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读《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人格

2020-05-26 09:51林丽
青年生活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自我弗洛伊德

林丽

摘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所写的著名哥特小说。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和他所创造的怪物之间的复杂而特殊的关系。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创造了怪物,却因自己创造的怪物受尽折磨;而被创造出来的怪物从新生的茫然纯真到被伤害后的残忍与仇恨的心理变化,也加速了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悲剧。本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来解读怪物的人格结构,分析三种人格间的相互作用,从中揭示了主人公和怪物之间形成最终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本我;自我;超我

一、简介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撰写的一部科幻小说。小说以书信的格式进行叙述,而叙述者以及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年轻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他因为对生命起源的着迷创造了怪物,却又因为对怪物的恐惧而抛弃了它。怪物身高2.4米,面目丑陋,却期待着爱与被爱,但因为丑陋又可怕的外貌被世人打骂伤害,由于内心的孤独与无法被人类社会接受的痛苦,开始了对创造者的残忍报复,杀死了弗兰肯斯坦周围的所有亲戚和朋友,导致了一系列悲剧。最终,这位可怜的科学家将怪物追到了世界的尽头,然后精疲力竭而亡,怪物也因为内心的痛苦选择了死亡。怪物从最初的善良纯真到后来的残忍报复,复杂的心理变化正印证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建立了精神分析理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理论。这种人格结构理论广泛应用于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人格中。在早期,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在后期,他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格理论,提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它按照“快乐原则”运作,是基本冲动和动力的来源,也就是说本我是人内心寻求即时的愉悦和满足。超我是心理的道德层面,它象征着一切道德准则,根本不会考虑到在特定情况下道德上正确的事情也有可能不正确。而自我处在一个调节的状态,它试图在本我的不切实际的享乐主义和超我的同样不切实际的道德主义之间取得平衡。这三重心理人格通常最直接地反映在一个人的行为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对象已经相应地发展为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而本文就是运用这一心理分析理论,研究怪物的三重人格结构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说明人格理论对于人物的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二、怪物的人格结构和悲剧命运

《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具有人类的情感,它初始是善良纯洁的,充满天真与幻想,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在试图被人类接受的过程中逐渐改变自己,为了更好的融入人类的社会而不断的努力与学习。在小说中,玛丽将怪物描述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它具有人类的智慧和丑陋的外表。怪物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具有纯净的本性,它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人类有着相同的道德和价值准则,他希望以健康的精神状态融入社会关系,但是却因为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欲望而导致了它人格的缺陷,造成最终的悲剧。

1.怪物的本我

本我是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完全是无意识的,也是充满了欲望和兴奋的,它总是努力满足本能需求。它是所有人格的基础,也是自我和超我发展的基础。另外,根据“快乐原则”,本我只是专注于追求幸福和避免痛苦的。因此,在人类生命之初,婴儿的行为只是受本我激励和控制的。由于自我和超我尚未形成和发展,婴儿的本我在那个时期正支配着他的个性。因此,与普通人类的婴儿一样,新创造的怪物的本我也应得到满足,以确保其生存和健康成长。但是,怪物的本我根本无法满足,因为刚被创造出就被其创造者弗兰肯斯坦遗弃。怪物的生存只能靠自己,与普通婴儿相比,他的本我仅能满足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并且痛苦更大,这也就违背了本我的“快乐原则”,因此,怪物得不到满足的本我导致他的悲剧。

同时,弗洛伊德也提出过本我的两个基本本能,即性的本能和破坏的本能。这两个本我的本能也都体现在怪物的身上。怪物渴望人类社会的家庭,想拥有异性同伴,痛恨将它创造出来的弗兰肯斯坦,无法满足的本我变成愤怒的报复,对于自己无法得到的满足充满了破坏的欲望。所以他遵循本我,充满喜悦的结束年轻的生命,威胁弗兰肯斯坦创造跟他同类的异性怪物。这又加深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2.怪物的自我

自我作为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过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

