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丽·布甫
摘 要:新疆广播电视台汉语译柯尔克孜语、吉尔吉斯语的新闻类节目有两类,一是面对国内柯尔克孜族听观众的广播、电视《新闻联播》;二是面对邻国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吉尔吉斯语《今日中国》和《中国之声》节目。汉柯(吉)语互译史较长,但是新闻翻译的起步很晚,因此,很有必要对汉柯新闻词汇的翻译全面进行思考。此文,对新闻词汇翻译分类以及汉柯、汉吉新闻词汇、术语、短语翻译进行探讨。
关键词:汉柯翻译;新闻词汇;翻译方法
一、汉柯新闻翻译的产生以及发展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古老少数民族之一,关于柯尔克孜族前身“鬲昆”的历史记载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七至九世纪唐朝统治时期,古柯尔克孜人被称为黠嘎斯[1],最早发源地是今西伯利亚地区的叶尼塞河畔和中国天山一带。当今柯尔克孜族有两种族称,一个是“柯尔克孜族”,民族的自称被音译过来的称谓,另一个是“吉尔吉斯族”,从俄罗斯语翻译的民族称谓。全国柯尔克孜人数共有21万。
柯尔克孜语(吉尔吉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2],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语言、新疆五种通用语言之一,在天山南北柯尔克孜族居住的地区被广泛使用。中国柯尔克孜族现代文字于1911年初次制定,1955年再次进行完善,一直使用至今。中国柯尔克孜族使用阿拉伯字母基础上的旧文字,而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族使用西里尔文。
汉语新闻翻译柯尔克孜语开始于1982年,即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柯尔克孜语编译部成立至2012年每天有1至2个小时新闻译播;2012年起,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柯尔克孜语广播正式分频率,成立柯尔克孜语广播,每天播19.5小时柯尔克孜族语广播,其中,新闻类节目有《早间新闻》和(广播)《新疆新闻联播》。当年5月1日起,新疆电视台编译中心成立柯尔克孜语编辑部,每天译播央视《新闻联播》和《新疆新闻联播》;因对外宣传需要,自2008年起原面对吉尔吉斯斯坦译播每天时长一个小时的《中国之声》和《今日中国》节目。新疆广播电视台译播的日、月、年汉字翻译量分别7万字、7.6亿字。
二、新闻词汇翻译的标准
关于翻译的标准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有不同的见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严复的“信、达、雅”,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 张培基的“忠实、通顺”等。不管是什么主张,翻译标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内容上要忠实于原作,文字上要顺达流畅,文风上要与原文保持一致。[3]我认为,这些标准同样适用于新闻翻译。但新闻翻译又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翻译,具有要求译文准确,翻译速度快捷,翻译内容庞杂,词汇新等特点[4]
本文尝试根据翻译的一般标准和新闻翻译特点考察汉柯新闻翻译中词汇的翻译问题。
1.原文信息要完整、准确地译成译文
新闻一般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反映作者或新闻单位的立场或态度,所以翻译时不能掺杂译者主观的想法或意见,要客观公正地翻译。翻译词汇时,如果有与原文词汇完全对应的对应词,就应当选择该对应词;如果没有,就应该选择与原文词汇具有等价关系的等价词。本文所说对应词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词典意义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的词语或词组。
2.根据不同情况,可对原文进行适当增减
新闻翻译受时间的限制,所以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将不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的重复内容省略掉,或者对目的语读者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注释性翻译或解称性翻译。但这种省略只可在监市层面上进行。句子、词汇层面要尽可能避免删减。目的语里没有对应或等价词的,也不能随意创造新词,应该根据情况按照汉字词读音转换后再进行注释。比如,汉语里的“对联”一词在柯尔克孜语没有对应或等价词语,只能把它进行音译。
3.翻译时要符合目的语的行文和表达习惯
要让目的语读者能够像原语读者一样理解和接受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就要尽量避免不通顺,不自然的翻译。特别是在词与词的搭配上,要根据上下语境的关联性、对应关系、搭配规则等进行翻译,以达到符合汉语语言表达习惯的目的。
三、汉柯新闻词汇翻译的方法与种类
汉柯翻译,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除此之外,音译和释译等方法也比较常见。
不同的语言体系中词汇的形态,意义和使用范围不可能一致。虽然汉语和柯尔克孜语属于两种语言体系,但是汉族和柯尔克孜族同属中华文化圈,思想文化的交流延续了几千年,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编纂词典、双语教学、翻译实践等方面收集了不少经验。因此,目前在柯尔克孜语中仍然有一些汉字词在形态、意义上能够与汉语词汇形成对应关系或等价关系。
汉柯新闻翻译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一般词汇的翻译
汉语的一般词汇包括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词、科技术语和方言。这类词汇在语义方面可以与一个或多个柯语词语或词组对应。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直译或意译。新词的翻译问题上特别注意这样一点:汉语新词译为柯尔克孜语时,如果在柯尔克孜语没有对应的词,必须坚持向内不向外原则。
2.专名词语的翻译
专名词语指的是机关名、企业名、部门名、称谓职衔等。翻译专名词语时要适当运用直译、意译、音译、释译或直接使用柯语表达方式。比如,有些少数民族语言把“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的名称直译了,这样是不对的。
需要意译的情形也常见,比如,“国务院”、“总理”等词语在新闻中常见的词语,面对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今日中国》、《中国之声》节目中,将“国务院”采用意译,也就是翻译为“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因为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家体制不一样,因此,在吉尔吉斯语没有与“国务院”对应的词语,音译又不行;“总理”翻译为“中央政府首脑”。
3.术语的翻译
术语的翻译分为理解原词语和寻找对应词两个阶段。术语语义上具有专门性,形式上多是短语,所以很难在原语词典或目的语词典中查到,即使是百科辞典也有不少未收录的术语。因此,翻译术语时一定要先完全理解该词在原文中的确切含义,然后再去寻找与之对应的柯语词语或对等的表现形式。找到对应词后还需要利用汉语词典,外语词典、互联网等工具再次确认。大多数情况下,术语往往不是一个国家或一种语言所独有的,且不少都是起源于英语圈国家并逐渐传到中国,所以在英语里找到对应词的可能性极高。
四、结论
通过对新疆广播电视台译播的新闻类节目词汇翻译的考察,我们发现了汉柯两语种新闻词汇翻译的一些翻译方法和要点。总结那些翻译方法和要点,对目前的新闻翻译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在新闻翻译中,译者首先应确定原文搭配中核心词语的目的语对应词或等價词后,再找出搭配关系中其他词语的目的语对应词或等价词以及它们的近义词,最后将这些词语放到具体语境中考察是否符合目的语言规则。需要注意的是,译者翻译时可以借助互联网,但绝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更不能照搬互联网,一定要认真甄别和选择词汇。
除此之外,中国柯尔克孜族和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族虽然同源同族,语言无差异,但是在接受外来语,日常用语方式方面有或多或少区别。中国柯尔克孜语的外来语以汉语为主,而吉尔吉斯外来语以俄罗斯语为主,因此在《今日中国》和《中国之声》的新闻翻译中必须注意和考虑目的语的用语习惯。
参考文献
[1] 《柯尔克孜族简史》(修订本),P32,民族出版社,2008年,北京;
[2]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中国柯尔克孜族》,P24,宁夏人民出版反社,2012年,北京;
[3]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P1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北京;
[4]杜建慧,杨金良,雷万忠《翻译学概念》,P270,民族出版社,1998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