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研究Δ

2020-05-28 10:08张金娥刘国芳安秀丽秦皇岛军工医院妇产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4期
关键词:益母草危组宫素

张金娥,刘国芳,安秀丽(秦皇岛军工医院妇产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造成围产期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该病是指产后24 h 内经阴道分娩者的失血量>500 ml 或剖宫产分娩者的失血量>1 000 ml,其发生率约为2%~3%,严重影响了围产期妇女的预后及生命健康[1]。 因此,对围产期妇女分娩过程中的出血情况进行预测评估并及时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可从流产史、宫底高度和凝血功能情况等多个维度量化评价围产期妇女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程度,并以此为参考及时采取规范化干预治疗,有助于对产后出血进行积极预测[2]。 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缩宫素来预防剖宫产后出血,但单一用药的效果较差[3]。 研究结果发现,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益母草具有提高子宫微循环灌注的作用,可刺激子宫下段平滑肌,增加子宫收缩力度,有助于防止产后出血[4]。 本研究探讨了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干预产后出血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秦皇岛军工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34 例围产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指征或自愿行剖宫产术者,并与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所有患者均为单胎妊娠。 排除标准:(1)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2)精神病患者及肿瘤者;(3)免疫功能障碍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近2 周内服用本研究相关药物者;(5)近2 周内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者。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 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产前行常规心电图、血压、超声、胎心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并接受生育健康知识宣教;给予缩宫素注射液(规格:1 ml ∶5 U),静脉滴注,0.02 ~0.04 U/min;胎盘娩出后于臀大肌肌内注射注射缩宫素注射液(规格同上)5~10 U;分娩4 h 后药物剂量减半,12 h 后于臀大肌肌内注射缩宫素注射液,共治疗3 d。 (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通过产后出血危险预测评分表[2](见表2)进行评估。 该表中的每个因素均采用4 级评分(0 ~3 分),分为3 个危险等级:低危(0~4 分)、中危(5 ~7 分)和高危(>7 分)。 观察组患者根据产后出血预测评估结果分为中危组(n=22)、低危组(n=27)和高危组(n=18),对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干预治疗,三个亚组患者于分娩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母草注射液(规格:1 ml)2 ml,于臀大肌肌内注射。 高危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视出血情况加用注益母草注射液2 ml,其他同低、中危组。

表2 产后出血危险预测评分表Tab 2 Risk prediction scal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中、术后2 h 及术后24 h)的产后出血情况及出血量,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及称重法计算;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参考《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5]中的相关标准。 检测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产后10、30 及60 min)的宫缩强度改变情况,宫缩强度通过监护仪的宫缩探头进行测量。 检测各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记录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6]评定疗效。 显效: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子宫无出血、收缩明显,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子宫出血量明显减少、收缩较好,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及各临床症状未改善或者加重,子宫出血量未减少、收缩不佳。 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验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计量资料(年龄、妊娠周期、出血量及宫缩强度等)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总有效率)采用秩和检验。多时间点的出血量及宫缩强度在各组的组间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各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及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41%(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2%(2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期内,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8.547,P=0.001)。 术中,术后2、24 h,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各亚组间比较,高危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出血量最高,见表3。

表3 各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及出血量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and amou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mong each group

2.2 各组患者产后宫缩强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产后宫缩强度在观察期内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以产后60 min 最强。 产后10、30 及60 min,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宫缩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各亚组间比较,高危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宫缩强度较弱,见表4。

2.3 各组患者分娩前后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产前、产后3 d,两组患者APTT、PT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各亚组间比较,高危组患者的APTT、PT 稍延长,但与低、中危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各组患者产后宫缩强度比较(±s,kPa)Tab 4 Comparison of intensity of uterine contraction among each group (±s, kPa)

表4 各组患者产后宫缩强度比较(±s,kPa)Tab 4 Comparison of intensity of uterine contraction among each group (±s, kPa)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高危组比较,b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出血量变化行重复测量方差比较,F=327.046,P=0.001Note:vs. control group, aP<0.05; vs. high-risk group, bP<0.05; comparison of repeated measurement variance of bleeding volume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various time points after surgery,F=327.046,P=0.001