怪物的自我是对它本身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的缓冲与调节。怪物被创造出来后,被遗弃的现实的环境使它的本我不能得到满足,而怪物一直渴望着人类的生活,他试图根据人类的道德来约束自己,让自己学习人类的社会规则,由于无人教导养育,它不能理解自己与人类的不同,一直觉得只要学会人类的语言和文化自己也能像人类一样,但是这种想融入人类社会的需求却无法满足。它想融入善良的人类家庭,却被当成怪物被驱赶打骂,它救了落水的小女孩,却因丑类可怕的外表被伤害。怪物的自我尽力融入人类社会,并给其他人留下最好的印象,但是都以失败告终,反而加大了它对自己的创造者弗兰肯斯坦的仇恨与愤怒。不断的不满足使自我无法在压制本我的本能,也不在利用超我的人类社会道德来压制自己的欲望。因此,怪物的自我开始报仇。他残酷地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密友和他的家人,成功摧毁了弗兰肯斯坦幸福的存在。怪物的自我利用他的智力慢慢折磨了他的创造者,因此弗兰肯斯坦尝到与怪物相同的痛苦,最终死在北极。弗兰肯斯坦的死似乎表明怪物的自我成功了。但是,怪物的自我想要的不是弗兰肯斯坦的死,它只想给他长期的痛苦折磨来作为自己活下去的唯一动力。所以怪物的自我也随着弗蘭肯斯坦的死而失败了,它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又因为超我的存在而备受良心的煎熬。

3.怪物的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的超我是内在化了的“父母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继承者和代表人”。超我在自我意识中充当一个内在的控制器的作用,其形成源于社会和父母所定的各种规格的内在化,是社会在人灵魂深处的代表。由于怪物只有一个创造者,弗兰肯斯坦就像是它的母亲,但是这个母亲并没有给它教育和指导,反而抛弃了它,所以怪物很难有强烈的道德感,这也就使它的超我显然非常虚弱和迟钝。在最后怪物逼死了弗兰肯斯坦之后,它却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满足与幸福。他似乎意识到对弗兰肯斯坦的报复无法减轻他的痛苦,也无法安慰他。从那一刻起,他的自我就不再像以前那么坚强,相反,他对弗兰肯斯坦的憎恨和整个社会的仇恨全部消退了,他虚弱的超我起了监督他的自我的作用。因此,他开始从道德和善良的角度回想他对弗兰肯斯坦及其家人所做的事情,它意识到它的所作所为是邪恶的,也是不道德的,所以它的内心备受后悔的折磨与煎熬,所以最后他选择了结束生命。从怪物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出怪物的人格结构是不健全的,怪物的本我得不到满足,自我又失败了,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消耗了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超我又因为是迟钝的和虚弱的,所以最终导致了它的死亡悲剧。

结论

在《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悲剧命运源自它的人格缺陷。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危及人格的发展。怪物的悲剧命运就是对本我的放纵以及对自我的约束的丧失。怪物在本我无法满足时,就通过本能的欲望进行破坏与掠夺。自我被本我的无意识要求所控制和误导,丧失了调节本我的需求与现实社会之间的阻碍的功能。自我在不断的挣扎,超我也无法产生道德规范来抑制欲望的扩散进行内在的束缚,唯一的作用就只能是在犯罪后进行惩罚和自我惩罚。这就导致怪物和它的创造者最终悲剧的命运。从弗兰肯斯坦和怪物的心理变化历程可以证明不健全的人格只能导致悲剧的结局,只有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个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而不顾一切放纵自己的欲望只能导致自我的失衡,所以怪物的悲剧也是在告诫我们,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欲望,要学会调节外部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个人身心健康发展,也能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减少悲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董文宇. 人格的缺陷命运的悲剧——《弗兰肯斯坦》人物的精神分析学解读[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42-45

[2] 弗洛伊德. S.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 高觉敷,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7.

[3] 弗洛伊德.S. 自我与本我[M]. 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4] 黄晓杰.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弗兰肯斯坦》人物的命运[D]. 重庆大学, 2017.

[5] 林飞,张顺生.《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情感的精神分析解读[J]. 名作欣赏. 2018:117-118+126.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自我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成长中的“自我”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