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红,郭莉莉,张士兵,杨 洁
(1.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南通226000; 2.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210003;3. 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4. 南京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南京211167)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yangjie@njit.edu.cn)
异构蜂窝网络(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HetNet)被广泛认为是移动数据流量爆炸性增长的一种解决方案。异构蜂窝网络中各层基站的空间密度、发射功率、支持速率均不相同。基于随机几何的异构网络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献[1]为异构网的下行链路分析提出了一个精确的模型,该模型由K层随机部署的基站构成,其中每层在平均传输功率、数据速率和基站密度方面都不同。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多层HetNet 的研究陆续展开[2-5]:层间频谱分配策略、最优网络部署与扩展、小区接入策略分析、多层异构蜂窝网的干扰管理技术等。这些研究结果均是基于均匀泊松点过程(Poisson Point Process,PPP)模型进行分析的。虽然泊松点过程已被广泛用于无线网络的空间配置建模,但是将所有的基站建模为互不相关的空间分布确实与实际系统不符。考虑到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MBS)发射功率大、覆盖范围广,MBS的部署通常呈现一定的相斥性:文献[6]将蜂窝网络建模为Ginibre 点过程(Ginibre Point Process,GPP),并分析了平均干扰和覆盖概率;文献[7]捕获了基站中的非均匀性和耦合性,将其建模为泊松簇过程(Poisson Cluster Process,PCP),并推导出下行覆盖概率的精确表达式;泊松洞过程(Poisson Hole Process,PHP)模型用于拟合异构网络中基站位置的层间依赖性[8]。结果表明,非泊松点过程能更好地反映实际基站的空间分布特征。
能量效率作为HetNet 的关键性能指标,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献[9]从最小能耗的角度给出了两层异构蜂窝网中各层基站的最佳密度;文献[10-11]研究了两层异构蜂窝网络下行链路的能量效率,提出利用波束成形和功率分配进行能效优化;文献[12-17]重点研究了K 层异构网的能效问 题,分 别 从 基 站(Base Station,BS)关 联 策 略[12]、BS 密度[13-15]、BS发射功率[16]和BS协作策略[17]等方面提出了能量效率的优化算法。然而,这些文献都在PPP 模型的基础上对网络的能量效率进行的研究。
MBS 的部署通常呈现一定的排斥性,非泊松点过程比PPP 更适合捕捉实际基站部署的空间特征。考虑到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之间的权衡,本文将采用β-Ginibre 点过程(β-Ginibre Point Process,β-GPP)模型对宏基站进行建模。根据笔者的查询资料显示,基于非泊松过程的异构网络的能效分析和优化研究很少有报道。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一种简单的近似方法分析了两层异构网络的信干比分布;2)推导了异构蜂窝网络的覆盖概率、平均可达吞吐量和系统的能量效率;3)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能效优化算法,即寻找最优的微基站(Pico Base Station,PBS)发射功率,使能量效率最大化。
本文考虑由宏基站(MBS)和微基站(PBS)构成的两层异构蜂窝网络:MBS 的部署采用β-Ginibre 点过程ΦM建模,其密度为λm;PBS 以齐次泊松点过程(Homogeneous Poisson Point Process,HPPP)ΦP分布的方式部署在宏小区范围内,其密度为λp。移动用户以密度为λu的独立HPPP ΦU分布在整个网络平面上。两层异构蜂窝网络模型如图1 所示。MBS 和PBS的发射功率分别用μm和μp表示。
图1 两层异构蜂窝网络模型Fig.1 Two-tier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 model
由于网络模型的平稳性,所有用户都具有相同的统计特性,本文仅考虑位于原点的典型用户。假设典型用户与服务基站之间的距离为r,信道增益服从瑞利衰落,其均值为1,表示为h~exp(1)。以平均最大接收功率为接入BS 的准则,得到典型用户接入服务基站的接收功率为μxhr-α,其中路径衰耗因子α >2,μx表示基站x 的发射功率:当基站接入宏基站,x ∈ΦM,μx= μm;当基站接入微基站,x ∈ΦP,μx= μp。典型用户从异构网络中所有其他基站接收到的累积干扰功率用I 表示。在干扰受限的异构蜂窝网络中,噪声功率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得典型用户在距离其接入基站随机距离r 处的信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SIR)表示为:
