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飞
【案例】
又到了孩子们饭后散步时间,小班的孩子们边走边用小手去摸摸教室门口刚创设出来的触摸墙。硬硬的谷子、软软的棉花、绒绒的芦苇花……孩子们看看、摸摸,好奇不已,脚步不由地慢了下来。“别摸了,快把队伍排整齐,好好散步。”保育员阿姨看到孩子们停了下来,马上制止了孩子们的行为。孩子们无奈地排着队跟着老师离开。
【反思】
在幼儿园,这样的现象似乎并不少见。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通过各类培训以及不断实践反思,教师逐步转变了观念,课程意识有所增强,并能根据班本实际,创生出不少孩子感兴趣的班级微课程。从管理的角度,我们更多地关注教师是否真正地按照游戏化的要求开展各类活动,儿童是否积极参与其中。但教与学只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方面,作为实施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群体——保育老师、家长等,却被忽略,很少参与其中。
现代管理学认为:产品质量是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作为教育,课程游戏化实施的水平与质量,必然与于此相关的各类人员的参与度及水平相关,实施课程游戏化教师、家长、保育员等一个都不能缺少。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教育,应当围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标,调动方方面面的有益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有可能最佳的教育效果。正如虞永平教授指出的:课程建设是所有员工参与的工作,不只是骨干教师和园长,幼儿园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课程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如何让所有人员都裹挟进我们的课程,提升他们的课程意识,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开始,只有理念的更新才能带动实践动机。在此之前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组织结构,主要分三个层次,涉及园长、中层、一线教师。现在本着课程建设“人人参与,全面关注”的理念,我们重新架构了课程建设组织结构,根据保育老师、后勤、行政等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幼儿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大家在课程建设中的角色,让他们也成为了课程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1 全员培训,增强课程实施意识
针对以往培训只关注教师的现象,我们积极转变,对幼儿园所有人员开展课程建设方面的培训。从课程实施理念、课程实施途径及方法等方面,组织专题园本培训,首先,我们开展了“全员课程动员”大会,帮助所有人员了解课程的含义,组织课程建设大讨论:我在课程建设中担任什么角色?我能为园本课程、班级微课程做什么,怎么做?我能为课程建设提供哪些资源支持?通过系列培训研讨,大家在课程意识方面有了新的提升,尤其是教育辅助类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在课程实施中角色地位,增强了参与课程建设意识,学会了用教育的眼光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物或事的教育价值。一位保育员无意中看到成片的芦苇花,特意停下车摘了带到了幼儿园;食堂工作的师傅看到旁边小学的松树掉下来了很多松果,她们捡回来给班级老师;保安师傅晚上巡视的时候发现养殖园的鸡竟然飞到了园子中间的树枝上,他马上把这有趣的发现讲给老师们听……渐渐的,幼儿园的人员开始人人关心课程建设,积极为课程提供资源,凡事都想想这个幼儿园需要吗,可以作为孩子的游戏材料吗,能丰富孩子的课程体验吗……
2 借助力量,丰富课程实施内容
幼儿家长是实施课程游戏化工程的不可或缺的力量。《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笔者所在的县注重班级微课程的创设,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的班本课程涉及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基本框架给不少教师在创设微课程的时候提供了参考,形成了不少优秀的班本课程案例。一个课程的实施少不了社会实践活动,而通过优秀班本课程叙事活动,我们发现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都能关注家长的参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开展与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或亲子活动。在实施亲子活动时,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发放邀请函,让家长知道本次活动的主题及相关要求,并能和孩子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的做法家长虽然参与到课程实践中来了,但也仅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因为没有全程参与课程活动,因此缺少对课程的理解及参与的主动性。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家长在课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我们认识到:家长不仅仅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更应当是课程建设的设计者、开发者。于是,我们改变传统做法,班级微课程产生之初,我们主动邀请家长代表共同研究课程实施方案,一起讨论课程实施网络图,汲取家长的智慧。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课程实施需要哪些资源保障?幼儿家长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什么帮助等都是我们讨论的话题。大班在开展“大蒜”为主体的微课程时,有的家长指出是否可以研究大蒜的药用价值,有的家长提出大蒜为什么有特殊的气味,哪些植物是有特殊的气味的,这样的气味有什么特别之处……汲取了家长的智慧,这样课程方案变得更完善且更符合儿童的实际。我们还在家园沟通栏张贴课程实施计划,召开专门的家长会,向全体家长介绍课程实施的意图与方法。家长全程参与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参与课程审议,对课程的实施提供建议,架构出共同的课程思维导图、共同组织课程活动,使我们的课程内容更丰富、更有教育意义。
3 故事讲述,分享课程实施经验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个团队可以走得更远。实施课程游戏化,需要每个人的力量,更需要汲取团队的力量。为了实现这样的管理目标,我们积极开展“园本课程叙事活动”,旨在通过课程叙事,增强老师们对什么是课程以及什么样的课程更利于孩子发展的理性认識,从而促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创造出适合本班孩子的优质而富有个性化的课程,更是为了让教师在团队分享中,得到启迪和智慧。老师们的叙事内容丰富,包括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社区活动等,还在课程叙述活动中展现幼儿的学习过程,叙述儿童经历的活动和经验的过程,要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每年的叙事都是一次隆重的庆典,老师们都很珍惜参与的机会,叙事活动让大家收获匪浅。在进行园本课程叙事的时候,我们除了要求教师参加,保育员等其他人员也一起聆听教师的讲述。聆听生动的课程实施叙事,感受课程实施的魅力,反思自己在课程实施中角色与行为,大家纷纷感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保育老师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孩子的课程,也可以用自己的适宜行为支持推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这种基于教育现实的直观的案例,对于各类人员触动很大,直接推动了全体人员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课程建设是一种不懈的追求,它没有终点,只有行动。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说,“课程建设的魅力就在于不断发现问题与不足,并为之努力。”与此同时,幼儿园课程建设也是一个“协调多方资源,让幼儿与教师共同成长、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因其复杂而显得生动,因其不断变化而充满魅力。
课程建设关键在于人,离不开幼儿园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当教师努力前行之时,幼儿园其他人员也应发挥应有的力量,共同进步。只有建立学习共同体,形成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建设团队(幼儿园人员、家长、幼儿、社区人员等),当所有的人员都能为课程建设自觉发挥应有力量的时候,我们的课程建设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石屏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