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书院藏书述略

2020-06-01 08:23:12
图书情报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冠冕丛书藏书

汪 洋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广州 510635)

提到广雅书院,前人在其创设特点、教育观念、历史发展甚至是其建筑布局采用的空间策略上的研究都建树颇丰,如张志茹《广雅书院概略》[1]一文对建院背景、书院规模、书院制度都有比较系统的介绍;黄育芳的《清末广雅书院变迁分析》[2]着重分析了清末广雅书院作为地方高等教育院校所代表经历的生存发展变迁。有学者从中对张之洞的治学思想进行窥探,如王世名的《张之洞与广雅书院》[3]则列举众多张之洞亲力亲为为广雅书院选贤任能、择录良才的教育方针和新式办学理念。另有学者则以广雅书局为切入点,对其成立及刻书选择进行专门的论述,以期对今天传统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整理出版提供启迪[4]。然而却鲜有针对广雅书院藏书事业的系统性分析,作者尝试以藏书作为切入口,从广雅书院文献搜集、文献整理、典藏借阅三个方面,阐述清末藏书楼及其管理者在西方新思想影响下发生的转变,其中许多做法对当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仍有借鉴与传承之处。

1 广雅书院及其藏书楼概述

广雅书院是清朝晚期洋务派代表张之洞在粤创办的一所官办书院,“广雅”二字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众所周知,张之洞一生都很重视教育事业,他自光绪十年(1884年)赴任两广总督,上任伊始,就开始为筹建新书院积极奔走,并呈递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创建广雅书院奏折》,获准后,亲自选址七处,最终把广雅书院院址定于广州城西北五里源头乡,光绪十三年(1887年)4月正式动工,次年6月举办了开学典礼。广雅书院以博约兼资,文行并美为归为其办学宗旨,培养上者效用国家,次者仪型乡里的有用之材,同时也针对“粤秀、粤华、应元三书院,专课时文,斋舍或少或无,肄业者不能住院,故有月试而无课程”[5]的弊端,创新改革,成为中国近代岭南地区首屈一指的书院。

广雅书院的藏书楼名曰“冠冕楼”,乃张之洞据杜甫《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诗句“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命名。光绪十四年(1888年)首建,次年,张之洞制《广雅书院学规》,规范管理冠冕楼藏书。根据广雅书院的建筑图(图1)所示,冠冕楼位于二楼,客厅之上,讲堂之后,“有合抱柱16 根,地下铺设大青砖,四周墙界内藏二尺四寸横石数十重”[6]。共收藏各类藏书五万余册。

图1 广雅书院建筑图①此图为作者根据刘伯骥《广东书院制度沿革》一书的广雅书院简图整理绘制。

2 广雅书院的藏书来源

2.1 “买”

在张之洞呈递的奏折中提到关于广雅书院的日常运作经费时,并没有要求朝廷直接拨款,这与时局动荡,整个国家积贫积弱有莫大关联,因此广雅书院的藏书建设并没有像其他封建书院那样直接获得最高统治者的经费支持,但是在张之洞的大力支持和岭南兴办书院的浓郁风气的推动下,广雅书院通过地方政府拨款(如张特批的从总督衙门办公费用中划拨10 万两[7])和富商乡绅(南海绅士侯选道、孔广镛等[7])捐助等途径,获得了较为宽裕的购书经费,从最初的每年1.72 万两,到后来增至3.77 万两[7],在当时的几所岭南书院中还是比较突出的,另外通过田产和定期存款的经营[7],有了持续而稳定的收入,从而能够持续不断的补充新文献。

根据《中国藏书楼》一书对于广雅书院的记载,书院通过购买自置的方式获得的藏书共计2 664 部43 555 册,其中集部书品种最为丰富有941 部,丛书的册数最多有14 043 册,其余诸类书籍数量见表1[8]。

表1 《中国藏书楼》一书所载广雅书院购书情况

此外,广雅书院的藏书主要配合教学使用,伴随着近代西方新思潮的传入,书院所教授的课程也有所改革,增添了西学的内容,因此书院亦在后期购置了一批外文书籍。

2.2 “刻”

