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
小金钟功,据传为顾汝章大师秘传的一种硬气功。今把其重要功法整理出来,以供练者参考。
此功虽说以气为主,但系鼓气而非运气,较为细腻与轻柔,故不取强烈之方式练习,所以又名“小金钟罩”,简称“小金钟”。
此功内外兼修,软硬兼具,一旦苦练功成,全身抗击打能力大增。
一、呼吸功
小金钟呼吸功,调和气息,充实体力,为筑基第一步,不可忽视。
【动作】
1.缓步若干时,先将身体活动开。两脚叉开,约与肩同宽,两掌垂放体侧,呼吸自然。
2.两掌自体侧上抬,举成一字平肩势,掌心向上,掌尖向外;同时,全身随之领起,胸部扩张,用鼻深吸气(逆腹式呼吸法)。
3.至气吸满,全身放松;两掌上起至头顶相合,掌尖相对,掌心向下。随即,沿面前下按至小腹前;同时,用口将气吐出。
【要点】
1.一呼一吸,皆要徐缓,不可贪速。如若盲目求快,则气喘不和,难以收效。
2.每日练习约半小时,则内腑秽浊全清,渣滓不存,心澄神静,气和力充。大约半年以后,即可从事第二步练习,但仍要每日兼行,不可废弃。
二、活腰功
练武之人,腰部本须灵活,小金钟系练习腿部以上各部运用,使之抵抗外力,故腰功更不可疏忽。
活腰功练习,纯取自然,要逐渐而进,不可强使硬劲求功。
【动作】
1.并步正身直立,两掌移至腰部(命门穴部位),十指相叉,掌心向外,两掌背紧贴后腰。
2.两掌用力下撑,两臂下伸,如此则两肩后扳,胸腹各部皆紧张而前挺,昂头仰面。
3.上身向左缓缓旋转,至极限而止。
4.再反向右旋,至右侧极限。
练习时,腿股诸部不许稍有移动,及至正右时,再反向左旋。如此左右各旋转十几次可止。
稍事休息后,再练习下面的倾俯之法。
5.双掌于腰后松开,叉于腰际,拇指向前,虎口向下,正身直立。
6.下盘不动,以腰为支点,上身向左倾,直至极限。
7.然后,上体再缓缓向右倾,直至极限。
以左右各十几次为度。
8.再将上身向前倾。
9.至极度时,则拗起复原。再将上身后仰,直至极限。
如此也俯仰各十几次可止。
【要点】
1.初练时决不能下至极度。行之既久,无论俯仰、倾侧,上身能成平行线可止。
2.此法在行呼吸功后稍事休息而行之,最为合宜。
三、打躬功
打躬法,系柔腰术的一种,唯较上述各法为难,故要缓一步练之。
【动作】
1.两脚并步,正身直立;两掌自体侧上举叉指,掌心向上。
2.两掌向前画弧,按于两脚尖前地面,上身随之向前俯下,两腿挺直。
3.松开两掌,后移抱住两踝,面部尽量贴近小腿前侧。
【要点】
1.入手之初,至上身向前平直时,即不易再下。功夫要缓缓练来,不可强用压迫之力,硬使下俯。
2.练习时,两腿必须挺直。如两膝稍屈,即犯大忌。
3.行之日久,上身下俯之度数,宜渐增加,练至手指可以着地。继两手握拳,拳面可着地。终平置其掌,掌心可全部贴地,两膝挺直,上身与腿部完全并行,打躬一步功夫即告练成。
4.宜先行呼吸功,再依法打躬。练过之后,缓走片刻,再加行呼吸功,可补气解乏,恢复体力,很有好处。
四、反折功
反折一功,其理与打躬相似,其不同在于,打躬前俯,反折后仰。
【动作】
1.先置一凳,练者背凳而立,离凳约1米。
2.将两手抬起,直竖两肩之上,两腿用劲站稳。然后将身向后仰去,两臂不许单独自动,要随上身之势而动。
3.行之既久,两手可及凳面,与腿彎高度相等。
