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闽生
摘要:课前“独立自学”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与基础,课前自学完成情况关系到课堂学习的整体效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往往会忽视课前自学环节,将课堂教学作为第一阵地,这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所学的知识也难以形成有机的整体。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前“独立自学”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独立自学;实践;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而提升学生学习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课前“独立自学”,即学生直面课本,实现课前没有帮助和指导的自学。基于实践,笔者归纳总结了一些关于“独立自学”的策略,望与同仁共享。
一、细要求,掌握“独立自学”的操作方法
如何让学生掌握独立自学方法,实现有效的独立自学?让学生选择哪些自学内容?需要学生完成哪些学习活动?思考哪些核心问题?配套哪些练习?达到怎样的自学目标?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考虑的。在教改实践中,笔者对语文、数学和综合学科提出如下具体的建议。
(一)语文学科“独立自学”五步法
1.读通文。(1)把课文读3~5遍,做到读通顺、读流利;(2)圈出课文的生字,(尝试不看生字表)在课文中给生字注音,并认读几遍。
2.读懂意。(1)给课文分段,并在段后写出段意。低年段可适当降低要求: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本课页首右半边。低年段可适当降低要求。
3.细感悟。
4.思写法。把课文的写作手法标注在本课页首左半部的下方。
5.查资料。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老师规定查找的资料,写在本课页首左半部的上方。
(二)数学学科“独立自学”五步法
1.读教材。(1)认真研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学习的主题、例题、情境图、提示语(智慧老人、淘气、笑笑等一些同学说的话等);(2)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感悟。
2.记重点。(1)在读教材时,依据自己的理解,把书中的重点语句画出来;(2)多读几遍,重点理解、记忆。
3.做习题。(1)在解读教材后,回答书中的问题;(2)按教材内容和提示在书中完成例题;(3)学习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完成“试一试”的习题。
4.想目标。根据主题,对所读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尽可能用比较简明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学习目标”(单纯知识性的目标),并写在本课页首左半边。
5.提问题。(1)把自学时遇到的有疑惑的地方或感兴趣的问题,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写在本课页首右半部;(2)将问题带到课堂,作为小组交流的问题,争取得到小组成员的帮助,实在有困难的,也可由全班讨论解决。
(三)综合学科“独立自学”操作方法
1.“任务单式”自学。认真研读教材,完成下面思考题(任务单一)。任务单上的问题,通常既是学生自学的问题,也是小组交流的问题,还是全班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2.“任务单式”练习。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或操作(任务单二)。教师应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自学目标。
3.“任务单式”导优辅差。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学习要求(任务单三)。
4.如何研读教材?(1)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学习的主题、课文内容、提示语等;(2)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感悟。
5.如何设计“任务单”?(1)结合教材文本的重点内容设计;(2)引用书中的“问题”设计;(3)根据课后“习题”或“操作”设计;(4)从学生“有疑惑”或“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设计。
二、强训练,明确“独立自学”的培养步骤
一般来说,学生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教师导学→提纲导学→独立自学”的步骤进行。
(一)开始阶段,采用“教师导学”
教师导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培养方法:先在课堂上根据独立自学的操作要求,进行“分项”指导,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包括批注符号。
(二)过渡阶段,提倡“提纲导学”
提纲导学:就是通过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由课内自学逐步过渡到课前自学。
培养方法:把自学内容列成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逐渐放手,由课内自学逐步过渡到课前自学。师生共同帮助后进生掌握自学方法。
(三)成熟阶段,形成“独立自学”
独立自学:就是学生直面课本,实现课前没有帮助和指导的自学。
培养方法:按规定的自学项目,在课前完成自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指导学生独立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自学过程在书本上留下痕迹(包含:课本批注、作业练习、制定的学习目标、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等),这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自学情况及自学效果的检查。
三、明差异,把握“独立自学”的分段要求
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不同,独立自学的分段要求也就不同。整体来说,低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如高年级。因此,在布置独立自学任务的时候,要适当考虑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性。
(一)语文学科“独立自学”分段要求
1.低年段:读通文、读懂意、细感悟。
2.中年段:读通文、读懂意、细感悟、思写法。
3.高年段:读通文、读懂意、细感悟、思写法、查资料。
(二)数学学科“独立自学”分段要求
1.低年段:读教材、记重点、做习题。
2.中年段:读教材、记重点、做习题、想目标。
3.高年段:读教材、记重点、做习题、想目标、提问题。
对于特殊的学生,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自学要求。只要自学要求合适,就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四、整资源,落实“独立自学”的检查方法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意志力也不强,其独立自学的自觉性不是单靠老师的一句话就能增强的,要实现“独立自学”离不开“检查”这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整合资源,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督促学生养成独立自学的良好习惯,防止部分学生应付了事甚至没有自学的情况发生。
1.取得家长支持,督促孩子完成自学任务,并签字。
2.培养小助手,由学习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3.教师利用早会课或课前,同检查作业一样,检查独立自学完成情况(包括课本批注、作业练习、有关操作、所提问题、学习目標的制定等),并给予“短语”式评价。
4.纳入学校常规检查,查阅学生书本“独立自学”完成情况。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独立自学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种有益的尝试。这样的先学不需要教师每天列导学提纲,这样的先学把培养自学能力摆在首位,这样的先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与开放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前自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其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常规课题“‘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立项批准号:FJJKCG18-289﹞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尹诗.有关预习环节的一些实践和思考[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8(2).
[2]田勇生.预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1996(4).
[3]严怡秀.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实践与思考[J].散文百家,2018(10).
[4]叶育新.香港地区小学数学课堂的观与思[J].福建教育,2019(13).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