在筹办广雅书院的同时,张之洞还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一样,书局的开办经费主要来自于广东地区热心出版事业的富商乡绅,在张之洞的号召下,广雅书局共筹得四万三千两的运作经费,并且聘请岭南众多博才之士,如顺德李文田、南海廖廷相、番禺梁鼎芬等校理群集,徐信符有《版本记略》谓“故广雅版本必经三校,迥异俗本”[9],故而汇聚了一批实用性强、学术性高的善本孤本图书,例如翻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书》汇辑了《永乐大典》内罕见而有益于治世之籍134种,实际上是一部“辑佚丛书”,对研究古代文化有很大作用[10]。广雅书局先后刻印文献300 余种,数量上达到晚清众书局之首[10],发存冠冕楼的约2 000 余册[6]。除了刊印广雅书院需要的书本外,还刊印有关广东地方文献图书。自开局以来,版片超过十万,除戊戌变法后刻印的若干书外,都是传统典籍及有关著作,包括经、史、子、集、杂著、丛书等,如《天下郡国利病书》、《汉书注校补》、《通鉴纪事本末》等[11],大大地丰富了广雅书院的藏书。另外,学生们的佳作也被收存备刻①据《广雅书院学规》记载,“每课前列佳卷发书辨抄出贴堂原卷发回,贴堂卷贴毕,收存备刻。”,成为冠冕楼藏书的特色文献。表2为根据周振鹤所编的《晚清营业书目》一书[12]所记录的广雅书局所刻书目数量统计。

表2 《晚清营业书目》一书所载广雅书院刻书情况

2.3 “并”

广雅书院另有很大一部分藏书为万木草堂并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堂被查抄,藏书随之被两广总督府收缴,后拨给广雅书院冠冕楼收藏,据肖东发先生主编的《中国书院藏书》记载,拨来的万木草堂藏书共5 280 册,经、史、子、集、杂著、丛书门类齐全,丛书类最多,另外,还有部分西学书籍,包括西政、西艺、史地、交涉、水陆师等,如《盛世危言》《环瀛志略》《数理精蕴》《算学十书》《列国陆军制》《通商约章类纂》《西政丛书》《东方时局论》《中俄界约》等[6]。

除以上三类外,广雅书院还藏有部分日文书籍[6],为日本刊刻本,对其来源尚没有相关文献给出明确的答复。但是仅从可知来源的广雅书院藏书可以看出,冠冕楼藏书的采访过程,体现了没落的清王朝和封建社会积聚下来的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著作又一次地被整理刊刻,同时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促使西学著作与时俱进地成为其馆藏,但是这种馆藏布局和馆藏规模从根本上说仍然是受益于广雅书院“官书局”的本质,比如查抄的万木草堂藏书能够被冠冕堂所获得,就与其官办书局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张之洞作为朝廷洋务派的代表、第二任山长朱一新作为崇尚西学的大学问家,对广雅书院的藏书体现的中西兼顾的特点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3 广雅书院的藏书类型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改变了文字狱等文化高压政策,由禁转疏,大力倡办书院,再加上兴朴学、重经史的社会学术风气的影响以及书院自行刻书的现象增多,书院藏书在品种类型上大大超过了前代。根据朱一新修编、随后第三任山长廖廷相完善的《广雅书院藏书目录七卷》②2015年4月出版的《广州大典》第三十八辑史部目录类收录了据清光绪二十七年广雅书局刻本的影印本《广雅书院藏书目录七卷》,故本文对广雅书院藏书类型的分析以此目录为依据。记载,广雅书院冠冕楼的藏书共收录2 706 部,50 325册之多,这部目录在编排上体现了鲜明的官书院性质及书院管理者对皇权的效忠,即凡带有“钦定”、“御纂”、“御批”等字样的书籍书目优先前置,谓之“冠以御制,敕撰诸书”[13]15,卷一为钦定书籍,卷二经部,卷三史部,卷四子部,卷五集部,卷六杂著,卷七丛书。其中丛书的数量最多。

3.1 钦定书籍

所谓“钦定书籍”是指皇帝所写的诗文或经皇帝审阅,缮写为定本的典籍。冠冕楼所藏的钦定书籍主要包括《御纂周易折中》22 卷,《钦定书经传说会纂》21 卷序1 卷,《钦定诗经传说会纂》21 卷序2 卷,《钦定春秋传说会纂》37 卷附录《经传》1 卷,《钦定日讲书经解义》13 卷,《列圣朝训》922 卷,《朱批谕旨》360 卷,《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46 卷,《钦定明鉴》24 卷,《钦定平苗纪略》8 卷,《钦定大清一统志》356 卷等,但若钦定书籍本身属于丛书的,则仍归入卷七丛书。

3.2 经部书籍

《唐石经》不分卷,《历代石经略》2 卷,《周易》10 卷,《秦刻九经》1 部,《十三经注疏》不分卷,《左传》17 卷,《禹贡班义述》3 卷,《毛诗传笺通释》32 卷,《周礼述注》24 卷,《仪礼古今异同》5 卷,《仪礼私笺》8 卷,《大戴礼记解诂》13 卷叙录1 卷,《春秋述义拾遗》8 卷,《中庸集解》2 卷附录不分卷,《尔雅匡名》20 卷等。

