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造性发展

2020-05-29 01:36刘雅兰
知识文库 2020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总书记文明

刘雅兰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蕴含着深刻的理论与精神内核,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拥有着全新的发展。在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常被提及,习近平总书记现已推出一系列与其观点契合且为之创新的新思维,这对我国开展此项工作起到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我们国家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层面的新型成果,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造性发展。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传承

1.1 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关注对象之一即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认为两者存在统一性,互相联结与依存,自然是先于人类的客观存在,而人类反过来也是自然地一个组成部分,在进一步地说人类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依靠自然,它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物质材料。出于辩证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时也提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对立关系,人类除了与自然相处之外,社会也是必然产物,为了自身和总体的发展常常向自然索要资源,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愈演愈烈,在此过程中自然将逐渐经受不住无止尽的挖掘而枯竭,此时的对立关系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两者和谐,所以马克思与恩格斯也曾经针对于此像人类提出警告。同时从自然界角度来看,其具有客观独立性,它不会因为人类的意志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说人类无法与自然规律抗衡。

我国倡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要早日意识到我们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并提出相关举措,以绿色发展作为未来社会前进的主旋律,必须在活动过程中树立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否则最终伤害的会是人类自己。

1.2 生态代际公平的必要性

如上述所说,人类对自然的掠夺随着发展而愈演愈烈,所以早在19世纪时生态问题并没有很突出,可马克思与恩格斯用先进的目光提早注意到这一问题,提出在对待环境方面要秉承代际公平,因为自然并不是专属一代人的财富,而是每代人和全人类都需拥有的必需品,我们必须意识到自然资源获取能力有限,当代人谋求发展时应当想到给子孙后代留有可用资源,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工作开展期间便注意到的环节,他认为应当以绿色为基本展开后续工作,将绿色理念作为我国现时代的关键发展战略,这对子孙后代源源不断地持续发展起到必要作用。

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性

早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他们便意识到不应当用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来形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合理的描述应当是追求两者之间的和谐平衡,除了当时要关注的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矛盾之外,人与自然的矛盾也亟待关注,目前我们可能会面临自然资源不足及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问题才更应被提上日程,并且我们必须尽快树立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这个过程也是对人类自己的保护,属于维护人和自然共同利益的长久发展之计。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民生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资本发展过程就是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会产生逐渐恶化的生态问题,它用先进的眼光关注到人类未来会面对的危机,并提出我们需要以人为本,与自然共存的对策。再对其注入创造性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则更为贴近“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解决方案,他结合我国自身国情及宗旨坚持民生发展观,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全新文明,以人类永续发展为目标构建社会发展框架,认为人是国家之本,是发展之本,必须站在造福人类的视角上,看到现存生态所暴露的严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生态民生政治观需要把人民实事放在首位,在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及关怀的同时,更是对人民的关注与关怀,体现出高尚的执政情操,在各类大会上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人民的角度想事情、做事情,创造全国人民共同向往的美好环境。

2.2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说,需要我们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而习近平总书记对其运用于当今执政的思维创新了两者关系,他在长期工作经验中领悟到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并且意识到不能只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而要将我国国情与发展需求与之有机结合,打造出适合中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

这个观念中所涉及到两个概念: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前者可以带来后者,但后者却买不回前者,在过去我们强调两者都要,但从根本上来看绿水青山就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也就是我们国家的金山银山。人與自然的和谐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念,我国在目前发展阶段也同样追求这一原则,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理念,实现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和谐共存,让保护和发展两者齐头并进。

2.3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中首次加入绿色理念,辨析其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传统来说我们一直用扩大生产来谋求发展,追求的是GDP的增长,却没有关注我们付出了什么代价,新时代下环境与发展共赢才是长久的发展之计。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下,我们倡导发展经济也应重视环保,不应当牺牲后者以实现前者,而且从本质上来看,对环境的保护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发展生产力,摆正了环境在生产力中的作用,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新时代我国发展需求相结合,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其在生产力方面的观点。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深化

3.1 提出生态与文明互动转化思想

早在19世纪,人和自然的矛盾已经显现,事实上接下来的发展历程也应证了他们的预言。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到新时代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他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部分与我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相结合,指出我们现在需要拥有生态和文明互动转化的思想,两者呈现正比关系,同时两者的融合才是应对我国现有环境问题的根本对策,能够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打造。

3.2 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思想

新时代所面临的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等矛盾问题都不是因为单一环节失衡而产生的,所以我们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不是从某个方面着手就能够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全面而系统的计划,需要具备制度体系保障,否则这项举措永远都只能停留在口头,无法真正解决现存的生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此种理念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看作是复杂而系统的任务,不止一次提出要注重制度体系保障,此项工作必须依靠合理的制度与法治才能有序执行。

我国目前已经着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环节,相关制度及保障也不断出台及完善,为该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具备长远、创新和本质改革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些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指出还需建设更为完整的体系,他着眼于宏观建设,细致到微观执行,新型制度体系建设能够符合我国目前现实情况的需求,具有强大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在实践中切实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另一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说也进行了理论丰富。

3.3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思想

由于一直存在的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问题,使得新时代下人类面临众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任何一项都会对人类生存产生危机。针对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际舞台上发表过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他表示当面对现在的生态难题我们除了要为当代人考虑之外,更要关注子孙后代的资源。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存在的各种生态问题绝不是单一国家需要面对的,而是全人类需要攻克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理念需要将现时代社会切实需要考虑在内,并且符合国际趋势。

在新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好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所提到的“共同体”,它结合新时代人类对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打破国家和种族的界限,以全新观点看待矛盾问题,梳理利益关系,以追求更为长远且可持续的发展,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新。我们应当尽早意识到生态问题是全球问题,是每个人类都应当倾力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构建理念时同时还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发展,更是将理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人类文明新模式。

4 结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其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与我国国情及发展需求有机结合,提出创新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现出对现代社会应选用的发展方式的思考,坚持以人为本,将国民美好愿景的实现看作是目标。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下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所提出的新思维,一方面能够满足现代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进一步丰富及创新。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总书记文明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对不文明说“不”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文明歌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