组别 宫缩强度产后10 min 产后30 min 产后60 min观察组(n=67) 7.82±1.95a 13.33±2.27a 36.97±2.82a 低危组(n=27) 8.28±2.20b 16.68±1.89b 38.67±1.81b 中危组(n=22) 6.69±1.98b 11.51±1.56b 33.74±2.83b 高危组(n=18) 4.85±0.28b 8.26±1.29 24.49±2.36对照组(n=67) 5.07±1.65 9.84±1.38 27.86±2.53 F 8.547 7.893 12.387 P 0.001 0.001 0.001

表5 各组患者分娩前后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s)Tab 5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indices among each group before and after delivery (±s, s)

表5 各组患者分娩前后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s)Tab 5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indices among each group before and after delivery (±s, s)

组别PT产前 产后3 d 产前 产后3 d APTT观察组(n=67) 26.43±3.06 27.17±12.06 11.60±0.87 11.71±0.91 低危组(n=27) 26.17±4.12 26.12±9.95 11.58±1.02 11.29±0.98 中危组(n=22) 26.43±3.23 26.87±4.97 11.58±1.19 11.43±0.94 高危组(n=18) 26.86±4.15 27.97±4.82 11.67±0.91 12.04±0.83对照组(n=67) 26.21±4.08 26.86±4.87 11.58±0.89 11.83±0.84 F 1.416 0.546 1.116 0.856 P 0.241 0.653 0.353 0.496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4%(62/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1%(5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6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91%(12/67)、26.87%(1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6,P=0.214),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Tab 7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后对围产期妇女生命健康威胁较大的并发症之一,其影响因素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宫缩乏力,可导致胎儿娩出后大量出血,易并发感染、休克等,危及围产期妇女的健康及预后,因此,量化评估产后出血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规范化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7-8]。 研究结果发现,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巨大胎儿及心血管疾病等因素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粘连等均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故通过产后出血危险预测评分表进行量化评估具有重要价值[9]。 干预产后出血的常用方式为使用缩宫素,通过加强产后子宫收缩达到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但由于缩宫素对不同个体的效果各异,因此难以精准控制其使用剂量,而长时间使用会让缩宫素受体饱和,降低子宫的收缩效果,且会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10]。 益母草被称为“经产良药”,其味辛、性寒,具有祛瘀生新、活血化瘀的功效,且半衰期较长,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11]。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期内,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以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变化最显著;观察组组内,高危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出血量最高;提示益母草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患者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罗书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原因在于益母草注射液的成分有益母草定、水苏碱和益母草碱等,可兴奋子宫平滑肌α 受体等,进而收缩子宫内膜表层血管,关闭子宫螺旋血管,使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的作用。 研究结果发现,益母草有助于子宫内膜再生,从而达到修复子宫肌纤维的效果,收缩子宫以止血。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期内,观察组患者产后宫缩强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以产后60 min 为最强。 尽管高危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宫缩强度相对较弱,但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2 h 及术后24 h 的平均宫缩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益母草联合产后出血危险预测评分表干预患者分娩,可有效增强宫缩,达到止血的目的,张丹等[13]及郑同英等[14]的研究亦得出相似的结果。 这是因为与缩宫素相比,益母草的半衰期相对更长,可较强及长效地收缩子宫体及子宫下段。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产前及产后3 d 的APTT、P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各亚组间比较,高危组患者的APTT、PT 稍延长,但与低、中危组比较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说明益母草注射液联合产后出血危险预测评分表干预患者分娩未恶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亦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与张琴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 这可能是因为益母草注射液可以调控凝血机制,改善内膜基底层供血,可抗血栓形成,能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提高产后止血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率,减少出血量;采用益母草注射液干预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可增强宫缩强度,保证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益母草危组宫素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益母草中的1个新二萜苷
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在产妇引产中的临床效果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益母草的毒副作用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