3.3 史部书籍

《史记》130 卷,《史记索隐》30 卷,《史记志疑》36 卷,《楚汉诸侯疆域志》3 卷,《史记札记》5 卷,《汉书辩疑》22 卷,《后汉书辩疑》11 卷,《汉书校注补》56 卷补正4 卷,《三国志辨疑》不分卷,《魏书校勘记》1 卷,《新旧唐书合抄》260 卷,《资治通鉴》294 卷,《通志》200 卷,另有广东、广西地全图、海图、广州府志、各地藏书目录等。

3.4 子部书籍

《孔子家语》10 卷,《孔子集语》2 卷,《荀子》3 卷,《新语》2 卷,《忠经》1 卷,《新书》10 卷,《盐铁论》2 卷,《中庸辑略》2 卷,《朱子语类》140 卷,《大学衍义》43 卷,《焦氏易林》4 卷,《天下郡国利病书》120 卷,《中西算学集要》8 卷,《象数一原》7 卷,《算经》3 卷,《赤道南北恒星图》不分卷,《广博物志》50 卷等,术数类、天文算法类、兵家类、杂家类藏书一应俱全。

3.5 集部书籍

《屈原赋注》1 卷,《楚辞天问笺》1 卷,《陶渊明集》10 卷,《徐孝穆集笺注》6 卷,《李太白全集》30 卷,《李太白集辑注》36 卷,《杜工部全集》66 卷,《韩昌黎集》40 卷,《五百家注韩昌黎全集》40 卷,《昌黎诗集注》11 卷,《柳河东集》45 集,《欧阳文公全集》153 卷《附录》5 卷,《大臣注文选》60 卷为日本国刊本,《唐文粹》100 卷,《文心雕龙》100 卷等。

3.6 杂著

《范文正全集》1 部,《后山集》1 部,《欧阳文忠公全集》153 卷附录4 卷,《玉海并附刻十四种》2 部,《愚山集》2 部,《毛西河全集》1 部,《惜抱轩全集》3 部,《粤十三家集》2 部,《竹柏山房遗书》1 部,《菊坡精舍集》20 卷,《东塾集》6 卷申范1 卷等。

3.7 丛书

丛书一卷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主要为钦定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如广雅书局刻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钦定诗经乐谱》30 卷附乐律正俗1 卷,《钦定明臣奏议》40 卷,《古今说海》142 卷,《汉魏丛书》1 部,《津逮秘书十五集》1 部;下部分有日本国原刻本《佚存丛书》1 部,《十种古逸书》1 部,《海山仙馆丛书》2 部,《岭南遗书》2部等。

值得注意的是广雅书院书目中所收录的部分日文书籍包括日本国原刻本《佚存丛书》1 部,日本天游园刊本《贞观政要》10 卷,日本白莲社刊本《一切经音义》100 卷,日本翻刻本《钦定西清古鉴》40 卷等[8],以及从万木草堂并入的很大一部分关于介绍西方科学事务的翻译书籍,打破了传统藏书楼只收藏中国经史学类书的局面,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面对西方图书。

4 广雅书院的藏书管理

4.1 书籍的保存

从书籍的甄选与安置来看,广雅书院由于经费充足,采访之书籍也颇为讲究,广雅书局为之所刻的书籍一般开本辅张,版式整肃,无论格式、装订,抑或纸张、墨迹均较考究。如《廿二史答记》一书,边框长20 厘米,宽15 厘米,开本较其他版本大,黑口宽栏,单鱼尾,用本槽纸印刷,墨色均匀,字稍扁,为仿宋体,卷末标有“南海潘元枚初校、顺德罗菜复校、番禹陶福祥再校”字样,由此可见一斑[10]。另据相关资料记载,广雅藏书的书箱,其门均用磨沙玻璃,铸有篆文“广雅”二字,古雅可观[3]。

从藏书楼的人员配备上看,广雅书院设专人专职负责图书的保存以及维护冠冕楼的正常运作,名曰“掌书”,一般为两人,按照《广雅书院学规》(张之洞光绪十五年十月订)所说“掌书,设掌书生二人,经营收藏冠冕楼书籍”,日常的经营运作主要包括书籍的购买、分编、登记、借阅、清理、修补等。另外,广雅书院还规定,对于告假离院时间较长的学生,应当把所借之书缴存掌书处①据《广雅书院学规》记载,“诸生告假日期稍久者,当将书籍缴存掌书处,斋长各书交存临房,或将锁匙交存斋夫,以便随时检点。”,从而最大限度确保图书不被遗失以保障图书的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从宋代岳麓书院设“院监”管理藏书开始,书院藏书专人负责制一直被传承下来,这些管理人员并非目不识丁,而是有一定的目录学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从而保障了书院的藏书质量,广雅书院亦不例外。

