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平 马青青
摘 要: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外语习得和婴儿时期汉语方式不同。必须基于对目标语言文化的了解。英语国家与中国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大相径庭。跨文化交际时不了解英语文化会造成误解,交流失败。英语的教学过程也是了解其文化、思维模式的过程,必须从基础阶段字母、语音、语法、词汇起重视其文化因素,并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了解到英语文化的精彩的一面,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又拓宽了他们的国际文化视野。同时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树立了文化自信。
关键词:语言学习;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文化自信
婴幼儿能在短短数年熟练使用母语。因为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语言的区域:布洛卡区。有充分真实的语言环境,母语通过模仿就可以毫不费力自然习得。大约12岁以后,随着布洛卡区逐渐发育成熟,母语习得完成,思维模式也相对固定,学习第二语言就存不了布洛卡区了,而是转存记忆区。这并不是说12岁以后学不好英语了,但我们要注意,英语的学习和母语习得方法不一样,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就行,这样枯燥,记得不牢固,况且学生学习英语时不具备自然的全英语语言环境,只有在汉语环境下临时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学习者没有真实的交际需求,而是假设一定的交际需求,也是伪需求。学习过程不可避免受到汉语思维影响,自然难达到交际效果。那么英语学习方法就要随之而变,以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笔者认为通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入文化内容,把学习语言的过程与了解英语文化结合在一起,可以加强记忆。学生感受到了英语文化魅力,能增强英语趣味性,学生乐于学,用Pressure和pleasure结合,不仅能口语交流,还培养学生语言文化视野,这是大有裨益的事。
那么什么是文化(culture)呢?束定芳(1996)认为文化的定义不外乎两种,一是广义的,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是狭义的,即由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知识体系。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的能力与习惯。同时,语言是镜子它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华民族生活在相对封闭的东亚,太平洋、喜马拉雅山脉、北方的戈壁沙漠荒原使我们古时候和西方的交流甚少,祖祖辈辈在这片肥沃的黄河流域土地上辛勤劳作,形成静态的农耕文明,创造了象形文字。比如从汉语的“国”字的繁体来看,外面“囗”表示城墙、疆土,里面的“或”表示士兵持戈保卫人民。我们可以从形上理解它的含义,但要借助拼音“guo”把音固定,我们也可看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爱国、爱民、保家卫国、维护祖国统一,有集体荣誉感的文化内涵。英语字母来源: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英语字母,古埃及的图画文字是象形文字,由于地中海风平浪静,渔业资源丰富,地理上从水路、陆地联通欧亚非,四通八达,为适应地理环境,人们靠出海打鱼生活,形成了动态的海洋文明,用简单符号(字母)表音以方便交流的语音文字。例如单词“I”,这是个高频词,发音和书写相当简单,可以节约交际时间,从发音和永远大写的词形上看,我们也可知英语文化重在维护个人尊严、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逐渐把英语文化信息融入教学。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一、 语言学习基础阶段
这是打好英语基础极为重要的时期。由于汉语是象形文字,英语属于流线型语音文字,学习方法大不相同。首先,教师应当对比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点,如每个汉字是一个音节,这样好押韵,以至唐诗、宋词、戏曲、歌曲、春联、绕口令、歇后语等等读唱起来朗朗上口,意境非常优美;汉字的形和音脱节,需拼音来规范统一方言为普通话。英文由26个字母组成,键盘直接输入,比较方便,英美小孩稍加学习字母及发音,看儿童读物门槛低,单词根据字母组合就可发出音,再结合生活中的口语,就能明白其意义。多音节使得同音词不多,单词、句子不易产生歧义。中国人学英语需要遵守其语言规律,语音领先,反复操练语音,在头脑中要刻下音,听到音马上能反射其意和形。看到单词立即反射出其音和意。其次,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开始学习字母、音标。这个时候也在学习汉语声母、韵母,学习汉字的阶段。汉语拼音方案借助拉丁文字母,使得小学生对两者会产生混淆。导致学生会用汉字来标注单词读音,辅音发音较重,/t/读成/t/;汉语没有/θ/、//something、they、this这些单词读错,分不清重音等等。这些坏习惯一旦养成,在单词记忆、单词连读、听力、口语等方面产生影响。教师有必要通过和汉语拼音进行对照,详细讲解每一个字母、音标的发音、书写。
二、 词汇积累阶段
英语词汇由本族词(native words)和外来词(borrowed words)组成,本族词是基本(核心)词汇,在语言中使用的最多,如:sun、spring、hand、apple、red等。大量的单词来源于宗教及《圣经》和莎士比亚著作。如Sunday, the day of the Sun.对于基督徒而言是耶稣复活日为休息日;Monday, the day of the Moon; Tuesday,源于Tiweday,战神日;Wednesday,源于“Wodens day”,风神日;Thursday是为了纪念雷神“Thor”;Friday是源于北欧神话主司婚姻和生育的女神Frigg;Saturday来源于罗马神话中的农神Saturn。十二个月的英文名称来源于古罗马历法,从January到December,每一个名称有历史传说或故事。如January来源于守护神雅努斯,他先后有两副脸,一副回顾过去,一副眺望未来,选择January作为一月表示辞旧迎新很有寓意。如教师介绍其文化,学英语会变成快乐的事。英语吸收大量的外来词汇,如,cake、husband、law来源于丹麦;法语词汇government、country;希腊词汇myth。词由词素(morpheme)构成,词素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词素有其文化背景,如来源于拉丁文的ante表示before,post表示after。