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表面渗氮层组织研究

2020-05-29 07:58杜佳玮孔令浩李方亮赵海涛
湖北农机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氏硬度晶界奥氏体

杜佳玮 孔令浩 田 野 李方亮 赵海涛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59)

钢的表面处理方法类别有很多种,其主要目的是增强钢表面的美观程度或者增强其硬度等物理性质[1-3]。本文以304奥氏体不锈钢为基体,采用气相扩渗的方法将氮渗入钢中,利用SEM、EDS、EBSD及维氏硬度计对渗氮后的不锈钢试样表面成分、形貌及硬度进行分析。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本实验以304不锈钢为基体,其尺寸规格为5mm×5mm×5mm。使用坩埚式电阻炉,利用气相扩渗法将氨水在高温下得到的N元素扩渗入304不锈钢表面。分别于560、610和660°C温度下进行时间为2h,4h和6h渗氮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HVS-A50数显维氏硬度计,研究其渗氮层表面微观形貌和表面硬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渗碳层成分分析

图1a为不锈钢560℃渗氮6h的试样截面显微组织扫描电镜照片。由图可见,经过气相扩渗工艺处理后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10μm渗氮层。利用EDS进行点分析(图1b)来确认试样表面渗氮层的元素含量达到10.72wt%,说明氮元素已经渗入不锈钢表层。

图1 (a)试样截面扫描电镜照片;(b)EDS点分析谱

2.2 EBSD分析

图2a为560℃渗氮6h不锈钢试样截面的BC图。由图可见,不锈钢基体由奥氏体晶粒组成,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尺寸范围15μm~60μm。不锈钢表面渗氮层晶粒较细小。图2b为560℃渗氮6h不锈钢试样截面的反极图(IPF图)。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晶体取向,其中绿色代表<101>取向,蓝色代表<111>取向,红色代表<001>取向。由图可见,样品中晶粒取向随机,存在少量小角晶界,以大角晶界为主。

图2 试样截面BC图(a)和IPF图(b)

2.3 硬度分析

在不同渗氮时间和渗氮温度的试样上取5个点,使用HVS-50数显维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统计,如表1所示。由表可知,当材料材质、扩渗温度及扩渗气体氛围均相同时,扩渗时间越长,试样的表面硬度有所提升;当材料材质、扩渗时间及扩渗气体氛围均相同时,扩渗温度越高,试样的表面硬度明显提升。在660℃渗氮4h后不锈钢表面的硬度可达313.86HV。

表1 维氏硬度测量统计表(HV)

3 结论

经过渗氮后在样品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渗氮层,厚度约为10μm。不锈钢表面渗氮层中氮含量达10.72wt%,说明氮元素已经渗入不锈钢表层。不锈钢基体由奥氏体晶粒组成,晶粒大小不均匀,晶粒尺寸范围15μm~60μm。不锈钢表面渗氮层晶粒较细小。样品中晶粒取向随机,存在少量小角晶界,以大角晶界为主。渗氮过程中,扩渗时间越长,扩渗温度越高,试样的表面硬度明显提升。在660℃渗氮4h后不锈钢表面的硬度可达313.86HV。

猜你喜欢
氏硬度晶界奥氏体
基于截断球状模型的Fe扭转晶界的能量计算
超临界水中新型奥氏体耐热钢HR80耐腐蚀性能研究
奥氏体化温度对贝氏体钢等温转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运动晶界与调幅分解相互作用过程的相场法研究*
GB/T1499.2-2018中维氏硬度试验方法的探讨
P22钢的里氏硬度与布氏硬度的转换关系
建筑钢结构用钢材硬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洛氏硬度计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晶界工程处理对Hastelloy N合金时效后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high-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its constitutive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