4.2 书籍的使用

冠冕楼的藏书主要供书院师生使用,多为配合教学用书,因此在图书使用的管理制度上也有成文而系统的规定。首先,学生上课使用的教材由书院负责分发①据《广雅书院学规》记载,“给书,诸生每名皆发给切要书籍数部,以资肄习”。,因为书院的图书采购由院内的藏书楼负责,故广雅书院的掌书同时也兼顾教材的采集,这些教材待学生学有所成、肄业之后,还作为嘉奖准其带出书院②据《广雅书院学规》记载,“古者学七年小成九年大成,书院肄业即以九年为断,学成出院,该斋原给书籍准其带出,以示嘉惠”。。除了教材之外,学生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亲自到冠冕楼借阅各类书籍,掌书会记录下学生所借之书,并且规定不得污损遗失书籍以及把书籍带离书院③据《广雅书院学规》记载,“诸生告假日期稍久者,当将书籍缴存掌书处,斋长各书交存临房,或将锁匙交存斋夫,以便随时检点”。。另有一类课题应阅的书籍,为了确保众人皆可阅览,只许在冠冕楼内翻阅,但允许带笔记本摘抄④据《广雅书院学规》记载,“课题应阅各书,止许在书楼翻阅,阅毕至庋回原处,以便众览,须记录者自携笔砚抄出”。。

院内除冠冕楼集中了一大批图书外,还于各斋设立了藏书室,方便学生就近选读。总而言之,广雅书院的藏书管理科学规范,自成体系,保障了书院师生的科研教学。同时其规定的借还书登记制度,开创了书院图书管理的先河。然而比较可惜的是,目前的史料中尚没有关于冠冕楼独立的藏书管理细则的记载,因此可以认为《广雅书院学规》中关于藏书管理的几条规定即为广雅书院的藏书细则,鉴于《学规》中更多的是对学生行为准则的规范,使我们对冠冕楼更加具体化的运作,例如书籍的排架分类,中西方图书的采集原则等等,不甚了解。

5 广雅书院藏书对现实的启示和借鉴

广雅书院虽然是一所官办书院,但是在其学术研究以及藏书类型等方面都体现了开放和进步的特征,其第二任山长朱一新就是一位经世致用的大学者,他亲自向学生讲解重学、化学、光学、气学等的作用、意义及有关译著,并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中学与西学关系的问题。受这种维新学术氛围的影响,广雅书院的藏书楼摒弃了传统官办书院只收藏传统的经史著作这一不成文规定,而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入藏时政书、西学著作和自然科学书籍,这种兼收并蓄的收藏原则对于现代的图书馆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即图书馆享有自由自主收集资料的权利,广泛收集反映各种观点甚至是对立观点的资料,并且不依据作者的思想、宗教、党派而排除其著作,不依据图书馆员个人的关注和兴趣选择资料。

此外,冠冕楼具有一整套系统的藏书管理制度。对于入藏书籍的把关从书籍刊刻的时候就开始了,从广雅书局所聘请的参与校雠工作的专家也可以略窥一二。专人管理图书虽然非广雅书院首创,但是与同时期岭南的学海堂、粤华书院、端溪书院相比,从管理规则的措辞和藏书布局上,更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比如为方便院生夜间阅览,在院生住宿的斋院附近另设有小书楼,收有必读参考书[4],还有尽最大可能去杜绝藏书被遗失和污损,而不是把制定的规则着眼于学生遗失和污损了书院藏书应该受何种处罚上面。此外,冠冕楼藏书的读者也不局限于书院学生,有复本的也“供东西两省士人借阅”[14]。这种主动打破知识鸿沟,让非院生也能够享受到阅读权利,与我国2018年刚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精神也是契合的,因此广雅书院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今天都是十分必要的。

清末,广雅书院也伴随着书院废、学校兴的社会风气,改名为高等学堂,十分惋惜的是“校长彭金铭,拆毁冠冕楼,此后藏书一厄于水患,再厄于盗窃”[15],后来一部分移至广西梧州西江图书馆,一部分移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部分仍留在广雅中学⑤1921年,广雅书院改为广东高等学堂,后又改为第一中学(今天的广雅中学)。内。后西江图书馆的广雅藏书又随陈炯明的西征复还广东。至此,被誉为我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图书馆——广雅书院的藏书楼冠冕楼的馆藏已经瓜分豆剖,不可复问。

猜你喜欢
冠冕丛书藏书
冠冕绮梦
“人梯书库”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冠冕原来是帝王的礼帽
虚无
扬子江(2019年1期)2019-03-08 02:52:34
公主的冠冕
幸福(2016年9期)2016-12-01 03:08:41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 03:42:03
珍惜每一本藏书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9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天一阁文丛(2014年1期)2014-10-13 08: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