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经济与科技竞争力耦合关系和提升路径研究

2020-05-26 01:12尹志欣
科技与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竞争力科技

由 雷 尹志欣 朱 姝

(1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 110000;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0 引 言

我国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并且经济正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之间竞相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已无法回避如何提高经济和科技竞争力的问题。但是,东北地区近年来表现却差强人意,经济持续低迷不前,对东北问题的研究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马建新、申世军(2008)指出东北三省在科技竞争力方面呈现出的分层现象需要引起重视[1];林莉、谢富纪(2010)认为应该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资源配置[2];盛广耀(2013)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性衰退”尚未真正到来[3];杜剑、李秀敏(2013)提出东北地区政府科技资源共享的模式[4];孙涛、王钰、李伟(2018)考察了造成东北地区科技成果外流的具体因素,并提出应促进东北地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5]。现有研究中并未解释经济竞争力与科技竞争力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耦合关系?如何做到通过科技竞争力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制约东北地区经济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提升东北地区经济竞争力与科技竞争力?这些问题值得人们思考。

1 理论基础

1.1 经济竞争力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欧美开始研究竞争力问题[6],其中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研究影响最为广泛[7]。1985年出版的《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企业主在竞争中具有优于对手的价格和质量,从而获得更多机会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最早提出经济竞争力理论,之后世界经济论坛(WEF)、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相继推出《全球竞争力报告》和《世界竞争力年鉴》,经济竞争力评价开始成为研究热点。

我国学者认为经济竞争力是一国或地区在经济竞争中表现的综合实力[8],以及能够在市场创造财富的能力[9],本质是经济主体在博弈均衡状态所能赢得的利益份额[10]。而经济竞争力与科技竞争力必须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11]。因此,经济竞争力不是从单一角度界定,而是一个综合概念,是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各要素的有机组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同类型区域争夺市场、资源(技术、人才)获得资本,同时能够优化配置的能力。

1.2 科技竞争力理论

21世纪初,我国开始科技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从国家和产业的科技竞争力与创新方面进行研究。科技竞争力被视为是在一定科技环境下,一国或地区通过研发活动实现科技创新的能力[12]。产业科技竞争力是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一国或地区中的产业通过集约式发展,实现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比竞争对手获得更多财富的能力[13-14]。而国家间产业竞争范式将由企业间竞争和供应链间竞争转向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竞争[15]。因此,本研究认为科技竞争力是指在经济和科技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中通过科学技术活动(新理论、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等研究活动)开拓和占据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经济与科技竞争力耦合关系模型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竞争力发展的核心引擎,本研究探索性地构建了经济竞争力与科技竞争力的循环模型,探究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明晰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驱动作用。经济竞争力是强调一个地区提供基础设施所达到的科技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强调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科技竞争力从宏观看,其发展水平受到诸如政治、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微观看,只是一定要素投入产出的结果。所以,科技竞争力的发展状况主要依赖于科技投入与产出状况。充足的科技经费与人才投入,会促使论文、专利、高新技术产品等科技产出的提高,从而促进区域科技竞争力的提升;高水平的科技能力能够极大地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使其在区域争夺中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等,从而提高经济竞争力。反之,强大的经济竞争能力又可以有效促进科技能力的提升(见图1)。

图1 经济竞争力与科技竞争力循环模型

3 东北地区竞争力发展态势与过程分析

3.1 东北地区综合实力逐年减弱

人口:常住人口占比下降0.5%。东北地区经济不景气和出生率下降的双重因素导致常住人口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收入:人均收入增速低于全国平均。东北地区内辽宁基础最好、增加最快,而相比全国平均水平,辽宁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2016年到2017年两年间增加的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值,吉林和黑龙江人均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下降速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消费:人均消费下降且低于全国平均。吉林和黑龙江人均消费支出总量和增速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在2014年之后人均消费支出发生波动,并且始终低于全国平均0.1万元。

储蓄:储蓄余额占比下降0.5%。由于数据可获得性限制,本项数据只更新到2014年。东北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虽然逐年上涨,但是除吉林保持较稳定的趋势外,辽宁与黑龙江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占比全国的比重却逐年下降。

文化:公共图书馆占比下降0.7%。东北地区公共图书馆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但是由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较好,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相对较高,所以东北地区公共图书馆占比全国总量有明显下降。

3.2 东北地区经济竞争力下滑趋势明显

总量:GDP总量排名下降约6位。1978年东北三省GDP排名居全国上游,尤其是辽宁经济表现强劲,GDP总量居全国第3位。但是,到2017年,东北经济不仅无昔日光彩,而且经济发展异常惨烈,不仅GDP总量的排名急剧下滑,辽宁和黑龙江的GDP增速居全国倒数两位(见表1)。

表1 东北地区40年GDP成绩单

速度:GDP增速持续保持负增长。2012年至2017年间,东北地区GDP持续呈负增长,相比2012年,辽宁GDP增长率下降5.3%,吉林下降6.7%,黑龙江下降3.6%。而相比全国GDP增长率2012年的7.7%和2017年的6.9%,东北地区从高于全国水平转变为严重落后,5年间经济呈断崖式下降(见表2)。

表2 2012—2017年东北地区经济变化

结构: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占比。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三个产业占比为8%∶40%∶52%,而美国是1%∶17%∶82%。在东北地区,2017年,辽宁是8%∶53%∶39%,吉林是7%∶46%∶47%,黑龙江是19%∶56%∶25%。

