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静,张 文,栾家杰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B细胞功能性紊乱,无法维持机体内正常血糖水平,导致机体糖脂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且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升高[1-2]。降糖、调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首选措施,目前降糖治疗仍以单纯口服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片为主,但因其起效慢且不良反应多,极易引起患者肠胃不适、恶心呕吐,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较弱无法承受。阿卡波糖也是针对性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代谢水平[3]。本研究采用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旨在分析其对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4],即空腹血糖(FBG)≥7.0 mmol/L、随机血糖≥11.0 mmol/L;餐后2 h血糖(2h PG)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后血糖≥11.1 mmol/L。②排除标准:近期接受降糖药物治疗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伴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功能不全、精神障碍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男103例,女97例;年龄28~70岁(48.8±9.6)岁;病程2~6(3.9±1.5)年;合并症:冠心病102例,高血压98例。对照组男101例,女99例;年龄25~73(47.6±9.1)岁;病程1~7(4.0±1.3)年,合并症:冠心病105例,高血压95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格列吡嗪缓释片(山东淄博万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6427)5 mg,口服,2/d,每次口服最大剂量控制在5~1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64)口服,起始剂量50 mg,3/d,每次口服最大剂量50~100 mg。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2组均进行2型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饮食指导(控制就餐时间、每餐进食量,避免暴饮暴食)、运动指导(餐后运动20~30 min)等,叮嘱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风险。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血糖、胰岛功能、血脂、凝血指标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送检。①血糖水平:采用G-421型三诺安稳血糖仪(长沙益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2h PG、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检测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麦森AC660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②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以贝克曼库特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中FINS、2 h INS以放射免疫法检测。HOMA-IR=FINS×FBG/22.5,HOMA-B=20×FINS/(FBG-3.5)。③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④凝血指标:采取Olymousau 640生化检测仪(北京中生有限公司)检测2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1.3.2临床疗效判断: 2型糖尿病的疗效标准参照相关文献进行:FBG降至 7.20 mmol/L及餐后2 h PG降至8.25mmol/L或下降幅度≥30%为显效; FBG降至8.25mmol/L及2h PG降至9.90 mmol/L或二者降低幅度9%~30%为有效;血糖指标、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不良反应: 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胀、腹泻、呕吐等。
2.12组血糖、血脂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FBG、2h PG、HbA1c及TG、TC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1。
表1 2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比较
注:对照组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2h PG为餐后2 h血糖,FBG为空腹血糖,HbAlc为糖化血红蛋白,TG为甘油三酯,TC为总胆固醇;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1;与对照组比较,dP<0.01
2.22组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HOMA-I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FINS、2 h INS水平及HOMA-B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指标比较
注:对照组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 FINS为空腹胰岛素,2 h INS为餐后2 h胰岛素,HOMA-IR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B为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与治疗前比较,bP<0.01;与对照组比较,dP<0.01
2.32组凝血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FIB显著降低,PT和APPT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T和APP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
注:对照组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FIB为纤维蛋白原含量,PT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4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4.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50例,有效20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85.0%(170/200);对照组显效80例,有效40例,无效80例,总有效率为60.0%(120/20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2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腹胀10例,轻度腹泻8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18/200);对照组呕吐、腹胀各10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20/200)。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严重损害。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水平血糖状态,可干扰机体正常脂质代谢,导致血脂指标异常变化,部分糖尿病患者可并发心血管疾病[6]。高TG血症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进一步促进机体血糖代谢紊乱,促进2型糖尿病的疾病发展,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7]。若胰岛B细胞数量升高,会致使胰岛素抵抗的程度难以和胰岛素所释放的功能相互代偿,造成机体血糖含量异常升高,加重糖尿病患者病情[7-10]。
阿卡波糖属于糖苷酶抑制剂,可稳定就餐后血糖的高峰水平。阿卡波糖的环多醇结构可竞争性抑制胰腺分泌的α-淀粉酶,有效延缓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代谢,显著抑制小肠上段葡萄糖的吸收;继而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就餐后血糖快速升高,有利于减轻胰岛B细胞负荷,平稳患者就餐后血糖的高峰水平[11-15]。格列吡嗪属于第2代磺脲类降糖药物,其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并释放胰岛素,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效应,且具有半衰期短、不易在体内蓄积等优点,是临床广泛应用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文献报道,格列吡嗪可结合胰岛B细胞膜上特异性磺酰脲受体,诱导K+通道闭合,膜电位也随之发生改变,Ca2+通道开放,由于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其通透性亦随之发生改变,导致Ca2+内流,促进胰岛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16-17]。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能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缺陷的改善,从而使患者的血糖、血脂及凝血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凝血功能。
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耐受阿卡波糖及格列吡嗪,在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下不但不会对血脂造成严重影响,还有利于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体质量,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8-20]。陆菊明[21]也对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了研究,证实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胰岛B细胞功能水平,促使胰岛素的分泌,使机体处于血糖稳定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仅有10例患者出现腹胀,8例患者伴有轻度腹泻,患者均可耐受,无需特殊处理;提示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述所述,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调控其血糖血脂水平,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及凝血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口服格列吡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