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介语僵化现象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国内近二十年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实证研究成果,发现近二十年来的实证研究主要探讨的是中介语僵化现象是否存在、中介语僵化现象能否缓解或改变、中介语僵化的原因及对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这次文献梳理和总结,旨在促进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中介语僵化现象;实证研究;研究综述
1 引言
“中介语”和“僵化”这两个概念都是由Selinker(1972)在“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首次提出的。“中介语”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不断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动态语言系统,即中介语系统。中介语僵化现象指的是这个动态的中介语系统在二语学习的某个阶段出现了停滞状态,学习量和年龄的增加等都不再能促使其发展。国内外学者针对中介语僵化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介语僵化现象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定义、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分类、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原因及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了中介语僵化现象是否存在、中介语僵化现象能否缓解或改变、中介语僵化的原因及对策等问题。本文回顾总结了国内近二十年内24篇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实证研究成果,以期促进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
2 理论背景
2.1 中介语僵化现象
中介语僵化现象最初指中介语中保存的“非目的语的语言条目、规则及次系统”(Selinker,1972),随后“语言项目、规则和次系统”被拓展为“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篇”(Selinker &Lamendella,1978),后来又有部分学者认为僵化包括中介语正确的和不正确的语言形式(Ellis,1985)。由此可以看出,几十年来,中介语僵化定义的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从最开始的部分语言结构逐渐发展到了中介语的各个方面。
2.2 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分类
一些学者指出,中介语僵化现象可根据僵化持续时间、僵化的程度和僵化的范围,分为三大类(王宏伟&马静,2014)。
根据僵化持续时间,中介语僵化可以分为暂时僵化与永久僵化。暂时僵化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高原现象,这个时期的第二语言学习处于平稳或静止的状态,因为通过一定的手段干预,这种僵化现象是可以改变的,即第二语言还可以继续发展,所以这类僵化被称为暂时僵化。永久僵化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处于永远停滞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即使大量输入相关目的语知识,一些不满足目的语标准的语言形式还是会出现在他们的中介语中,而且无法缓解。另外,Salinker指出,暂时僵化如果不引起重视,大概五年之后就会成为永久僵化,不再有任何发展趋势。根据僵化程度,中介语僵化也可分为部分僵化和整体僵化。部分僵化指学习者某些特定的语言项目上出现了错误,即使反复纠正,这些语言项目的错误仍然存在,呈现僵化状态。整体僵化是指学习者所有二语学习能力的僵化,相比之下,整体僵化是整个中介语的僵化,所以比部分僵化更为棘手。如果从僵化范围上来看,中介语僵化包括了个人僵化和整体僵化。个人僵化只出现在二语学习者个体身上,而整体僵化其实是指在某个群体中形成了一种不正确但是有统一语言特征的中介语系统,而且这类语言系统是受这个群体认可的。总的来看,这三种分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详细地分析了中介语僵化现象的性质。
2.3 中介语僵化的原因
中介语僵化的原因是整个理论研究中探讨最多的话题,因为影响中介语僵化的因素非常复杂,所以学者们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从中介语的角度出发,僵化是由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分概括、训练迁移 、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母语迁移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Selinker,1972)。根据文化迁移模式,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保持的心理和社会距离将会直接决定二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接受程度,如果二语学习者愿意接受目的语文化,学习者对目的语就会保持较小的心理和社会距离,这样便会促进中介语发展,反之则会抑制其发展(Schumann,1978)。以生物论和学习者动机为基础,僵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Ellis,1994)。从认知学角度出发,二语习得会经历陈述化和程序化两个进程。在陈述化阶段,学习者习得陈述性知识,而在程序化阶段,这些陈述性知识会被学习者使用,从而得到不断地纠正形成正确的语言形式,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出现其实是因为缺乏陈述性知识输入,从而影响了陈述化和程序化进程(Johnson,1996)。目前关于中介语僵化现象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已有的这些观点和理论为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3 实证研究
3.1 中介语僵化现象是否存在
国内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介语僵化现象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且有些语言特征具有明显的僵化趋势。李静(2016)通过语音测试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层面出现的错误,发现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共性的、稳定性的错误,而且这些错误较为顽固的出现在每个年级,不受英语课程以及英语学习量的影响,因此推断出非英语专业学生中确实存在着明显的语音僵化现象。陈薇(2017)通过口语测试探讨了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中介语,根据测试结果发现中介语僵化现象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中普遍存在,虽然经过大量的专业语言学习和训练,但这些僵化现象最终并未消失。刘艾云和谢丽亚(2019)结合Selinker的僵化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重点研究了大学生口译语料,实验发现尽管经过有目的地训练,学习者中介语的部分错误仍普遍出现,这些错误已具有僵化趋势。邵朝霞和穆凤英(2009)基于大型语料库 CLEC和 ECBPC,研究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四个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研究发现四类学习者不论年级高低,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英语词汇习得僵化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僵化程度都没有显著差异,证明了僵化是不可避免的。陈楚雄(2011)结合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研究了体音美专业大学生的中介语僵化现象,发现体音美专业大学生的僵化程度較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更为严重且具有自身的特点。郑秋萍(2012)结合问卷调查和准历时研究的方法,对英语专业学生的4个英语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学习者被调查的4个英语结构在两年时间里没有得到发展,存在着僵化的倾向。这些研究表明中介语僵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且在各个专业学生的二语学习当中普遍存在。
3.2 中介语僵化现象能否缓解或改变