4.逐渐降低凳高。练至不借凳子,两手可触地面。
5.两手触地时,可先以指尖,次则握拳,终以全掌。全身之形,似一桥洞势,此功为成。
【要点】
1.此功也名“懒猫伸腰”,以其形似。
2.先行呼吸功,然后练此。
3.此功之后,再缓步片刻,使筋骨稍展,气血稍舒,再行呼吸功数度而收。
五、翻挪功
翻挪功,为打躬、反折两法相合,再稍加动作。因打躬、反折练时,身位固定,单用上身各部,腿股诸部完全不动,练习不很全面。
在打躬、反折练习精熟之后,再进练此法,轻而易举。前、后翻身,移变位置,顺势进退。
(一)前翻
【动作】
1.用打躬之势,缓缓将上身俯下,至两掌着地。
2.两掌用力抵地,两臂着力,下半身向上翻起。
3.由前落下,再用脚着力抵地。
4.上身拗起,更向前倾。
如此连续练习十余次,正身直立。
(二)后翻
【动作】
1.正身直立,两掌垂放体侧。
2.用反折之势,向后仰下;两掌也用力抵地。
3.两脚蹬地,由前拗起。
4.向后落下,用脚着力。
5.上身拗起,仍后倾。
也反复十余次为度。再行呼吸功数度而收。
【要点】
基本要点同与打躬、反折。
六、荡板功
选木板一块,长约200厘米,宽约100厘米,厚12厘米。木板的四角处,各钉坚牢铁环,系之以绳。上端或系于屋梁之上,或另制一架,务使此板能悬于空中,离地以100厘米为度。
每夜睡眠,卧于板上,悬板稍受外力,即易震荡。此系虚中练实之法,如气能充固,则力不为摇;力不为摇则自定,身定则荡板不动。
此法练习凝神静气,为小金钟筑基必用,但凡修炼气功者皆可使用。
七、站桩功
站桩系初步功,练习两腿之力,使上身稳固,不易摇动。
【练法】
两脚脚心站立于桩上,然后屈膝下蹲,脚尖平行向前,勿外撇;两膝向外撑,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大腿与地面平行。同时,胯前收,臀敛勿突,使裆成圆弧形(俗称圆裆);头正顶平,含胸拔背,沉腰收腹;两掌附于膝上(两掌也可环抱胸前,也可前推,也可叉腰等,姿势不限)。
【要点】
1.寻常之人,气未充实,力易散漫,力散则身势随之动摇。站桩功,即把散漫之力,集合完固,力固则气凝。
2.两脚十趾略微抓扣,足心含空。初练时,脚尖可外摆;站一个月后,增加难度,两脚尖可变为正向前方。久练有功后,脚尖可变为内扣。
3.双膝略蹲为高桩;再往下蹲为中桩;大腿与地面完全平行则为低桩。循序渐进,由高到低。
4.采用数息法(默记呼吸次数),排除杂念,集中精神。
5.初练之时,时间不能持久,少顷气喘汗出而感觉不支。此时不必勉强,可以下桩休息片刻,再行练习。多练一日,功进一分,站桩可坚持一两个小时即告功成,力已完固,气也充足。
八、槌练功
槌练,即用软槌排击周身各部,使内膜受到震荡,忽弛忽张,则气可行于膜间,周流不息,无所阻滞。
【练法】
1.从肩部逐次排打至手指,手臂内外侧均要打遍。
2.从腋部打起,经胁、肋、臀、胯、膝、胫,至脚背、足趾。
3.从头顶、额、太阳、颧部、耳门,至颈侧,逐次打遍。
4.从胸部上锁骨,逐次打至裆部,密密而行。
5.从背部逐次下行,打至尾闾部。
【要点】
1.槌练之势,坐立均可,但以站势为佳。
2.槌击排打时,先练左侧,再练右侧,后背、头顶、裆腹等部逐一密密打遍。
3.槌数要平均,每日练功一两次。槌击全身各部,至不感痛觉时,此功告成。
4.每半年,换一次槌。先棉花槌,继碎布槌、河沙槌,终铁屑槌。
