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锋 刘冬宇
(榆林市星元医院检验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心脑血管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动脉硬化、高血压或者高脂血症引起,使患者出现大脑、心脏缺血性或者出血性疾病,随着疾病持续进展,可能造成血管、心脏、脑组织病变,甚至牵连语言、运动、神经及泌尿等多系统受累,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安全[1-2]。相关报道[3]指出,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水平属于高脂血症的风险因素,且血液黏度的改变也具有重要意义。若能够将血液流变学运用于疾病探究中,结果发现其血液流变学存在一定变化规律,进而直接观察到患者血液流动变形时所处状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4-5]。本文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纳入的60例就诊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析血液流变学与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7~68岁,平均(49.64±1.23)岁;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大专27例,本科及以上18例。纳入标准[6]:(1)所有实验对象的基础信息完整,中途并未退出研究者;(2)实验对象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的意义及步骤,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依从性较差者,无法顺利完成实验;(2)实验前经检查显示器官功能异常、全身性疾病、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提前嘱咐患者抽血1 d不可食用肉食,并禁食12 h,清晨选择血液真空采集管收集所有实验对象的空腹肘正中静脉血,并要求采血过程顺畅,其注射针头为七号以上,并利用含有肝素抗凝剂的真空采集管收集5 mL血液标本、普通采集管收集3 mL血液标本。将收集的血液分为两管,其中一管加入高浓度肝素钠进行抗凝,保证每毫升全血中存在20~30 IU的肝素钠,选择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器,测定其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另一管不加入抗凝剂,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严格遵照说明书要求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另外选择动态血沉/压积测试仪,测定患者血细胞压积。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全血黏度、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分析全血黏度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
2.1不同性别患者的全血黏度比较 男性患者的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均高于女性(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患者的全血黏度比较
2.2不同性别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比较 男性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性别n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男345.26±1.655.17±1.691.39±0.361.34±0.342.80±0.83女265.35±1.685.08±1.581.24±0.311.28±0.322.95±0.88t0.2080.2101.6970.6950.676P0.8360.8340.0950.4900.502
2.3全血黏度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 全血黏度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存在正相关性,但与高密度脂蛋白呈现负相关性;另外高切、中切全血黏度与红细胞压积呈现正相关性,但低切全血黏度与红细胞呈现负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全血黏度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
临床指出,血液微观与宏观的变化与疾病存在密切相关性,而血液流变学特征与其生化指标也存在一定关联,成为临床研究重点[7]。由于血液可在全身流动,一旦各器官或者各组织发生病变后,均可能反映在血液中,同时可体现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上[8]。因此若能够全面掌握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9-10]。
本文结果表明,男性患者的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及低密度脂蛋白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黏度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存在正相关性,但与高密度脂蛋白呈现负相关性;另外高切、中切全血黏度与红细胞压积呈现正相关性,但低切全血黏度与红细胞呈现负相关性(P<0.05),提示血糖及血脂与全血黏度存在较大关联。随着血糖不断升高,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及血运阻力可随之增加,加上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血管病变,其中血小板对其肾上腺素胶原的聚集效果较强,极易产生外周血液循环障碍,一旦发现患者外周循环中存在血小板聚集物后,其血液黏稠度可呈现升高趋势。而血脂水平不断升高后,可促进其血小板活性提升,并增加其聚集性,因此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后,其全血黏度增加,进而提升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性[11-12]。既往报道中显示[13],血流变随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而发生变化。其中糖尿病患者自身存在糖代谢失衡现象,通常可并发脂类代谢异常,导致其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并直接堆积在患者血管内皮上,进而造成血管壁增厚硬化,加上组织供血供氧较差,红细胞代偿性产生,使血细胞压积提升,最终增加全血黏度,因此血液流变学与血糖、血脂息息相关,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重点关注血糖或者血脂水平较高者,并尽早检测其血液黏度,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同时应积极控制血液黏度,从而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为预后提供保障[14-15]。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例如研究前制定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但最终确定的研究对象是否合理仍有待商讨;另外研究对象数量较少,且研究时间较为短暂,因此临床可纳入更多研究对象,保证其多样性,同时延长研究时长,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有效性及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