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琴琴 张宏成
摘 要:互联网对传统阅读的冲击,给传统图书馆管理与服务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独立学院图书馆作为极具时代特色的读者服务部门,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要从新时期读者需求分析、与母体学校图书馆资源互补建设、馆藏资源内容和载体的多样化建设、数字阅读环境的营造、馆员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为网络时代图书馆的长足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独立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
我国独立学院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高等教育机构[1],是我国民办高校教育蓬勃发展的产物。基于对母体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依托,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建馆时间短、起点高、模式新、发展快、馆员素质偏低等特征[2];服务对象方面,由于学生构成比例差别较大,独立学院图书馆面向的读者来自不同层次,具有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总体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各类电子产品功能日渐丰富,相较于纸质图书,越来越多的读者更青睐于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这一局面对独立学院图书馆造成的最直觀影响,莫过于到馆率及纸质图书借阅量的明显下降。独立学院图书馆只有主动以互联网思维更新服务观念,将互联网模式科学契合到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之中,才能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1 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出发点
随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资源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发展,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范围扩大到网络所及的任何地方,读者需求出现了诸多与传统资源需求不同的新特点。独立学院的教育体制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对来说其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其他图书馆相比收藏性质略弱,而更加注重馆藏资源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馆藏资源建设必须以充分了解读者需求作为重要依据,注重资源的互动性建设,以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效果。馆藏资源建设要以读者需求研究为前提,通过与读者充分的交流和互动,展开馆藏资源的双向推送。例如部分图书馆正在进行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将部分选书权限通过网络授予读者,让读者能够自主选择所需书籍,甚至主动向图书馆推荐图书。
2 加强与母体学校图书馆资源内容的互补性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开始注重电子资源建设,架设图书馆网站,套录光盘提供下载,购进各类数据库供到馆读者使用等,逐步往电子化方向发展。独立学院图书馆数字资源主要依托于母体,只享有部分母体资源的使用权,大部分独立学院图书馆并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资源,应对本院学生数字资源需求时显得尤为被动。独立学院图书馆必须重视纸质资源与数据库、电子书、电子期刊等资源的多样化建设。一是要主动了解学生需求,补充购买各类论文库、考试库等数据库资源;二是适当购买电子书、电子期刊,为学生提供在线阅读或无偿下载服务;三是图书馆网站建设要在原有的通知公告、馆藏索引、数据库入口等功能的基础上提供一些热门读书评论网站的链接或书签分享等阅读推广功能,例如Delicious、豆瓣之类的书签分享和评论网站链接。只有不断根据读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资源,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3 注重资源载体的多样化建设
学生群体对于互联网及相应的电子产品一直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相比借阅纸质图书,大部分学生更喜欢通过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数字阅读。对于这一现象,馆藏资源建设不仅要着力于数字化资源本身,还要抓住当今学生群体的阅读特点、阅读习惯,为馆藏资源架设多样化的阅读载体。图书馆应重视引进电子书、电子期刊等,通过相应的阅览和下载终端为到馆学生提供免费阅览和下载;架设网络推送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公众号方式向广大学生进行图书馆资源的碎片化推广;引进移动图书馆等手机应用,将海量图书“放入”到每一位学生的手机当中。通过将馆藏资源载体多样化,适应馆内外学生的阅读需求。
4 充分营造利于数字阅读的图书馆环境
电子阅览室是读者接触图书馆数字馆藏最直接的场所,做好电子阅览室的改进工作是吸引学生到图书馆利用数字资源的必然举措,包括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机房环境的美化、自带手提设备的便捷接插设计、上网速度的提升、上网费用的优惠等;购进承载电子书、电子期刊、时事新闻的电子终端设备,保障学生在馆内实时进行电子阅读、电子书免费下载;无线网络覆盖全馆,提供图书馆免费WIFI,让读者的手提电脑、手机等上网设备能够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畅通无阻地连接到网络,方便读者获取和使用数字资源;架设虚拟专用网络(VPN),让读者无论是在宿舍或在家里都可以访问图书馆网站,使用数据库、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另外,出于方便读者借还纸质资源方面考虑,图书馆实现24小时自助借还服务能给读者提供极大的方便,提升借还服务的友好度,让读者不因借还纸质图书的时间限制而“冷落”图书馆纸质资源。
5 注重“互联网+”模式的馆员团队建设
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员不仅需要纸质资源建设的专业素质,还要充分熟悉互联网,了解数字阅读相应的技术支持、产品内容、载体形式,同时对读者的数字阅读需求要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善于抓取和运用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展开数字资源的内容建设工作。首先,要大力引进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优质人才,将他们的新思维、新见地挖掘出来为馆藏资源建设提供新鲜血液;其次,组织现有馆员参加互联网技术、读者需求分析、网络阅读舆情分析等相关培训,并为他们创造与外界沟通的机会,在多方交流中不断汲取成功经验,开阔视野;最后,作为馆藏资源的建设者和读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防止馆员在自身工作中脱离读者需求实际,图书馆还应提供读者与馆员进行充分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
世界图书馆学巨擘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问世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被誉为“我们职业最简单的表达”[3]。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Books are for use);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Every reader his or her book);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Every book its reader);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The 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将五定律的观念引入到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理念中来说,前四个定律涉及了现代图书馆建设观念、结构、技术、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几乎全部问题,强调了资源的实用性、适配性和获取的便捷性,第五定律则是对图书馆生长状态及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即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互联网+”热潮下独立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就是在网络阅读席卷全球的当今,紧跟时代步伐,将互联网理念、技术和相关电子载体有效融入其中,充分丰富资源内容和形式,优化资源配置,为独立学院图书馆这一有机体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文福.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管理探讨[J].理论前沿,2013(12):88-89.
[2]施盛威等.江苏省独立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现状与优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34-36.
[3]赵笙,张欣毅.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学新老五定律引发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9(4):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