5.槌击某部时,我即以意役气,使充于该部。所谓以意役气,在先仅是一种意想,其气并未随意立即贯注,练习久了,内膜道路贯通,气自能随意而达。唯求功要出之自然,不可勉强,否则反易招害,切记切记。
九、带铁功
带铁法在轻功门中,最为重要。而小金钟的带铁练习,是取其坚硬,非如练轻功的取其沉重。
【练法】
大约槌击练至第二步时,即可穿铁衣。于睡眠时穿着而卧。使外面皮肉,受铁衣坚硬,增进其抵抗力;使气行于内膜,感觉压迫,增加其膨胀力。
【要点】
1.别种功夫,也有穿铁衣练的,目的各不相同。
2.铁衣重量,10公斤即足,不必加重。
3.清晨起身,即可解除,不必常穿。练槌击等功时,不容有所隔滞,隔滞则妨碍进步。
十、腹带功
腹带功,即束上腹带,保护腰腹之意。
【练法】
1.初入手时,先用寻常练功布腰带护其腰腹,因毫无功夫之人,一旦加以稍重之物,反而有害。
2.带铁功练习半年,即可改练河沙腹带、铁屑腹带。
【要点】
1.在人身各部中,腰腹最为软弱,受伤最易,故练小金钟尤当注意此部。
2.此种腹带,平时可缠束,夜间也可带之而卧。腰腹等部,非铁衣所能练及,而腹带可补其不足,并可使气通达周身。
3.练习槌击、抵架等功时解去。上桩初练时,不必解去,可以护腹;至有相当功夫再解去。
十一、抵架功
抵架功,也名“逆水推舟”,完全练习腹部,行之甚难,但较上桩稍易。
【练法】
1.面向竹排,将气运于腹部,将腹贴于横木一端。
2.向竹排方面抵靠,初时很难移动,几下即觉力疲气乏,不能支持。可舒气少歇,再行续练,切不可过于勉强,否则其气必促,内腑难免受到伤害。练之既久,抵架时间自然增長,气力自然充实,竹排中间必现弯势,渐渐可使横木前移。
【要点】
竹有弹性,受力压迫而成弯势,移去抵力又还原状,易于试验槌练功力深浅。
十二、上桩功
上桩,即上磨桩。站桩用足在桩上排站或行走,而上桩以腹抵桩,悬空其身,左右旋转。
【练法】
1.用腹部束带抵于桩上,再将全身俯下。
2.两手、两脚抬起,以桩承身,身体悬空。
【要点】
1.此功甚难,内膜功夫不到,练者腹部承受不住,完不成动作。上桩初时,要先用厚布若干层,包紧桩头;腰间所束铁砂带,也不解去。
2.行时务要鼓气于腹,不可呼吸。
3.初练之时,不能持久,但不必勉强,力有不及即下桩休息。然后再练,自能逐渐增功。
3.练至半年以上,即可解去铁砂带,换成寻常练功布腰带。再隔半年,撤去练功布腰带与桩头包布,功夫既深,内膜自固,不会伤身。
4.练至腹抵桩头,全身平置,让人拉脚横扯,能旋转数周,功已可观。
5.此后,练习腰后压石。初时压约10公斤石块,渐渐加重。练至以腹抵桩,全体平直,腰压50公斤石块不觉困难,让人横扯可旋转数周,功造大成。
6.此功与抵架之理相同,但较抵架更进一步,练法更难。
十三、卧砂功
卧砂功,乃练刚中生柔之道。
【练法】
在所卧之铺板上,铺以厚约10厘米厚之铁砂,砂上加被单一层,练者每夜即卧其上。
【要点】
1.因抵架、上桩等功,大都偏于腹部,肩背、腰间等处未能遍及,故用练砂补其不足。
2.此一部功,可与以上各种功夫同时并行。如不穿铁衣,在槌练之时,即可练此。如穿铁衣,肩背各部平时已有相当练习,可不练此;如两法兼用,也无妨碍,可兼练腿股各部。
(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