和自尊是自己非常重要的交际目标,他们渴望被他人赞同获认可,很少在意集体或社会的和谐,甚至在与他人交际的过程中喜欢采取自我褒杨的形式[9]。所以在面对恭维时,他们总是在直接接受的同时再加上自己的自我肯定。

3 结语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世界也成了一个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跨文化交流更是越来越重要。而因为文化不同各国言语行为的赋义过程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文化下交际风格也不尽相同,对其不同风格根源的追溯可以使交际者在不同文化的交际过程中减少交际失误,实现交际的顺畅进行从而使各国之间更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沟通和交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是以经济和社会为立足点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交流也必将促进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时下,中国人在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而“不中听”信息的交际风格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而有所演变。

猜你喜欢
个体主义集体利益个人主义
个体主义情境下中国传统友善观的特质及再造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亲属立法的人性基础
西方经济学个体主义方法论边界拓宽及局限性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为马克思的集体主义辩护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