人均: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2009—2017年,东北地区人均GDP在2015年后增长缓慢,辽宁甚至发生大幅度下降。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占比平均下降0.7%。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普遍趋势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但是黑龙江的第一产业占比却表现出不降反升的趋势。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占比平均下降12.1%。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第二产业始终是最重要部门,并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第二产业的产值始终高于另外两个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平均上升12.8%。中国第三产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东北地区第三产业产值近年来呈持续上涨趋势,第三产业占比也稳定上升,但是上升幅度较小。

3.3 东北地区科技竞争力亟待加强

专利:有效发明专利只占全国3%,而且还在下降。近年来虽然东北地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有所上升,但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上升趋势缓慢,整个东北地区有效发明专利相比全国有所下滑,从2009年的占比全国的3.4%下降至2017年的3%。

人才:R&D人员占全国比例从5.4%下降至3.5%。2011—2017年东北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下滑趋势明显,占比全国更是从5.4%下降至3.5%,下降了1.9%。

经费:R&D经费占全国比重从2011年的6.8%下降至2017年的3.6%。东北地区R&D经费支出近年来基本保持平稳,无大幅度增长,但是与活跃的全国科技创新活动,其他发达省份持续大力投入研发经费相比,东北地区的研发经费占比全国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强度:R&D投入强度只有全国的57%。东北地区的企业R&D投入强度近年来也持续增高,但是相比全国2.1%的水平还具有较大差距。2017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分别为1.2%、0.4%和1.0%,东北地区R&D投入强度平均值为0.9%。

市场: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比重从6.2%下降至5.6%。东北地区技术市场成交额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

产品:新产品销售收入仅占全国的0.28%。研发人员、经费等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新产品销售收入会不断增长。近年来,东北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占比全国下降1.9%,R&D经费支出占比全国下降3.2%,R&D投入强度低于全国1.2%,研发投入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研发投入力度严重不足。

优势产业:东北优势产业振兴后无明显变化。东北地区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自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通过计算2003年和2017年东北各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分析优势产业情况,可见优势产业仍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主(见表3)。

表3 东北地区各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排名(2003年、2017年)

潜力产业:东北地区潜力产业主要以开采和汽车产业为主。通过投入产出比来表示发展潜力,即投入产出比越大,产业经济性越好,未来越有发展潜力。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当前具有潜力的产业主要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见表4),这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主要集中于钢铁、开采和汽车产业。

4 东北地区竞争力下降成因分析

4.1 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滞后

通过对近年来东北地区各产业产值和占比分析,导致东北地区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东北产业结构虽然整体上一直不断优化,但是合理化和高度化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而且,东北产业发展始终依赖于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短、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如今东北的“困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产业结构的偏离。所以,东北地区竞争力提升应着力转变产业结构,跟上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4.2 东北地区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不强

第一,科技创新投入短缺。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提是创新投入的加强,但东北地区在研发人才、经费、强度等投入方面与发达地区仍有巨大差距。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虽然曾经聚集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科技资源汇聚于此。但是,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都严重下滑,出现科技创新投入短缺,经济竞争动力不强的现象。

第二,科技创新产出偏低。由于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投入短缺和产业结构转型滞后,表现出科技产出偏低,经济竞争起点不高的现象。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辽宁和吉林一直以重工业为主导,而重工业具有创新程度高、创新成本高、创新见效周期长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创新进程。东北仍有很多城市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而这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对当地的创新需求相对比较弱,不利于推动东北地区科技竞争力的提高。

4.3 东北地区一流创新人才队伍缺乏

在当下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下,为推动科技创新,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东北地区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北地区10年间人口净流出180万。另外,由于东北地区诸多国有企业效益下滑,导致研发人员与高级技工流失,直接削弱了自主创新能力。人才队伍的缺乏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最短缺的要素。

4.4 东北地区科技创新环境意识落后

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意识落后,经济竞争活力不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民间力量始终参与不够,市场意识弱。如今全社会已经进入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开放和各区域间合作越发重要,东北地区相比我国发达地区而言,开放合作意识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北地区竞争力的提升。

5 政策建议

5.1 通过政策优势再造人才优势

科技创新决定东北地区乃至我国的未来发展之路,而决定科技创新能否进行与成功的关键环节是人才。针对大量流失的创新人才,应从政策方面深化人才吸引与发展机制,第一,应以需求为导向,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前沿领域全球顶尖人才来东北地区发展;第二,为科技人才提供便捷、流动、优化的通道,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人才体系,结合人才特点与市场规律,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薪酬制度;第三,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和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第四,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风险保障与补偿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第五,对于基础前沿性研究领域,应建立一套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评价体系。

5.2 通过人才优势再造科技优势

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反映的新科技革命已经将人类带入了智能时代,新时代科技变革的特点即将引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新机制。因此,具有人才优势之后应重点再造科技优势,将东北地区优势资源发展成具有当前新科技革命发展特点的科技产业,可以有效促进东北经济竞争力提升。

表4 东北地区潜力产业(2017年)

5.3 通过科技优势再造经济优势

东北地区在注重新科技领域方面的建设之外,还应根据东北地区的自身条件,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再造东北经济优势。发展科技型农业、现代工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促进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壮大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新经济增长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将传统工业体系与高新技术结合,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同时加强与京津冀等科技发达地区的合作与对接,将东北地区打造成科技研发与创新的新基地,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4 通过经济优势再造东北优势

东北地域文化深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经济日渐衰退的重要原因是东北地域经济特色与提倡创新、开放的市场经济不协调,因此,提高东北地区经济优势的最终目标是再造东北优势。结合东北自身特点,应鼓励科技创新与竞争,通过与国内外发达地区、东北亚以及“一带一路”各国的经贸合作,重塑开放包容的适合市场经济的东北经济文化,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的创新精神与竞争潜能,最终实现东北竞争优势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竞争力科技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