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审计视角探究医院经济合同管理

2020-05-26 02:02曲倩
中国内部审计 2020年5期
关键词:经济合同审计监督

曲倩

[摘要]本文针对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降低经济合同风险发生的概率,维护医院合法权益,保障医院经济活动合法、有序开展。

[关键词]经济合同    审计    监督    责任追究

一、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现状

一是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经济合同数量庞大、種类繁多,部分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为合同缺少部分条款,缺少合同会签流程,合同归口部门不明确、多部门共同管理等。

二是经济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当前,部分医院的经济合同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管理,缺乏高效的经济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实时进行信息共享。合同申请、审批、签订、执行、归档相互脱节,造成合同信息缺少完整记录,同时无法实时进行跟踪和查询。

三是经济合同管理过程监督不到位。经济合同管理过程监督是从立项到签订、履行乃至归档全流程闭环的监督,随着医院经济合同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合同管理过程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一方面,部分医院缺少对经济合同履行环节的监管;另一方面,立项、签订及归档等环节监管不细致、不到位,存在监管盲区。

四是经济合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包括对人、财、物的监管,部分医院只重视对经济合同管理事项的监管,往往忽视对不按照医院规定履责人员的追究。经济合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让违规人员有机可乘,导致未经审批私自签订或更改合同、未按医院有关规定执行合同等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医院经济合同管理风险。

五是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意识较薄弱。医院决策者对审计部门的关注度有待提高,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经济事项的主责部门只专注于事项的及时开展、正常运转及按期结束,忽视了是否按照规定、流程签订合同,未意识到该行为带来的经济、法律等风险。

二、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健全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良好的经济合同管理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审计部门有序开展审计工作,依法依规履行审计监督责任。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工作实际需要,逐步完善现有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一是规定合同的当事人、标的、数量、价款、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基本条款。二是制定合同草拟和会签流程,具体规定主责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在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医院对外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主责部门以医院名义签订合同并依合同办事。主责部门经科学论证并与签约方充分沟通后草拟合同,启动合同会签程序,将相关材料提报审计和财务等部门会签,主责部门根据会签意见修改后报领导签批,加盖医院公章后合同生效。三是规定合同变更、合同解除程序。四是规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重新修订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以院内管理制度的形式传达至各部门落实执行。

(二)提高经济合同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是创建经济合同线上审批流程。将合同审批流程固化于系统,减少人工操作,实现全过程跟踪、实时在线监督,有效防范经济合同审计风险。

二是强化经济合同大数据思维。通过加强经济合同数据的综合比对,提高运用数据核查问题、宏观分析的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准确发现经济合同潜在的问题,精准查找经济合同审计风险点。

(三)强化经济合同全过程跟踪与监管

一是经济合同签订环节的管理和控制。经济合同签订前,须经多部门会签。由主责科室进行科学论证后发起会签申请,审计部门对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合同的预算及付款方,医院相关领导审核签字。各部门在网上流程中写明各自的审核意见,分工协作,切实维护医院利益。审计部门主要从经济合同立项、签约资质、合同条款等方面进行审核。(1)合同立项方面:审核立项手续是否齐全;相关科室是否按照医院制度、流程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突发性或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应有医院办公会议相关纪要。(2)签约资质方面:审核企业经营资质、经营区域等证明材料是否与合同内容一致;是否出示法人委托授权书;招标采购医疗耗材时,除审核营业执照外,还应审核经营许可证及生产经营许可证等。(3)合同条款方面:审核合同签约方名称与中标通知书中的名称是否一致;合同表的质量、数目、规格、型号等相关条款的内容是否清晰完整,且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一致,合同价格是否与中标通知书一致;付款进度、付款比例及质保金比例是否符合标准;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责任是否明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并跟踪落实,确保相关部门按照审计意见有效地整改合同条款。医院重大事项、金额数目较多的经济合同,由医院聘请专业律师或由院内法律顾问提出合法建议,以降低合同风险。

二是经济合同履行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审计部门应对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对经济合同进行事中与事后严格审计。主要监督服务质量是否到位、是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是否及时收款或付款。对于服务类合同,应建立服务考核机制,制定详细的考核内容。相关部门根据考核内容定期检查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续签的重要依据。同时,服务合同须保证连续性,杜绝出现时间间断。审计部门应及时梳理、定期更新,加强督导、实时跟踪,对于即将到期的合同,应通知相关主责部门,及时做好立项、招标等前期工作,以确保合同按时、按规签订,避免影响医院经济活动正常运转。

三是经济合同履行结束后的管理与控制。经济合同履行结束后,相关部门要对合同及时进行汇总、分类与归档,对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等全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认真总结整个经济合同流程中存在的纰漏,防止类似情况发生。医院审计部门定期对这部分合同的履行情况开展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并督促整改。

(四)健全经济合同责任追究机制

为提升合同管理质量与水平,促使合同管理相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一方面,医院应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合同流转、审批流程,实时跟踪,做到执行有痕、追究有据;另一方面,对于未经审批私自签订或更改合同、未按医院有关规定执行合同的行为,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因经济合同无效、赔偿、无法履行等情况给医院造成一定损失的,应当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五)增强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意识

增强经济合同风险管理意识,是从医院决策层到普通员工自上而下的行动。一方面,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合同管理等相关讲座及培训,不仅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参加,医院领导也应定期参加,让领导者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意识到合同审计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为医院各部门统一组织合同管理培训,增强工作人员合同风险意识及管理能力,更好地落实合同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邮政编码:266011,电子邮箱:qdwssjqq@163.com)

猜你喜欢
经济合同审计监督
企业经济合同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什么是四个监督?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经济合同审计问题分析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