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波
摘要 初中历史讲评课的执教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准确快速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而反思自己教学策略是否适宜,接着在此 基础上精准备课,并且在讲评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实现精准教学。
关键词 大数据;初中历史;讲评课
大数据是指通过现代网络和数据技术,对已发生 事物的可观测、可记录痕迹的数据性编码。随着信息 技术的发展,全球数据呈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 出发展大数据国家战略。[2]习近平主席也指出,当前,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 术蓬勃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社會进步、人民生活带 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因此依托大数据,充分利用 大数据为教学服务,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教育工作者的 重要课题。
讲评课是教师在分析、研究试卷或测试题的基础 上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或能力缺陷进行矫正弥补的一 种课型。传统的阅卷过程通过人工手段获取的信息, 只有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比较粗放的整体数字。 教师通过纸笔统计能发现学生的错误集中在哪些题, 但是哪些人错?为什么错?如何评点“优点”和“进 步”?就显得比较盲目。随着现代技术手段(包括大 数据采集、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等)的引入,更加 精准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所学的知 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进一步推进学生继续 学习就成为可能。下面就以本次市初中质检历史测 试中宁德市第十中学的基础数据为例,去探究在大数 据下初中历史讲评课应该如何施教。
一、提取数据,发现问题
(一)选择题分析
据全校实测数据显示:选择题30道,满分60分; 选择题平均得分41.4 分,难度 0.69,较为理想。30道 选择题中,难度系数大于0.7的容易题24道,占总选择 题的80%;难度系数小于0.7的难题6道,占总选择题 的20%;上表所列是学生得分率较低的六道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分析
本次非选择题共 4大题,8 个小题,满分40分;实 测结果平均分21.96分,难度0.55属于中等,表2所列 是学生得分率较低的五个小题。
通过大数据得到的分析结果很关键,它不仅可以 精准确定教学目标和命题导向,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 环节,还可以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 照《福建省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可以 发现,上述这些得分率较低的题目都属于理解和运用 类型的知识点,这就提醒教师必须重视通过对历史事 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 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评试卷或 练习时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这方面的 能力。
二、分析数据,精准讲评
(一)课前准备,确定讲评重点
教师在阅卷中要有目的的运用电脑版QQ或微信 软件自带的截图工具,截取试卷和答题卡中学生错误 的典型案例,制作成 PPT 或者希沃白板课件;也可利 用班班通自带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答题卡中的典型 错误或优秀的答卷;教师还可以通过试卷分析报告发
现学生知识薄弱点,并以此为依据,为自己的讲评课 确定方向。这些采集于学生试卷中的问题让学生对 自己的错误感同身受,给学生借鉴,让学生反思,很容 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考试结束后,教师借助家校微信群,将试题答案 上传;学生借助教材资料对试卷错题进行订正,不能 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这样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 解决了部分问题,即使未能解决的问题也进行了思考 预热,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使得讲评过程 重点突出,也促进了班上多数学生对自身薄弱点的纠 错,加深了对知识理解。
教师在解读数据的过程中也要对因自己的教学 而导致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反思。如知识的遗漏使 学生没有形成知识链;没有对理解运用类的知识点进 行过细的讲解;没有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解 读解题思路等。对这类错误的出现,教师除了在讲评 课上或今后的教学中及时弥补外,还要吸取教训,努 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二)坚持导向,鼓励学生参与 从近几年中考历史的导向看,初高中接轨、考查 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已经成为命题的共识,因此中 考难度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要归纳解 题技巧,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题能力。在讲评课 中要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 原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错因,学会自我反思和 纠错,不能搞教师一言堂。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进步, 在树立学生信心的前提下,再剖析学生失误的原因, 学生更容易接受;其次,教师可以将较易的题目让学 生讲评并适时进行拓展知识讲解;再次,对学生普遍 感到困难的习题,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看看学生有哪 些问题生成,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归纳、点评,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用变式练习让学生巩固提高。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其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始终都在积 极地改错、质疑,而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了组织者、引导 者的作用。
(三)依托数据,精准评价试卷 讲评试卷和练习时要找出学生错误的共性,这样 教师的讲评才能够精准有效,如选择题第16道是上述 表格中学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
中央军委于1948年9月7日致电林彪、罗荣桓:你 们应当注意,确立攻占锦州、临榆、唐山一线、歼灭援 敌的决心,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与此指示相对应的大决战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答案】A
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内容,在依托史实的基础 上要求认识三大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具体实践的 典范,感受领导人的雄才伟略。这应该属于《福建省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中八大能力目标 中的第六项“初步运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范畴,从讲评报告中可以看到:得分率只有 0.34,24人选A ,人选B ,13人选C ,人选D。选D的 最少,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 还是知晓的 ,基本将渡江战役排除在外 ,但是至于为 什么是A则产生疑问,其实题干中已经很明确的给予 了提示锦州、林彪、罗荣桓等关键词,这说明学生在依 托基础知识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归纳的能力 有待提高。
教師针对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通 过制作下列表格并结合地图将三大战役进行对比,强 化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见表3)教师通过大数据精准搜寻的第16 道选择题变式 练习是这样的: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A. 辽沈战役期间 B. 淮海战役期间
C. 平津战役期间 D. 渡江战役期间
通过学生在讲评课上对两道变式练习题现场完成的情况可以看到,学生能紧扣本题所给的重要地 点、重点任务、重大成果,在依托史料的基础上通过比 对准确地甄别出正确答案来,如果变式题目改为考查 三大战役的指挥员、影响、参战部队、时间等,相信学 生也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因此,历史教师在讲评课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以唯 物史观为指导,甄别史料真伪,分析史实的原因与影 响,概括总结历史事实的价值;其次要分析提取数据, 编制出学生的错误清单,从考试数据反思自己的备课 与教学,这样的讲评才有针对性,才会加深学生对知 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命题者在命题时往往以点 带面体现课本知识,教师讲评时就应由“点”出发,呈 现“面”给学生。教师要对考试中所考的知识点从多 角度、多层次进行设计和提问,在课堂讲评之后针对 学生的错误,设计变式练习,这样才能够达到举一反 三的效果。
三、针对弱点,强化训练
从上述两张数据表格可以看出,学生试卷中反映 出来的薄弱环节集中在能力题上,所以每次讲评后, 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误记录,注明解题 思路,再通过变式练习掌握薄弱的知识点并逐渐提高 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培养学生能力的理念, 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中所规定的课程理念和相关课 程内容,提高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认识,明确课本中的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规律,并将这些核心问 题的解决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 以此带动教学。其次,在练习和测试的解题过程中要 从历史材料的选取、历史问题的设置、问题探究的实 施等细节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从材料中获取 数据的能力,以及结合课本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还 要根据课标要求,针对学生较难掌握的问题,通过好 分数、菁优网等教学平台以及教辅书籍上获取教学资 源,编辑精准校本作业以减负增效。
考试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做的“体检”,教师依托大数据作出精准分析,通过精准讲评对 学生错误进行矫正,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当然,在运用大数据进行辅助教学的同 时,要引导广大教师更新理念,千万不能穿新鞋走 老路。
总之,要以真正实现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 理解和运用能力为目的,才能提高了讲评课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徐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