Antecedents(祖先)、ante meridiem(a.m.上午)、post meridiem(p.m.下午)。掌握词素的文化信息越多,单词记起来越轻松。在单词的含义上,中英文化有很大差异,如Luckydog.幸运儿。东西方人们对“狗”的感情不同。As strong as a horse.强壮如牛。农耕文明崇尚牛,西方文化崇尚马。None of your monkey tricks.别耍花招。Monkey意思是调皮鬼。A little bird told me.有人私下告诉我。Bird意思是人。Play chicken.比试胆量。Chicken英语中可指胆小鬼。Four Asian Tigers.亚洲四小龙。Dragon在西方是邪恶的神话动物。一些简单易行的文化活动扩充词汇。例如,打扑克(play poker),黑桃(spade)象征和平,红心(heart)象征爱,方块(diamond)代表财富,梅花(club)意味幸福;J—Jack—侍卫,Q—queen—王后,K—king—国王;A—ace—佼佼者,joker(小丑)同花顺(Straight Flush)等,还学到其中蕴含着的丰富文化。可以围绕某个文化知识点来展开,如对比家庭成员称呼:静态的农耕文化形成家族聚居,亲属关系错综复杂,称谓具体明确、长幼有序,而西方的动态海洋文明使得亲属居住分散,称呼笼统含混,同辈亲属长次不分,(brother/sister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家庭谱系未分类(uncle/aunt,伯伯、叔叔/舅舅)(grandma/grandpa奶奶、外婆/爷爷、外公),男女性別未分类(cousin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
三、 句子结构、语篇结构
东西方人在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异,农耕文明的中国人注重整体思维,强调天人合一,先整体到个体、从原因到结果,以“意合性”(parataxis)为主,以意统形来反映词语的组合关系。海洋文明的西方人思维则以“形合性”(hypotaxis)为主,英语句子以形统意、结构严密、关系完整。句子主谓定位、多枝共干,以连接词和词的形态变化灵活调整顺序。名词和代词分单复数,谓语动词时间、状态、语态变化,非谓语动词的三种形式,各种分句使得各层意义能承接转换,长长的句子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枝干分明,果实累累。汉语在表达复杂意思的时候,一般按照时间顺序,逐步交代,层层铺开,形成连续铺排之势。(贾玉新,1998)例句:Sam Walton founded Wal-Mart based on traditional principles of the American dream: hope, confidence, ambition, and the trust that an ordinary person can succeed if they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encouragement, and incentives to do so.基于美国梦的传统信念:希望、自信、抱负和坚信“每个得到机遇、鼓励及前进动力的普通人都能成功”,萨姆·沃尔顿创建了沃尔玛。(创新大学英语 第三册 第36页)英语语篇主体一般在前,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往往环环相扣,相互牵制。我们可以根据英文形合特点,顺藤摸瓜,提纲挈领,读懂文章。
四、 英语教学就是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过程
“跨文化”不仅指口头交流,还有书面等等形式。实际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涉及本族语和英语两种文化。要掌握英语的语言风格、风俗、宗教、礼仪、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首先要有文化平等意识。我们要批判性地学习海洋文明,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次是以一种人格平等、人权平等的心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因种族、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差异等因素自卑或自傲。第三,尊重对方的文化,不了解交际对象的礼仪规范、价值理念、文化心理会造成尴尬的局面。例如,西方人对于个人隐私是极为敏感的,这些是失礼的句子:How old are you? Have you eaten yet?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each year? Are you married?不宜称呼对方为old people。Thank you. Excuse me. Im sorry.這些句子多练习,从心理上坦然接受。避免重语言知识、轻文化意识、书本知识和实际交流相脱节,要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英语核心是要学习英语文化。涉及文化内涵,应该向学生介绍,潜移默化地把文化和知识融为一体。学习文化背景也能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我们绝不故步自封,而是善于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弘扬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傅勇林.创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版,第三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葛朝霞,史明兰.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46-49.
[3]黄宏姣.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意识准备[J].学术交流,2004(9):131-134.
[4]潘卫民.思维差异与语篇分合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0(13):5-8.
[5]孙晓惠.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59-62.
[6]许建平,王瑞华.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交际意识培养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71-76.
[7]张周志,杨慰.中西传统哲学思维的差异与整合[J].探讨与争鸣,2003(6):39-41.
作者简介:
孔维平,马青青,贵州省六盘水市,六盘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