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呼唤有效的课堂互动

2020-05-26 12:05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单向灌输思政

疫情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也给课堂教学带来新挑战。传统以教室为据点的教学转移到互联网,老师和学生分别面对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远程交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有效教学的时代新课题,有效课堂互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现实中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网上多家平台有现成的名校名师慕课,质量一流,直接拿过来让学生看就可以了。这是网络教学的一种认识误区。在教室上课时,尚且有学生一边听讲,一边偷偷玩游戏,转到网上虚拟课堂,学生更容易分神,打开慕课去做别的事。应当承认有些名师慕课讲得确实精彩,然而播放慕课是知识和观点的单向传输,仅仅依靠慕课开展网络教学是不够的。

思政课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课堂互动正是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利器。当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交流,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主动性被激发,上课便会成为快乐的事、值得期待的事。在疫情背景下的网络教学中,互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将学生思想动态引入主讲内容、布置完成并展示作业、发帖回帖式讨论等。

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多元,可能出现认知偏差,对此,适时将正在发生的现象纳入主讲内容,用理论加以阐释,能实现一对多的对话,达到价值引领的目的。比如,针对国外疫情快速蔓延的情况,我准备了“理性爱国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内容,通过讲授摒弃冷战思维、同舟共济包容共赢、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等理念,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各国抗击疫情的努力,同时加深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让书本理论成为可亲可用的指导工具。

任务驱动是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爱上思政课的又一种途径。每个学生单独或组队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书评影评、微视频、诗文朗诵、创作历程分享等,并在课堂展示,成为学习的主人。准备作业的过程是一种历练,展示之后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评说,触动更加深刻,作业本身也是同伴教育的生动教材。

此外,诸多网络学习平台具有“讨论区”功能,这也是增进师生互动的得力手段。在学生作业展示、教师主讲、慕课资源学习完成后,教师发布合适主题,请学生留言回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印象,从真懂化为真信。过后老师再去对学生的讨论一一回复,或鼓励,或纠正认知偏差,教学构成完整的闭环。

教师讲学生听作为一种基础的教学手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互动式教學与此协调配合,共同通向立德树人的目标。理想的状况或许是教师完整讲述思政课的理论框架,学生听讲后掌握整个理论体系,然而限于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习惯等,现实中往往难以做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判断,适当减少单向灌输,加大展示、讨论等互动内容的比重,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疫情定将过去,教学终会回归学校空间。然而不管在虚拟课堂还是实体课堂,有效课堂互动都是达成思政课育人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追求没有止境,疫情期间的教学探索可给后疫情时代的教学带去些许启示。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4月7日第二版;作者:董少校)

猜你喜欢
单向灌输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单向空间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必要的灌输教育
知世界
张添翼:德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
灌输理论的当代境遇及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