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波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影响中学生心理变化的因素,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八零九零后当年的中学生活,很多都是靠自己独立来完成,家庭和社会都没有特别多的资源来助力成长,学习和生活往往是自己的事情。然后在今天,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重心所在,会被倾注全家的心血,被全家寄予厚望,再加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诸多压力犹如大山压顶。中学生还是那个心智年龄的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而外界的环境是日新月异,二者没有一点儿冲突,那是不正常的。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父母离异;电子产品
我想就自己处理的一些问题,来谈一谈当代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心里问题的一些原因,因为原因实在是包罗万象,追根溯源非常复杂,我仅仅就案例分析一二,来浅谈则个。
应该说,如果一个中学生心理有了一点儿问题,原因绝对不会是单一的,总是各种各样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各种方向的力相互抗衡,最后表现出那种有问题的样子出来。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同学,初一刚刚进校的时候非常乖巧,上课认真听讲,每天的作业做得工工整整的,错误都被她一丝不苟地改正在“改错本”上,每次学科测试的成绩也很好,一学期之后期末考试更是喜人。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初一下学期,这位同学开始出现了焦躁、懈怠的表现。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短暂的情绪变化,除了稍加关注之外,我并没有过多地介入,也没有太往深处想。毕竟,青春期的孩子,想法总是非常的多,稍微情绪低落,是太正常不过了。
不久,也就一两个星期吧,这位同学的爸爸突然给我打电话请一天假,理由是突然生病了。我马上警觉起来,这肯定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因为头天下午这位同学还作为主力选手参加了班级间拔河比赛。于是,我等这位同学返校后,还是留心起她的一举一动过来,慢慢的我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原来,这位同学七岁那年,父母就因感情问题离异了,而且据说还闹得非常不愉快,这之后他跟随妈妈一起生活,时不时地会被爸爸接回身边照顾几天。在之后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妈妈只要有机会,就会在他面前指责爸爸的各种不是,然后等他去了爸爸那边,又感觉眼前的这位对自己倍加疼爱的爸爸又并非如此“十恶不赦”。就这样,他在这种矛盾的环境里,逐渐变得小心、多疑、安静和守口如瓶起来,外表看起来,就给人一种乖孩子的感觉。是假象就有被戳破的一天,进入初中以后,他对事物有了更多自己的看法,于是乎,渐渐地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发现原来妈妈信誓旦旦的说辞很多是臆想的,爸爸的很多时候又被现实所左右而不能全身心地照顾他,比如再婚家庭等。终于,在有了独立的意识之后,他感觉自己被亲人和世界抛弃了,开始自暴自弃起来。
其实,在我深入了解之后,发现问题远比想象地复杂,初一下学期,这位同学开始频繁地请假,在家里只要接触网络又开始去浏览负能量的东西,开始出现了悲观厌世的情绪。当然,在初二年级的时候,家校双方合力,并请专业的心理专家积极介入,终于挽救了这位同学,虽然他并没有完全变得像以前那么阳光,但是情况再逐渐好转。
这种因为家庭原因,特别是父母离异而带来困惑,甚至产生心理问题的例子还有很多,表现出来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但是,总有一个解决的总原则,如果父母能够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放下彼此之间的一些芥蒂,合作起来,还是很容易解决问题的。而且父母双方还必须真心地合作,不能说为了孩子去装一装,表演一下,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会适得其反的。
说到底,上面这种情况还是外因,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的,如果一個中学生自身的思想出来问题,就更麻烦了,比如沉迷网络、游戏和电子产品,一次引发心理危机,要恢复的话,周期就要长的多。
还有位同学,习惯用平板电脑刷题、找讲解,这是在小学养成的习惯,其实也是他父母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工作太忙,只能出此下策。到了初中,虽然我三令五申严控班级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同学将学习依赖于网络。初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学习的内容还比较浅显易懂,这位同学依靠毅力和我们不断的鼓励,严控了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用途。到了初二,物理学科的加入,让他有了一个说服自己重拾平板电脑的借口,在网络上搜索物理现象和实验的视频,来理解物理。对此,家校都是反对的,不能用不合适的方式来学习,因为学习除了获取知识之外,学会学习的方式更加重要。这位同学开始于家长和老师打起了游击战,偷买手机,偷玩平板,各种状况开始浮出水面。结果可想而知,他已经不是言听计从的小学生了,开始不加甄别地吸取网络信息,对网络负能量几乎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初二下学期,他就彻底迷失在网络之中,家长稍一管教,他立刻使用上吊自杀各种威胁杀手锏,几番较量下来,家长彻底没了办法。
最后,我们几乎用了一学期的时间,不断地去纠正这位同学的坏习惯,到了初三那一年,总算是有了成果,慢慢地从网络中走了出来,开始认真准备中考起来。像这位同学的这种情况,真的是防不胜防,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肯定是要积极去面对,还要能够熟练使用的,但是中学生心智不成熟,不有效监管肯定是不行的。
总之,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学生是个复杂的个体,要想避免心理危机的出现,需要长期有效的监管,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和树立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