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慧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学生猛增,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审视高校现在的发展现状,仍存在着学科不合理、缺乏实践创新等相关问题,需要高校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调整,以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回顾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中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已是焕然一新。首先,在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国家在各个学校建筑、教学科研设备器材都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办学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第二,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师资队伍也得到整体改善,教师队伍得到了扩充和优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当下高校的教师综合能力都有显著提升。第三,专业的多样化设置,在增加专业学科的同时,也提高了科学化和合理化。
但是我国当下的大学教育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高校文化软实力有待提高、综合素质缺失、高校教育存在学术腐败、大学的育人质量严重下降等问题,很多学生因不适应社会的要求,造成的毕业基本上就等于失业等现象都严重影响了中国高校的质量,目前“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当代突出的社会问题,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些问题涉及到国家的长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亟待解决。
1 中国大学教育存在问题述略
1.1 人文教育的脱轨
人文教育指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为精神。
人文教育首先提倡的是为人之本。高校学生应该学会怎样做“人”,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再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有人性和人格的“人”。所谓人格是生而为人的基本规范,即要有基本道德规范。人文教育首先是培养人性,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人文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凝聚力。高校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基本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学会主动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最后的目的是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当前我们的大学教育对德育还是有所欠缺的,形成一个不良现象:德智体美劳的培养发展不均衡。理论与实践不能同步,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学的比较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却不尽人意,这些不足之处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要得到根本的解决。
1.2 理想信念教育缺失
对我国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的分析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目前有些高校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对这方面的认识不清楚,这些问题还没有引起高校与老师的重视。第二,这方面的教育往往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步。第三,高校学生在现实社会中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理想信念的关系。第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不合。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具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所不同。道德教育是为了改造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并且在宣扬理念的同时,经得起学生的反驳。
1.3 缺少创新意识教育
创新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发展与进步必不可少的动力与朝气。我国从建国以来不断地努力创新发展,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知识,并与我国本有的技术与资源相结合,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发展国防、科技等。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眼下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还不够理想。我国的大学生缺少创新思维与能力。有些学生有灵感,但缺少创新能力;有创新热情,但缺乏创新目标等。因此,高校教学改革的任务刻不容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就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的大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原因中根源在于我国固有的教育模式。我国的教育方式还是处于那种“应试考试”的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格式化是现在我国高校普遍所面临的,现在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方式还是学生照着老师所教的内容与模式来做,考试按照固有的考试重点复习,学习的目的就是得到高分与奖学金,学生的学习好坏影响到升学、工作以及老师及家长的态度。所以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影响着学生,从启蒙阶段开始到大学,甚至硕士阶段都是这么的思维模式,学生、老师及家长都是相同的思维模式,所以敢想敢做的学生,受不到理解与认可,甚至被认为是不良学生,不学无术,他们也逐渐会觉得没必要去创新,因为社会、学校、家庭都是普遍认同这种评价制度,并不鼓励他们去做固有模式范围以外的事情。即使学生有好奇心,也不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得不到重视与发展。
2 提高大学教育水平的几点思考
2.1 高校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宗旨,我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树立这样的宗旨。纵观当前的高校的教育现状,我国高校应该转变办学思路,更新发展方向。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落到实处,而不应该只是口号,要使德育教育与科学教育同步发展。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中应重视人文教育,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有扎实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而且各大高校由于地域、经济等原因在发展过程中有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包括学科建设经费不足问题,学科建设缺乏特色问题,学科建设缺少高端人才以及科研队伍问题,科研基地和平台建设不足问题,科研成果有限问题等等 。
2.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并倡导思与行的结合
习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业的成败。”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就相当于没有灵魂,所以理想与思想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没有思想的人就没有前进的方向。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意识都有一种多样化的趋势,这些在无形中便影响着当代学生,所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所以在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加强就显得尤为关键。
我国古代教育家重视教学过程中学、思、行的统一,提倡“知行合一”。并用辩证的观点处理学与思、学与同、学与行的关系。如今的我国大学教育正是缺少这一点。“知”主要指人的思想道德意识,“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行,大学生应该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生活,做到“知行合一”。在生活中要做一个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3 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活动对高校的发展是起到决定作用的,高校应该在培养理论人才时应将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兼顾,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试着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改变中国传统模式。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科技项目的兴趣,要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天资和潜能,在教学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求知的欲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方面的引导,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好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与主力军,其思想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建设的速度和人文环境的构建进程,所以注重大学教育无论对学校办学质量,还是对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的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所以高校的教育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生产力与发展水平,这部分的问题必须得以解决。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