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明 赵骥
摘 要:建构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全线上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on of Android Advanced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urriculum
LU Ming,ZHAO J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Liaoning,Anshan 114051,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mode of Android advance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training objective→teaching method→assessment method" is constructed.The teaching mode is guided by ability cultivation,centered on practical teaching,and focused on process assessment,so as to cultivate various abilities of students.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mode improves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and achieves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Android advance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mode;teaching reform
随着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智能终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移动设备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的市场份额高居榜首,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Android开发所需低成本﹑上手快的特点,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设Android开发系列课程,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内容.[1]Android开发系列课程作为新兴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发展更新快的特点,重课堂讲授、轻实践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与之相适应,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授完实际Android开发所需的知识与技能.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是软件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是Android开发系列课程的高级阶段,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所需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Android程序开发能力,并为更为复杂的Android程序开发及Android方向的从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课程实践性极强,有限的课时讲授难以覆盖实际开发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所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碰到大量的细节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1-3]本文将根据辽宁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建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全线上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全线上教学模式以能力培養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理论教学辅助实践教学,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使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采取课堂理论讲授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精理论、熟环境、能开发”的能力要求.
结果见表1-2.表1是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关系矩阵,显示不同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能力的关系.表2是考核方式与能力培养关系矩阵,显示使用不同评价考核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的效果和获得能力的情况.
课堂讲授围绕着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理论知识的讲解.选取一些来源于实际应用,特别是跟学生日常生活及专业关系非常密切的案例,以学生为中心,引入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法[4-5],以完成一个综合应用案例设计为目标,以“需求分析→模块划分→逻辑关联→性能优化”为主线,将一个完整的案例分为一系列前后衔接的实验项目,通过案例的深入,推动学生完成不同阶段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觉组成团队,设计开发作品.
实践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一是案例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程序界面的设计、购物车的设计、聊天工具的设计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做出自己的设计.二是启发式教学.强调“举一反三”“循循善诱”——如在购物车的设计中实现某一功能,从简单功能性实现到功能增强再到验证和安全策略的增加,直到功能完善——目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发其创造性思维.[6-7]三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创新,师生互动协作的模式[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四是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合作学习,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2 建立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考核方式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全线上教学模式考核的原则是:以过程考核为重点,实践考核为主,理论与实践兼顾.考核分解成五个部分:期末笔试、上机实践、作品提交、课后作业和随机测验.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20%,上机实践占50%,平时课后作业占10%,随机测验10%,作品提交作为上机实践环节的加分项,不单独计分.
·期末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对基本方法和API的简单应用,以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上机实践由教师给出题目,学生建模并完成逻辑设计和界面设计.上机题目包括界面设计、Activity设计、文件存取操作、蓝牙应用等高级组件应用.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学校、公司、协会的各类竞赛项目——如大学生移动应用开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对参赛并取得名次的学生给予一定加分奖励,有助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在考核过程中结合创新创业竞赛等内容,使课程考核与竞赛评比融合[9],做到课证融合、教考分离,使考核更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在竞赛中检验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在考试中为竞赛选拔后备力量,引导学生注重操作能力与就业应用的衔接.[10-11]鼓励学生自主组成团队,设计开发完善成型的APP作品.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开发的Android手机APP程序,功能完善,界面友好,通过任课教师组织答辩并认可的作品,可以直接计满分.
·课后作业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平时掌握的Android开发知識,反馈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
·课堂随机小测试,组织安排2-3次15-20分钟的课堂小测验(上机),检验学生近期课堂学习的情况, 及时发现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总结
建构了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全线上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年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反馈表明,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考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肝翌,卢桂馥.Android 开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14-117.
[2]谢红侠,刘佰龙,徐慧.《Android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教学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8(5):57-59.
[3]刘昌余,鲁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Android 程序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广汇,2016(5):39-45.
[4]孙强,赵杰,樊持杰,等.普通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7-69.
[5]许秀英,黄操军.一体化创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1-73.
[6]常宝英.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2):27-30.
[7]雷予斯,周珂珂,琚小明.Android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6(10): 23-28.
[8]李惠,杨凌雪.基于翻转课堂和任务驱动的Android 教学设计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6(5):25-32.
[9]刘杨,张际,刘敏,等.面向学科竞赛的实验室信息管理体系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2(2):75-80.
[10]李学锋,文松,张其林.教学做一体化Android应用开发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7(6):81-83.
[11]段群,田俊华.案例教学法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12(9):58.
编辑:吴楠
收稿日期:2019-10-16
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0551048);辽宁科技大学开放实验室项目(SYSKF2019087)
作者简介:芦明(1980-),男,辽宁抚顺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移动应用开发研究;赵骥(1974-),男,辽宁鞍山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和图像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