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和
摘 要:很多发达地区的学校都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农村学校虽然不具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条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班主任工作,其它科目教学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实践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我们应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特殊行为;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扎根于农村教育工作的我,对此有着特殊的感受。我自己本身对心理问题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平日的教学里、在跟学生的接触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注视着学生的心理问题。小丹,就这样走近了我的视线,引起了我的注意,也给我年轻的教学生涯里,增添了一次特殊的经历。
一、案例叙述
(一)“全景图”
小丹是初一年级插到我班的一个外地生。她原籍是云南,有一个妹妹。四岁那年,父母为了生一个弟弟,带着她搬迁到苍南,把家安置在我校附近一个村子的边缘。自从她母亲生下弟弟之后父母并开始冷落她。父亲经营一辆黑三轮车。母亲在家闲着并经常和老乡聚在一起闲聊、玩扑克、搓麻将。小丹从小聪明伶俐,但十分倔强,处处想要领先于别人。让人头疼的是,她常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个性非常要强,不愿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缺少改正错误的内驱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逐渐养成推卸责任、说谎的“坏习惯”。
(二)家庭“透视镜”
原来,小丹的父母一直在对小丹“说谎”。当她刚刚学会说话时,为了使她不哭闹,妈妈常会拿“不要哭了,不然老虎会把你叼走的”之类的话吓唬她。当她稍稍长大,妈妈生了小弟弟之后,就明白妈妈开始冷落她,妈妈一直在骗她,这些谎话也就不“灵”了。她妈妈说:“前几天,小丹拿了家里5元钱,我就大发雷霆,说要报警110,想吓唬吓唬她。”然而,小丹却根本不当一回事,还笑嘻嘻地对她说:“把我抓去吧,反正有小弟弟,你们也不关心我了。再说110是不抓小孩的!”
小丹的父母,总希望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叫孩子怎样怎样。他们经常向她空口许诺,比如:“你把作业做完了,妈妈就奖给你一包糖。”或者“你把中午的碗洗了,妈妈给你5毛钱。”诸如此类的话,当她做完时,妈妈早就把自己的诺言忘了。渐渐地,小丹觉得妈妈的话是不可信的,也就不愿听妈妈的话。于是妈妈就吓唬她:“如果你再不听妈妈的话,我就不要你这个女儿了。”
我告诉他们:“这些话都是你们随口说说而已,但是小丹却以为你们真的会这么做,她是多么害怕啊!她知道万一她又犯了错,妈妈就会离开她,不要她了。这不仅给小丹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客观上也为她学会说谎提供了前提条件,因为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三)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恐惧笼罩下的小丹总是忐忑不安。作为她班主任,我找她聊了一下。但是,她对任何人都有种抵抗心理,不相信任何人,第一次“亲密接触”宣告失败。
(四)第二次“親密接触”
失败……
(五)第三次“亲密接触”
失败……
(N)第N次“亲密接触”
作为班主任的我,明显觉得应该为她做些什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密切关注她的一切,也在生活、学习上对她慢慢关心起来,经常找她聊聊天什么的,渐渐地,她开始慢慢相信我了。我跟她在办公室的第N次“亲密接触”……
“听邻居说,你父母经常打你,是吗?”
“是的,他们老是没事找事地打我!”她显得有些愤恨地说。
“你是说你的父母故意要打你吗?”
“是啊,他们很恨我,巴不得我早点死掉,这样他们就少浪费些口粮。”
“你肯定你父母这么恨你吗?“
“是啊!”
“那你恨你父母吗?”
“恨!!”
“哦?为什么?是他们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吗?”
“他们不相信我,也不对我说真心话,只知道打我……”
“那你会跟你父母讲真心话吗?”
“我,我,……唉,总之我跟我父母都不怎么讲话了现在,好象我们之间总隔着什么一样。”
“你都不跟父母讲真心话,怎么可以怪你父母不跟你讲真心话呀?”
“我,我,唉,老师,不是了,我父母只跟我弟弟讲真心话,他们对我弟弟很好的,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我要什么就没什么的……唉”
“你弟弟听话吗?”
“听啊。”
“你对你弟弟好吗,是不是他要什么你也给什么的呢?”
“恩,我弟弟不但很听我父母的话,也很听我的话,我虽然有时候打他,骂他,但是他总是很快就忘记了,总是很相信我父母,很相信我,总是不一会儿就跟没事人一样又跟我玩一块呢。”
“恩,信任人很重要哦,那么你有没想过,如果你站在你父母立场上,面对膝下的两个孩子,你和你弟弟,那你会用什么态度分别对待这两个孩子呢?”
“这,这,这……老师我知道了,谢谢……”
二、几点反思
小丹事件,只是我在教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例,我相信在农村民工学校中还有无数个小丹急待我们去引导去接触……
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这件事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第一,德育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老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教育要因时因事而变。现在有学生说我们的教育是“一群受过传统教育的老夫子带着一群思想激进的年轻人”,不是说传统的教育要舍弃,我们应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新时代的精华,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传统教育也应该是开放性的,也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任何一种封闭的教育方式都将被时代抛弃。
第二,德育教育也是一种生成性教育。教育过程没有按教育预设进行,不是教育的失败,相反可能是教育的成功。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更喜欢为自己的教育设定一个目标,并且设定一条路线,受教育者无论怎么做,最后还是回到教育者设定的目标之中,于是我们就有了足够的成就感,我们就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第三,科学的德育是对话式的,是反复辩难、反复比较和平衡的。我们通常把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混同起来,认为道德可以像知识一样,通过传播和灌输,学生就可以获得,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德育教育应该是关怀的教育,教师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2018.
[2]朱士鸣著.《学生心理引导技巧》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3]朱小闯.《道德对德育的批判与渴求》《班主任之友》,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