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0-05-25 02:46雷莹孙继荣邓先春
中国新通信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雷莹 孙继荣 邓先春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综合型、创新型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中企业方在考核中的作用,提出了分层次、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方式。并在三个专业中进行试点运行,将考核与用人需求相联系,对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有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核方式改革;校企合作;专业课程

一、引言:

2017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1]。

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单纯的专业知识培养已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设想,考核方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进行了校企合作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群三个专业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引导学生从“考试结果”到“学习过程”进行转变,贯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人人进步”的基本理念。

二、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

(一)全面开展过程考核及监督,分层次、多元化考核

考核应该重过程而非结果,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并结合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层次要求,对采用分层教学、分层考核。

首先,考核全程化。在学习的各个阶段进行考核,有助于任课教师掌握、监督学生学习的实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其次,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方式不应局限于考试和作业,应多进行其他方式的考核,如实践作品、小组作业、成果演示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再次,考核对象层次化。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对改革试点专业进行分层教学,各个层次采用不同的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考核与用人需求相联系,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以企业、市场为导向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一方面强调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注重学生“软素质”的培养。

专业能力,是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具备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操作能力,这是学生毕业后立足职场的根本。

软素质,是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发展所必须的能力。在与企业方进行的人才培养探讨中,企业方多次提到对毕业生这些能力的看重。这代表用人单位不只看重毕业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看重毕业生将来的能力可塑性。

(三)企业作为考核评价主体

任课教师对考核进行评价打分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方参与,能够更准确地反应出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校企合作主体之一的企业方应参与到考核评价的阶段中来。

學生完成企业项目的过程,是将生产型任务需求转化为教学任务需求的过程,企业提供的生产型任务要具体化且各环节要清楚。在考核中侧重学生典型工作任务是否完成,典型技能、素养是否具备。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分别侧重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项目实践的需求阶段,侧重学生交流、沟通、归纳等能力的考察,制作、开发阶段,主要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考察,交付阶段,则侧重学生文档、整理、演示等素质的考察。

学校及教师在各个阶段积极配合,对优秀人才进行选拔,为企业供应链上下游输送人才,降低企业参与的难度。

三、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

采用分阶段、多层次提取考核信息的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监控,并且将考核贯穿到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将专业能力和软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考核过程中。

(一)考核内容多维化

对于技能型内容的考核,加大针对操作技能和实战能力的考核比例。教师在布置作业和实训内容时,偏重对某一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某一知识点的练习,通过小程序和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知识型内容的考核,减少理论性知识和记忆性知识的考核比例,加大针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例如,采用分组讨论或个人完成的方式,并要求整理成报告或演示文档,在相应环节进行演讲。一方面小组作业的方式可以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和激励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有目的地训练。

(二)考核方式多元化

为了提高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考核采用以下多种方式:1)实践作品:试点专业是技能型较强的专业,应以技能为中心进行人才培养。促进学生提高方式是定期让学生完成完整的作品。作品的考核由老师点评和学生互评共同完成。2)成果演示:让学生对自己所作的内容进行演示,演示的对象可以是学生的实践作品,也可以是课程作业及报告。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整合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做作业或报告时更用心。3)阶段考核:阶段性的检查、评价,应注意避免考太多理论性和记忆性的内容,以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思路为重点。4)技能竞赛: 技能竞赛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团队参赛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支持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并且对参与和获奖同学进行加分鼓励。

多种考核方式要求教师记录好成绩,并对考核内容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三)考核成绩的构成及评价标准

采用分阶段、多层次提取考核信息的方式,采用“总成绩 = 过程化成绩+ 项目实训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其中“过程化成绩=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 + 软素质评分”。注重过程考核和监控,任课老师应在学习过程做好成绩的统计和记录。

1、课堂表现及作业(20%)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给予相应的加分,每学期专业课的课程作业应不少于12次,形式多样化。任课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并折合比例计入总分。

2、软素质评分(20%)

每学期初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期末根据学生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党建活动、演讲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等作为加分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

评价标准以学生在一个学期的结束和开始之间的对比作为指标,而非学生之间的差异。

3、项目实训成绩(30%)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实训项目考核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充分把握和体现市场和企业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IT行业的相关标准,探索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考核标准和方式[2]。

项目实训充分体现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软素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根据企业方对人才的要求,将软件项目实训的评价分为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素质和演示答辩。既要通过结果性评价来评判实训的实际成效,同时对学生在需求、设计、开发、测试等不同阶段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3]。

(1)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主要以软件项目开发流程的生命周期为依据,培养学生规范开发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思路、方法和流程。开发和测试的过程中,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估:

开发过程:①正确性:程序逻辑正确、执行无误。②规范性:遵守编程标准和规则,命名合理,代码可读性强、注释说明完整,界面风格统一。③清晰性:不存在不可执行或冗余的代码。

测试过程:①完整性:界面测试、可用性测试、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②形成测试文档报告:对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测试用例、bug数、回归次数、测试结果等。

(2)职业素质的评价

在我院召开的教研大会中,邀请了行业专家和企业领导人围绕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展开了交流与研讨。各位企业专家指出,学生在就业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难免与企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除了专业知识企业同样也看重学生的再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项目演示答辩的评价

项目答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及项目完成的过程指标。每组包含15分钟的PPT报告和答辩时间,评价内容及指标:

4期末考试成绩(30%)

针对专业核心课,制定不同难度标准的试卷,分为高等、中等、低等难度,高等难度的总分为100分,中等難度总分90,低等难度总分80分。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意愿确定使用不同的试卷类型。

四、考核方式改革的数据

将学生过程中的成绩记录成报表,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的了解和干预。

(一)学生过程性成绩报表示例

(二)查看学生成绩曲线,教师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曲线,对曲线异常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

在过程中形成的统计数据,一方面为教师调整课程进度及难度提供了依据,一方面也为后期进一步的成效分析及对比提供了数据源。

五、考核方式改革的效果

考核方式改革后,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比例显著提高,2018级学生在第一学年参加了2019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比赛,省赛获奖比例达到90%以上,并有学生进入国赛并取得了一定的名次。学生对互联网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参赛热情较高,参赛人数及获奖比例较往年约提升25%。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学生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及实际编程应用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及自信心。

六、结语

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的能力。考核改革是一项长期而任重的任务,不但要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因此,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合理的、系统的考核机制[4]。

参考文献:

[1] 韩燕.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实践与探索——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J]. 职业教育(中旬刊), 2018, 17(10): 45-48.

[2] 田明君,张学俊.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J]. 科技视界, 2016, (18): 64-66.

[3] 李晓琴,王祥. 软件验证测试技术[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0, 23(01): 68-70.

[4] 张稳稳,刘琳. 浅析高校专业课考核改革的必要性[J]. 大学教育, 2016, (07): 50-52.

作者简介:

雷莹(1987.3—)女,汉族,籍贯:河南,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高职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技术。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8年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G5-32);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