大量实证研究显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或缓解中介语僵化现象。程晓红(2015)以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僵化理论为基础,探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词汇僵化现象,通过研究发现针对词汇僵化的原因,辅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可能减少僵化现象产生,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上所产生的僵化现象。吴智浩(2017)从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的研究视角,验证教学实践对减少大学生僵化现象的有效性,发现对引起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可控因素进行改变能够显著减少学生中介语错误和僵化现象。梁丽丽(2016)根据中介语僵化理论和戴炜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僵化发展基本模式,基于中介语僵化的警示,研究了高中生英语基础语法知识结构习得状况,认为高中英语语法基础知识结构的引导和输入对延缓学习者语法僵化有积极作用。唐汶(2015)根据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两种学习方法,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僵化现象,通过课堂实验结果发现显性语法教学可以减少学生的写作语法错误。张富生(2010)通过写作策略培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僵化现象展开研究,实验证明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写作策略培训是改善学生中介语僵化现象的有效途径。不同的教学实践证实了中国大学生的中介语僵化现象属于暂时性僵化,可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得到缓解和改变。
3.3 中介语僵化的原因及对策
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中介语出现僵化的原因,学者们发现僵化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大致可从学习者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考虑,内部因素中的母语负迁移影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影响因素。晏艺赫(2016)根据中介语僵化理论,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僵化因素及其对策,发现词汇僵化主要是由于发音错误、词对词翻译、记忆及母语干扰等因素导致,并针对性地提出结合语音和国际音标教学、词缀记忆法、筛选记忆法、认知反馈法与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等解决方法。周文美(2015)结合Selinker的僵化理论和戴炜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僵化发展基本模式,研究了英语专业大学生中介语中存在的僵化现象,实践得出学生的语法错误已经僵化,主要是母语迁移、策略(误类推、误分析和过度概括)、认知发生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通过提供最优化输入、有效使用移情排除情感干扰因素、实现由单一片面语言观向全面整合的语言观转变等措施解决。张晓华(2012)根据Ellis的内因说和外因说,实证研究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僵化现象,对学生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语法和词汇的僵化主要是由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过度概括和母语的负迁移引起的。蒋晓峰(2012)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口语僵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成人的口语僵化主要是母语负迁移、教学过程不当、缺乏提高口语质量的动机导致的,因此他提出了确保高质量输入和有效进行纠错反馈等对策。杨楠(2010)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大学三年难以纠正的僵化错误主要集中在母语和英语相差较大的语法项目和有明显文化距离的语义项目上,说明母语迁移和文化距离是导致僵化的主要原因,就此他提出教学方法就要注重母语和目标语在语际共性与语际异性上的平衡。谈娆(2015)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僵化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学生的僵化原因包括内因(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和外因(输入的质量、教师的反馈)两方面。黄青(2015)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语法错误僵化的实证研究中,从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两方面对语法错误进行分析,发现母语对于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的形成和僵化都有影响,并且贯穿于第二语言语法学习的整个过程。吴筱玫(2005)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语料,发现学生语言僵化受语言心理机制和认知情感的制约,已有的母语知识和已掌握的第二语言知识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加工,即第二语言知识掌握不足便会求助母语,掌握过度就会过度概括某些二语特征,这些都会导致语言错误,并逐渐产生僵化现象。刘敏(2008)对成人学生M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缺乏动机和缺乏自我监控策略是形成暂时性僵化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整体上,探讨僵化原因的实证研究占比最大,但因为影响僵化的因素非常复杂,所以这些研究只是解释了僵化的部分原因,还不够全面。
4 结语
总体上看,中介语僵化现象的实证研究主要探讨了僵化现象是否存在、僵化现象能否缓解或改变、僵化的原因及对策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有关僵化原因及对策的探讨是实证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还涉及了定性研究以及定量與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包括从高三到成人阶段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集中在大学生;研究语料主要来自语音测试、大型语料库语料、翻译和写作,写作语料是其中最常用的研究语料。虽然国内实证研究比较丰富,但是有关中介语僵化原因的探讨目前的研究还比较片面单一,需要往全面整合的方向发展。同时,目前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今后的实证研究中均衡各类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静.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层面的石化现象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02).
[2] 唐汶.显性语法教学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基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分析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
[3] 王宏伟,马静.中介语僵化现象国外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11).
[4] 王顺玲,张法科.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僵化现象及其纠正对策[J].中国外语,2008(06).
[5] 郑秋萍.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石化现象实证研究——以一所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J].高教论坛,2012(11).
[6] 周文美.大学英语学习者过渡语发展中石化现象发生学实证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作者简介:张燕(1996—),女,重庆綦江人,硕士学历,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