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BIM对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

2020-05-28 02:33袁晓枚樊晓翠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工科实践能力工程管理

袁晓枚 樊晓翠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BIM技术运用对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现状,提出基于企业合作和学科竞赛的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途径,为今后更好的培养人才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管理;实践能力

引言

“新工科”即包括对应的新兴产业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是我国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新经济、新起点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概念。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覆盖面宽,培养的复合型人才从业范围广,同时社会需求大。

近年来,在工程领域出现的BIM技术则是根据资源管理和行为应对等基本维度产生的一个应用模型,它能将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专業技能与社会需求的新技术新资源有效的整合,在面向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发展要求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上,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良好人文素养,掌握工程管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人才。因此,新工科背景下,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BIM技术运用的实践能力倍显重要。

一、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现状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向,也是培养人才的重点。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愈加重视,各高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探索,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更是备受关注。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BIM相关课程有机融入问题。

在新工科大背景下,都意识到BIM技术运用到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融入当前的教学,实现无缝对接,细化实践教学过程有待进一步整合。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通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和以后所从事的职业进行了解,针对一些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巩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过程中处处体现出传统实践教学中,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情况,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利用新技术、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2.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不够合理。

传统教学考核评价往往以成绩来衡量,重视考试分数,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应用能力,一些分数较高的学生,其实践能力可能一般。

3.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专业必修类的课程往往不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选修课程有所涉及,也都是以社会活动内容为主[1],使得人文情操的培养弱化。团队协作是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会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BIM对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意义

基于“新工科”背景,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基于BIM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际动手操作为比赛形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

借助国家和地方在建设工程领域出台的政策加快推进BIM技术应用的政策和技术标准,利用BIM的视觉展现,利用项目部工程实例展示实现现场教学,提升综合实践的层级和效果,为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助推力量。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依托BIM专业性高水平的学科竞赛,可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途径和着力点。

三、基于企业合作和学科竞赛的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途径

1.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与建筑领域的BIM相关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明确社会最新需求,不断完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同时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2.基于学科竞赛的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组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各级各类BIM大赛,学科科技竞赛要求大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 同完成科技作品,科技竞赛提供的实践教学过程,具有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实践教学效果。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习潜能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成立兴趣小组或协会,提升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般是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小组为依托,主要分为如下阶段:

第一,培养创新实践意识,参与阶段提高兴趣。 针对大一、大二学生,明确其学业职业规划,培养专理念和实践目标。引导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相关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通过讲座和BIM成果展等活动,提高学生对竞赛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新实践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活动的热情。利用业余兴趣小组开展BIM技术培训。选拔一批自学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队,指导教师带队形成排头兵。

第二,发挥实践阶段,通过以赛促训,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协会纳新机制,学生竞赛团队可 吸纳“老、中、青”不同梯度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联系互动和经验交流,鼓励相互配合,发挥“传帮带”“老带新”的作用。 这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科竞赛成果有效利用。竞赛成果分享大家,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并不断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宣传,形成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学校提供人才给企业,企业可通过竞争来选拔,得到实惠后的企业更易把“真东西”拿出来与学校分享,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学生也会在有竞争的情况下不断完善自我,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相长”的同时开拓视野,增强自身技能,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刘晓勇,方刚,付辉等.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 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8,(19):42-44

[2]谢哲东,郭洪宇.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农业 院校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 (38):166-168.

[3]刘潇.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280-281.

作者简介:袁晓枚(2001-),女,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工程管理19级学生;樊晓翠(1986-),通讯作者,女,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讲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工科实践能力工程管理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