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平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注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这个阶段是一个节点,教师重视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需要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认知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就现状来看,小学数学课堂中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某些问题。因此本篇文章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浅薄的看法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147-02
小学数学的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知识认知结构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积极性,而后注重个体差异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转换过程,善于将教材中的文字知识转化为语言知识,加以诱导,结合知识点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在知识点的扩展延伸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部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规定,就是要把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作为战略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现代科技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融会贯通。因此,全国的小学数学都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任务。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具有跳跃性
首先,从当前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上看,教材的编排存有极大地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考虑到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在此阶段下对于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极其模糊的状态,内容安排上具有极大地跳跃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跟上教材的编排思路,无法将知识连接上。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极易断连知识点,容易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丧失学习的激情不愿意学习。
其次,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设计,没有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设计。小学阶段的学生,多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加上思维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就更难上加难了。教材编排的语言也过于刻板,使学生很难掌握数学的知识内容。
(二)小学数学知识的冗杂性与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
对于小学阶段刚接触数学知识不多的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知识信息量大,多半晦涩、深奥难懂。小学生学习起来接受程度低,学习的效率低下。小学数学一共12册教材,里面所包括的知识几乎贯穿整个学习生涯,所以知识结构复杂,知识与知识之间内部既有着某种联系也存在着差异。学生在理解过程与思维的发散中存有极大难度。
(三)教师的语言表述和素质能力与小学生的特质不符
就现目前的教育水平而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经验不足等情况也从某种角度制约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授使得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严重忽略了对教学知识的整合和细致化。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点断结,很难及时全面的获取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失去了其本质和价值。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数学教学放在了一个不重要的位置上,没有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使得学生的思维培养成了纸上谈兵的空话,没有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和持续的开展。而且老师上课时的语言表达不清晰,学生理解很吃力,不明白老师说的意思,反复如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这过程中被消磨。
二、提升培养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教材与思维的结合,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
因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具有跳跃性这一特点,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起到桥梁的作用,把知识点通过层级关系排列,采取分类式教学易于学生接受并消化吸收知识。当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和锻炼思维能力,给予学生在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不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方面做过多的干预,以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依赖思想以及懒惰情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知识结构的清晰认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用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既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数学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每教一课新知识就要在原有的旧知识逻辑上复习和巩固,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例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先复习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15+20=35中得出:35-15=20;35-20=15.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时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中,思维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提高。
(二)化繁为简,改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语言晦涩难懂,学生学习枯燥无劲。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自身也要有相对较高的专业知识,把枯燥无味的文本知识转为语言知识,善用语言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通过过硬的专业知识把教材中对与小学生而言难以理解的知识换个方式呈现,有条理的把相关知识有机整合,使得学生能够容易理解。例如“数形结合”思想的善用。
其次,教师也应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改变传统一味只灌输的授课模式,改为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水平有限,在某些问题的考虑上还有所欠缺,教师在转换知识结构这点上,要利用更加直观形象的特点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特征。
(三)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動。例如,在《三角形特征》这一可是的讲解中,教师要想学生对概念有个透彻的理解,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三角形的概念来画出图形,从而对三角形有更深刻的认知。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要想使学生充分理解,就要使得知识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有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够有效得到提升。
教育本身就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备课前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问题马上向老师提问,老师的及时解答,便于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动态,有效地交流沟通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进教学氛围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在黑板上贴各种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这些数学题组成一道常见的应用题,期待学生们来解答。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解答,踊跃的参与。
三、结束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是教师们坚持不懈的目标。只有在小学这个阶段建立起清晰地知识结构思路,之后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才有极大地进步和提高。“质变引起量变”从根本上教育模式的改变,教学的质量也会有质的飞跃。小学阶段打下的良好逻辑思维的基础,为今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对于数学的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对于思维模式的培养极其重要,寓教于乐,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极大的帮助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良好的思维建模方式也极大地促进思维方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5(20).
[2]宋雪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5).
[3]王斌.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