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自军
摘要:“音乐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以审美为核心,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还可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应重视音乐课,完善音乐教学设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地位,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条件和机会,相关部门也要着力解决偏远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的很多困惑。
关键词:中小學;音乐教学;困惑;思考
自参加工作起,我的音乐课堂经历了从缺少教材到每生一本教材;从简谱教材到附有五线谱教材;从教师先学后教到用多媒体教学的跨越式过程,同时赶上了新课改理念在教学中的尝试和推广。教学模式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类中小学生才艺展示活动中,新秀新人辈出,学生综合素养大幅提高,令人欣喜和期待。
然而,对我们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却面临着很多的困惑。虽有经济发展所限,但同一地区存在认识的不同,极大困扰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虽然目前上上下下大力倡导要重视艺术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由于经济发展和追求升学率以及当今学生家长的高期盼、学生就业等面临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和家长仍把学生分数作为衡量标准。音乐课也因不属于考试范围而被烙上“副科”的印记予以小看。我在好多学生中做过相同问题的统计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在你所学习的所有课程中,你觉得最重要的一门是____?”,基本结论在“语、数、理、化、英、政史、生地、音、体、美”等10组科目50人中得出,其中选择音乐的仅0.8%,且大多是以音乐作为兴趣爱好的学生。
从调查中我得出:校园作为育人阵地,学生对音乐课的看法折射出其人生价值取向有很严重的偏差,究其原因在于家长观念的落后和教育体制存在的不完善。普遍存在的表现:音乐课与学生就业无明显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音乐课教学形式和教学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课形式的需求,学生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音乐对其自身的作用和对社会的育人功能。其实,音乐教育作为学校育人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学校应该加以重视,以比较合理的形式或合理设计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将音乐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中,那么我的问题调查必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音乐教学工作者的教法和教学形式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
在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思维开阔,情绪高昂,尤其是农村孩子的求知欲更强,进步空间六。可是基础薄弱地区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导致音乐课教法、形式较单一的现状,况且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而言,相对抽象不易理解,又因农村中小学生在音乐方面基础参差不齐,音乐教学依『日不能达到其审美和育人的目的。作为人生艺术素养提升课程,音乐课应当结合学生人生观的培养,顺应“返璞归真”教育理论的精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审美功能。
比如,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聆听、体验和感受当今生活来之不易;了解贝多芬经历,体会他坚强不屈、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等。让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融入音乐课堂,使其对音乐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三、受网络、流行歌曲的影响,学生不愿学习音乐教材上编写的内容
好多教师感慨:“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也曾问过学生:“你喜欢音乐课吗?你是否喜欢现在的音乐课?”答案很快出来了,归结出来大体有三条:第一,希望教师不要只教课本上的歌;第二,他们更喜欢网络及流行音乐;第三,多给他们自由欣赏的时间。我在上课随意调查中要求:“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位音乐偶像”(学生心中崇拜的歌星),学生选择网络及流行歌手的约占80%;听说过冼星海、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仅占9%;能准确写出十首流行歌曲的则超过80%,能说出冼星海、贝多芬作品名称的几乎为0。
时下“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发达,社会上的流行歌曲、特别是网络歌曲传遍社会角落,对学生意识的冲击力已非常明显。有些学生沉迷其中,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有些网络歌曲已失去对学生课余放松身心的作用,进而影响了学业。确实,在流行歌曲中存在一些歌词不健康、消极甚至格调低下的内容,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且严重地侵蚀着学生的内心世界。
不可否认,流行歌曲和网络歌曲流行快和普及广,在于它简单易学,更在于社会某一时期它顺应了人们的思想和某种精神生活。有相当部分格调高雅、词曲优美的歌曲激励和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一些歌曲成了永久的经典(如《我的中国心》《校园的早晨》《难忘今宵》等),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既有学生的美好回忆也有人们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所以在校园应该大力倡导播放优秀的通俗歌曲和网络歌曲,推广经典歌曲传唱活动。
而对那些内容粗俗,对净化学生身心不利、流传较快的通俗歌曲,教师、学校应因势利导,配合课改创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以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形成健康的校园气候,要牢固树立严肃音乐彻底地占领课堂领域的思想。
四、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音乐教学情况参差不齐
音乐课堂教学有其特殊性,除有专业教师外,更需要配套的音乐教学设施、教学场地。有些学校并无专门的音乐教师和场地,而有些学校虽配备了音乐器材,由于条件限制,利用率也不高。
“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是人们去创造它……是人们歆享不尽的精神食品。……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它作为精神发展的环节而存在着。”(《音乐百科辞典》)。音乐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因为如此,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摆脱面对的困惑,每个教师应当积极思考,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这虽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却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之路,只有经过一个艰难的摸爬滚打过程,才能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取得协同发展。学校要通过活动提供学生展示才艺特长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音乐课堂有了兴趣和对知识的需求欲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学生的目的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席恒.能见树木,更见森林——音乐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践研究[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6).
[2]李锋,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专业发展与课程支持[J].]基础教育课程,2014(23).
(责编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