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结合

2020-05-25 10:04石秋芸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石秋芸

摘 要:阅读与习作就像是语文学习的两条腿,在学习中只有二者齐头并进,孩子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根基才能夯实、语文能力的发展才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素养才会真正得到提高。也就是说要在阅读中激发写作的兴趣、寻找写作的契机,在写作中增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并通过阅读促进写作。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练笔契机;学段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124-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们无论是学习字、词、句子还是语段,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运用”,在使用日常交流和口头表达的同时,写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当然,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能够深刻认识到对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的培养就是习作能力的培养,但同时让我们感到十分棘手的、常常被搞得焦头烂额却不見成效的教学也是习作教学。为什么我们认识到了重要并煞费苦心地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其结果却与预期目标大相径庭,甚至却是背道而驰?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不得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与水平呢?崔峦先生曾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不错,习作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模块,它与阅读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与习作就像是语文的两条腿,只有二者齐头并进,孩子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根基才能夯实、语文能力的发展才有了广阔的空间、语文素养才会得到真正提高。也就是说,要在阅读中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寻找写作的契机,在写作过程中增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加深情感的体验,做到读写结合,实现语文学习用两条腿走路,这样孩子才会走得快、走得稳。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用两条腿走路,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呢?最重要的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情景、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年段目标来找到练笔的契机。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是根据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与单元习作主题之间的联系,寻找练笔的契机;二是根据阅读文本行文的特点,寻找练笔的契机;三是通过搭建文本与现实生活的某种联系来寻找练笔的契机。当然,在我们多方面寻找练笔的契机时,一定要注意《语文课程标准》不同学段关于写作方面的定位与要求。

1.根据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与单元习作主题之间的联系,寻找练笔的契机

无论是人教版教材还是统编版教材,所编写的内容都是按单元主题进行编写的,大多数单元的主题都与单元习作主题相吻合。在统编版教材中,除了单元主题外,还明确了本单元要学习的语文要素。在我们教学的时候,就要根据单元主题、语文要素、习作主题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阅读中创造写作的契机。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感受自然之美”,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组成;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习作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激发出热爱之情,而且语文要素直指习作主题,点出了习作训练的重点。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把习作的训练目标分散到适当的课文当中,通过随文片段练习来减轻习作的难度。教学《观潮》时,我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通过抓住作者的观察顺序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另一方面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来感受大自然之美,然后方法迁移,出示他们最为熟悉的本地景观,引导他们想象、按照一定顺序练写小片段。在阅读文本时,学生被这样奇伟的景观震撼着、被这样生动的描写感染者,当让他们仿着练写一个小片段时,不仅加深了他们的阅读体验,同时阅读的情感也得到了宣泄,还于无痕之中达成了习作的训练目标,可谓是一举多得。

2.根据阅读文本行文特点寻找练笔的契机

我们教材所选入的文章,不光体裁多样,而且内容丰富、经典,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教材行文的特点来寻找练笔的契机。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学习《慈母情深》一课时,我发现这一课使用了非常多的省略号,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根据这些省略号适时进行随文练笔。比如,“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在学生边读边感悟母亲工作辛苦的过程中,写一写可能省略了哪些内容。学生通过写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母亲工作的不易,与后面“塞”钱给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悟到了母爱的无私、母爱的伟大,为下面“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又一处省略号的使用的理解及主体的升华做好了铺垫,做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比如,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向小猴子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边来感受小作者爬天都峰的动作灵活,一边来感受他的卖力。那么,小猴子还会哪样爬呢?引导孩子仿照原句,运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来练写。孩子们有的写到“一会儿连蹦带跳地往上爬,一会儿拽着爸爸的衣襟往上爬。”有的写道“一会儿边做鬼脸边往上爬,一会儿边唱歌边往上爬。”等等。在孩子仿写这些句子的时候,他一定是先想象了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同时还感悟着小作者的心情,他们不光是在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也是在积累着生活的经验,虽然是简单地仿写一句话,可是达到的效果远远大于了这一句话本身,实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

还有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经常会让孩子根据诗词创作的意境来编一个小故事,这也是非常有效的随文练笔的形式。孩子的故事精彩,那一定是他对诗文理解的比较透彻到位;如果孩子对诗文感悟到位了,他的小故事必定精彩。读与写,这二者的促进作用都是双向的。

3.通过搭建文本与现实生活的某种联系来寻找练笔的契机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章所描绘的景色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所表达的情感我们都有所体验,只不过我们没有抓住表达的契机而已。所以,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我们就要通过文本与现实生活的某种联系,努力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给他们创造情感宣泄的机会。

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父爱之舟》一课,通过梦中的几件事(父母深夜喂蚕的情景;父亲带“我”住旅店的情景;父亲带“我”逛庙会吃豆腐脑及给“我”做万花筒的情景;父亲雨雪天背“我”上学的情景;鹅山高小为“我”铺床的情景;无锡师范送“我”考试的情景;无锡师范上学路上为“我”缝棉被的情景)的描写,展示出父爱的平凡和伟大。作者所写的梦中的事都是极为细小、平凡的,但那种浓浓的父爱却深深蕴含在这细小平凡之中。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同时要开启学生记忆的闸门,搜索自己的父亲也曾做过的类似的平凡又细小的事情,从中感悟父爱之情并写一写。这一过程,就是搭建文本与自己相似的生活经验或感悟的某种关联,以文中深沉的父爱和“我”的感激之情激发学生对自己父爱的感悟,为他们向父亲表达感激之情提供了契机。学生因为有相似的情感体验,所以写起来并不困难。同时,这也把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技能了。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用心来研读教材,为学生不断创造更多的写作的契机,拓宽学生练笔的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我们怎样挖掘教材,怎样阅读写作两条腿并行,都不能忽视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提出的习作要求:低段以练“句”为主;中段以练“段”为主;高段以练“篇(或片段)”为主。随文练笔也必须遵循这个要求,注意不同学段间的连贯与衔接,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2]魏薇.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