在干扰受限的异构蜂窝网络中,覆盖概率PC定义为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信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SIR)大于或等于某个给定阈值θ 的概率,即PC= Pr(SIR ≥θ)。因为典型用户最多与某一层相关联,因此覆盖概率可以表示为两个不相交事件的总概率[18],即
假设用τm和τp分别表示两层异构蜂窝网络中相关典型用户的平均遍历率。根据平均遍历率的定义,τm和τp可以表示为:
根据文献[24]中的定理2,基于MISR 的增益方法,平均遍历率τm和τp可以写为:
其中:
根据文献[25]中的引理1,典型用户接入宏基站的概率用Am表示:
在异构蜂窝网络中,宏基站和微基站所服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为Nm和Np。根据文献[25],Nm和Np可以表示为:
平均遍历率τm和τp是指宏基站和微基站的平均吞吐量。根据异构蜂窝网络中每层基站服务的用户数,可以得到两层异构蜂窝网络的平均用户吞吐量为:
根据两层异构蜂窝网络的覆盖概率(式(4)~(5))、典型用户接入基站的概率(式(11)~(12))、两层网络的平均用户吞吐量(式(15)~(16))),可以得到整个异构网的平均可达吞吐量为:
研究异构蜂窝网络的能效问题需要关注基站的功耗,即MBS和PBS的功耗,其功耗Pm和Pp可分别建模为:
其中:ξm和ξp为MBS 和PBS 的负载相关功耗系数,μm和μp为MBS 和PBS 的发射功率;Pm0和Pp0分别为MBS 和PBS 的静态功耗。由于ξm和ξp与MBS 和PBS 的流量负载成正比,而Nm和Np分别为MBS 和PBS 服务的用户数,所以可以用Nm和Np来替换ξm和ξp,这样每个MBS和PBS的功耗可以表示为:
因此,两层HetNet的总功耗可以写为
能量效率定义为整个HetNet 的平均可达吞吐量与总功耗之比,表示为:
其中:τ为整个异构网的平均可达吞吐量。
本文从基站发射功率的角度来优化能量效率。在HetNet中,宏基站通常用于基本覆盖,其传输功率一般不可调。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微基站的发射功率来优化能量效率。假设MBS的发射功率是一个固定值,优化问题可以表示为:
不难证明优化公式(23)的目标函数是凹函数。为了便于使用凸优化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式(23)取反,这样,优化问题式(24)就变成了一个凸优化问题。本文采用成功失败法来寻找优化问题的最优解。算法描述如下:
⑦反向搜索h=-0.25h,转到③。
在这里初始搜索步长h=0.1,计算精度ε=0.01,根据算法求得最优微基站发射功率x*0,即μ*p,把μ*p 代入式(23)即可得到能量效率的最大值。
本章给出了两层HetNet 能量效率的仿真结果,仿真中所用到的相关参数的默认值如表1 所示。Ginibre 点过程(GPP)是一种带有排斥特性的点过程,属于行列式点过程的范畴;β-GPP 是 由GPP 经 过 稀 释 和 缩 放 后 得 到 的,0<β <1,当β→0时,β-GPP弱收敛为相同密度的PPP[7]。在仿真中分析了基于PPP的网络和基于β-GPP的网络之间的性能比较。
表1 系统参数Tab. 1 System parameters
图2 给出了当λp= 2λm时,不同目标SIR 下,两层异构网的覆盖概率分布。从图2 可以看出,当β=1 时,β-GPP 网络覆盖概率的仿真结果与其相应的近似结果之间存在微小的差距。这个微小的差距可以归因于β-GPP 分布与PPP 分布之间的干扰近似。显然,在很大范围的SIR 内,覆盖概率的近似值是精确的,这验证了基于ASAPPP的方法的有效性。
图2 覆盖概率与SIR的关系Fig. 2 Coverage probability versus SIR
图3给出了能量效率ηEE和PBS发射功率μp之间的关系。从图3 可以看出,能量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优的发射功率使能量效率达到最高。图4描述了当λp= 2λm和λp=3λm时,两层蜂窝网络的能效与MBS 密度之间的关系。本文比较了两种情况下的能量效率:在一种情况下,PBS 的发射功率是固定的;在另一种情况下,PBS 的发射功率采用由能量效率优化算法获得的最佳发射功率。从图4 中可以看出,无论β = 0 还是β = 1,所提出的能量效率优化方案可以显着提高网络能量效率,尤其是在MBS 分布密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因此,通过为PBS 设置适当的发射功率,可以提高网络的能量效率。
本文研究了PBS发射功率对两层HetNet能效的影响。首先基于SIR 分布的简单近似方法,推导出覆盖概率和平均遍历率,然后得到了两层HetNet 的能量效率。最后,提出了一种能量效率优化算法,以找出最佳的PBS 发射功率,提高HetNet 的能量效率。在仿真中,分析了PBS 发射功率对能量效率的影响,并验证了能量效率优化算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可为微基站的实际运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下一步将考虑微基站的密度与微基站发射功率的联合优化。
图3 能量效率ηEE与PBS发射功率μp的关系Fig. 3 Energy efficiency ηEE versus PBS transmitting power μp
图4 能量效率ηEE与λm的关系Fig. 4 Energy efficiency ηEE versus MBS density 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