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炫,李晓辉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手术根治性切除是以往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切除创伤大,并发症较多[1]。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合并肝硬化及转移等多种因素,失去了最佳手术时机。原发性肝癌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单一手术治疗难以取得良好效果[1-3]。
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包括介入治疗、放化疗、生物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等[4-5]。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已被多数临床研究验证,射频消融(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 RFA)具有微创、操作简便、临床疗效显著的特点,本文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观察了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甲胎蛋白(AFP)、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旨在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更广的途径。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①纳入标准:均经病理学检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Child-pugh分级为A或B级,病灶数目≤3个,单发最大肿瘤直径<7 cm,多发肿瘤最大直径<3 cm。②排除标准:原发性肝癌出现肝外转移者,器官严重功能不全者,TACE禁忌证,精神障碍、依从性差及失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TACE联合RFA组,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2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肝功能分级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注:观察组为TACE联合RFA,对照组为单纯TACE;TACE为肝动脉化疗栓塞,RFA为射频消融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术前评估患者病情并禁食4~6 h,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肿瘤大小、形状、位置、数量及供血动脉等具体情况。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注入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40~60 mg与碘化油制成的乳化物进行化疗栓塞,再注入卡铂注射液300 mg。根据DSA,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术后行保肝和抗肿瘤治疗。
1.2.2观察组:先给予TACE治疗,术后1周行CT引导下RFA治疗。采用LDRF-120S多级射频消融仪,根据肿瘤大小设置频率,CT引导下选择穿刺方向,电极针选择由肿瘤长径插入病灶底部,输出射频功率135~150 W,治疗时间18 min,治疗过程中,对射频范围严格控制,避免损伤胆道血管及邻近脏器。退针时保持针尖温度>90℃,防止出血并可达到针道消融目的。保证消融范围超过病灶边缘0.5 cm以上,使病灶能够有效治疗。术后给予保肝、止血和抗生素等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临床疗效 :按照参考文献[6]进行。完全缓解为病灶消失,且消失时间>1个月;部分缓解为病灶面积减少<30%,且持续1个月以上;病情稳定为病灶面积减少≤30%;病情进展为病灶面积无减少或增加。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3.2肝功能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抽取2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送检,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2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
1.3.3肿瘤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AFP。卡氏评分(KPS)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KPS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状况越好。
1.3.4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2组患者有无肺部感染、出血、恶心呕吐等情况发生。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观察组给予TACE联合RFA,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TACE为肝动脉化疗栓塞,RFA为射频消融;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肝功能与AFP比较 治疗后7 d,2组ALT、AS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2组AFP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KPS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KPS评分为:观察组(55.13±12.80)分,对照组(56.08±13.07);2组治疗后1个月KPS评分为:观察组(82.15±23.56)分,对照组(71.29±20.23)分。2组治疗后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AFP水平比较
注:观察组给予TACE联合RFA,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TACE为肝动脉化疗栓塞,RFA为射频消融;ALT为丙氨酸转氨酶,AST为天冬氨酸转氨酶;AFP为甲胎蛋白;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4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出血、恶心呕吐各1例,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各2例。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原发性肝癌病死率较高,患者的发病年龄多为55~65岁,男性居多,且近年在我国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25%~4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引发肝硬化,从而导致肝癌发生[7]。原发性肝癌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包括肝移植、解剖性或姑息性、根治性肝切除等方式。但因原发性肝癌患者早期表现不典型,多数在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加之肿瘤体积过大,并伴有腹水、肝硬化、癌栓等多种危险因素,手术难以实施[8-12]。
研究表明,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以上,治疗有效率也超过了18%[13-14]。TACE可通过介入方法,采用碘油乳剂栓塞并阻断肿瘤的供血动脉,同时注入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达到缩小肿瘤体积,引发肿瘤坏死的目的[15-17]。与手术治疗相比,TACE对肝组织损伤较小;但对于肿瘤过大或者缺乏内部血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不佳,并可严重影响肝功能,且重复治疗将导致肝衰竭风险增加。
RFA是一种微创治疗肿瘤的方法,可通过热凝固治疗无法手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较好,且对患者损伤小。RFA射频针可发出中高频射频波,使肿瘤局部温度迅速升高,温度70~100℃,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同时凝固闭塞肿瘤周围血管,阻断肿瘤血供,防止肿瘤转移扩散[18-20]。RFA在CT引导下实施,可明确肿瘤的病灶位置、大小、形状等,并可了解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RFA进针角度、位置和深度的有效参考,在有效控制治疗肿瘤的同时,可最大可能保护周边正常组织[21-24]。
本研究对比观察了TACE与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与单纯TACE治疗相比,TACE联合RFA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ALT、AST、AFP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的肝功能影响较小,同时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改善。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2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治疗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但本文仅为回顾性研究,且未观察远期疗效,尚需提高样本量,增加随访时间,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