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思政责任田

2020-05-29 01:36郑红贤
知识文库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文思政护理

郑红贤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2004 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也由此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在这个探索之中,“课程思政”的理念也逐步被提出来,为各个学校专业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护理专业课老师来说,就是要在尊重课程规律的前提下,在實现课程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中,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她们热情活泼但又个性张扬,模仿性强但学习主动性弱,且知识基础较差,学习拘泥呆板,缺乏灵活变动。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我认为《内科护理学》的课程思政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1 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教师自己要先树立一个科学的价值观体系,以德立身方能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比如陕西师范大学的章竹君教授,八十岁高龄仍坚持授课,即使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早晨的第一次课他从来没迟到过,而且每一次都要站着上完整堂课。一次他痛风发作时,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他也要坚持站着讲课,整整3个小时。老教授说,“坐着讲课,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当老教授在助教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站上讲台那一刻,学生们肃然静默,那一刻,不用任何多余的话语,学生们已然从老教授身上学到了他的敬业和坚守。

2 教师需加强育人意识,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

但要注意的是,课程思政不能以教条式理论教育的枯燥面目出现,而是要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渗透到知识讲授中,否则会引起学生的漠视和反感。

比如在传染病这一章,讲到非典这一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时,我会在讲授非典的知识之前,先通过PPT、视频等资源给学生播放一些抗击非典的事例,借以进行价值引领。

学生们最先看的是在抗击非典战线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以身殉职的五位医护人员的事迹,她们最初观看时还是漫不经心,后面神情越来越震撼,有的甚至眼含泪花,课堂一片肃然。在讨论感想时,学生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无私奉献”这几个词。

我告诉她们,这就是医务工作者的一种职业精神——敬业奉献。而且不止是五位英雄,其他广大医务人员也有着这样一种职业精神。

接着我再次播放一些其他医务人员忘我工作、连续奋战、攻坚克难,无私无畏救治病人的视频,最后画面定格在始终在“非典”一线,当时已66岁的钟南山的一句话,“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到这里,学生已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此时我总结道,“同学们,这些前辈们敬业忘我、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精益求精,救死扶伤,这就是我们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庄严而又神圣!这就是我们的职业精神!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大声说,“向前辈们学习!”

此时职业精神已经渗透到学生们的心中,但视频还没有结束,我问学生,“方才看过视频了,你们觉得非典可不可怕?”

学生们异口同声,“可怕!”

我接着问,“非典在当时显得很可怕,但几个月就得到了控制,大家知道咱们是怎么战胜它的吗?”

此时学生们一脸好奇。

我开始播放下一段视频,里面说的是非典出现时国家制定防治策略,周密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军民携手,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支援地方;科技工作者夙兴夜寐,全力攻关;各行各业坚守岗位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集全国之力抗击非典的事例。

当最后视频里激扬的声音说道:“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把中华民族推向了巨大的考验面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华儿女同舟共济,谱写了一曲万众一心抗非典、同心协力渡难关的英雄壮歌,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中华民族精神。”

播到这里,学生们神情激动,有的甚至鼓起掌来。

我笑着问,“是不是挺为咱们国家骄傲的?”

学生们大声回答,“是。”

此时,爱国情怀和中华民族精神已无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在课程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课下分组讨论,然后书写观看视频的心得体会。

让人欣慰的是,在经过这次课的学习之后,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明显的改变,学习更主动了,纪律更良好了,班级的气氛更加的积极向上。

由上可见,专业课也是育人课,课堂目标要服从培养目标,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3 将课堂思政和人文素养紧密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又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向,人文素养教育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等等都是医学中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在平时的授课中,谈及对病人护理时,我都会给学生提到这些话。告诉她们在护理工作中要一定要给予病人真诚的尊重、同情和关爱,将仁爱关怀的人文精神植入学生心中。

人文素养的基础是人文知识,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诗词、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知识对所讲内容加以丰富。,同时给予学生价值引领。

比如在《肥胖症病人的护理》一课中,讲到致病原因和饮食护理时,我就引用了苏轼那首耳熟能详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刚说出第一句,学生们就笑着接了下去,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又如在讲课最初,我引用了“大医精诚”、“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等名言警句,在对这些名言警句的讲解中,我不止讲述了这些句子的意思,而且对里面涉及到的医学泰斗和其事迹也做了介绍,从而让学生们学到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

在授课中我还引用了一些成语典故。如讲治疗要点时提到“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说明治疗上的侧重优先;讲药物护理中提到“对症下药”,说明用药的注意事项;讲心理护理时引用“心病还须心上医”,说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讲健康指导时提到“不治已病治未病”说明疾病的预防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渗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教学内容,使课程的讲授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人文素养的第三个部分是人文能力与方法。古时医者被誉为“仁爱之士”,而今医学技术虽然迅速发展了,但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人文关怀却日益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比如在护理病人时,有很多护士都是冷冰冰地叫病人的床号加姓名,做完护理之后直接扭头离开,这样小小的一件事,却体现了我们的人文关怀渐渐在弱化。所以在授课时,我会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法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变能力,重点就是人文关怀。

由上可见,人文素养在内容上虽然和思政教育有所不同,但何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课堂思政呢?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好专业课堂的思政教育,这是新时代赋予专业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推进和改进课程思政,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作者单位:定州市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人文思政护理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