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但要考虑到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更应结合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来考虑,以音乐和语言共有的特质来进行研究,以期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语言艺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主客体。
【关键字】音乐课堂;教学语言;教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 01-0137-01
【本文著录格式】韩盈盈.浅谈音乐课堂中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J].北方音乐,2020,01( 01):137,236
在任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工具,对音乐这门艺术来说,音乐声音具有非语义性、非对应性特点,这使得在音乐教学中更凸显出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本身具有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对应性两大特性使得语言的运用在音乐的教育教学中的位置更为重要和突出。以语言阐释音乐背景,用语言剖析音乐结构,通过语言的描述来体会音乐中的感情,用语言来传递音乐中的内容思想。固然人们对音乐有天生的情绪反应,但是面对音乐课堂的受教育者,在音乐课堂上,要怎样运用教学语言艺术?
一、音乐课堂中教学语言艺术的规范性
真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理解正确的观念,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拥有解决“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1]墩学语言是教师在授课时的重要工具,规范的语言可以让学生较为容易理解教学内容,不规范的语言则会导致教学内容的混乱,发生偏差。这种“词不达意”的课堂教学不但会让学生质疑教师的专业性,还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教学的质量,甚至使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厌烦的心理和消极的状态。只有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才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
二、音乐课堂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启发性
陶行知曾说: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在这里,陶行知肯定了教育要具有启发性。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音乐知识趋于多元化、综合化,启发性就是在陶冶和欣赏为主的音乐情形中的主要任务,即使是专业性的音乐教育也离不开对学生的启发性教育。在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不但要提升音乐教师自己的综合素质,更要引导学生的兴趣,激發他们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欣赏意识,锻炼发现美的眼睛。那在音乐教育中要启发学生什么呢?要使他们在音乐中获得满足,得到美感。在音乐流动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在音乐意境里获得生活的美感。以声代情,以声动情,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音乐中感受艺术的力量,人格的魅力,美好的品格。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们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认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都关系他们健康人格和正确三观的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音乐来影响他们,用教学语言启发他们,让他们感受音乐之美,体会美的事物,启发对音乐的兴趣,启发对美的认知。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感受音乐,在音乐课堂里,多设置问题启发思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2]
三、音乐课堂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形象性
形象性本就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3]在这里,无论是音乐还是教学语言艺术,都具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音乐中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上,通过人们对音乐的本身反应理解和体现出来,教学语言艺术的形象性主要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体现出来。例如在讲解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时,在讲解乐曲技巧之前,需要向学生讲解乐曲塑造的形象,在夕阳时分,渔民驶着一叶扁舟,悠然自得,在晚霞的照耀下在江面渐行渐远。让学生体会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感受乐曲塑造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接下来技巧的讲解时就能够在比较深的层次里去理解音乐。
真正的教学语言艺术应当具有形象性这一基本艺术特征。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将音乐教育中的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讲述出来,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以形象的语言活跃教学课堂气氛,触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音乐课堂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审美性
艺术与政治、经济、哲学、科学、道德等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艺术是对世界审美的认识。审美本质是艺术的本质之一。音乐的本身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表演表现的艺术,它需要人全身心不间断地投入感情和意识,才能体会音乐之美,而在学习音乐感之美的过程中,语言的发挥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音乐作品给人以美感,语言艺术也可以给人以美感,当两者在一起时,这样的美感应该更加凸显出来。音乐的美感通过语言的表达更显生动、更为形象,语言的美感通过描绘音乐的内容而体现出来。音乐被称为流动的建筑,是时间的艺术,以动态的形式来表达,以动态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美。语言艺术本身具有美感,它的美也不是单一片面的,是具有情感和想象的。在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些语言的描写下,在音乐淋漓尽致地表演下,这样壮阔澎湃的黄河,肯定能感受到它的美。
五、音乐课堂中教学语言艺术的情感性
音乐能表达我们的情感,语言也能表达我们的情感。罗曼·罗兰也曾说: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的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在音乐课堂中,音乐家想要在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通常由教育工作者“代为表达”,这就需要以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去引领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例如在听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祭广岛受难者的哀歌》时,小提琴在演奏时发出的刺耳的声音,音色不能为人们所接受,不能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感情。人们第一次听到时几乎都会诧异:“这是什么东西!”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饱含情感的语言介绍了乐曲创作背景,理解了作曲家的心情,知道作品是缅怀在二战时被美国原子弹袭击的广岛平民,知道开头小提琴发出的“噪音”是在模拟广岛上方盘旋的飞机时,我们再次欣赏,心里一定会产生一些与刚开始听乐曲的不同的情感。
音乐教育者在教学语言上的处理也十分重要。同样的教学内容,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音乐教师和一个风趣幽默的音乐教师你会更喜欢哪个呢?当然是第二个:风趣幽默的音乐教师。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抑扬顿挫的充满感情的教学时,氛围是热烈的,情感是充沛的,教师本身的热情富有无限的感染力,在饱含情感的氛围下就会起到巨大的教育感染力。
教学语言的选择、表达、表达方式,甚至是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等都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热烈有激情的教学语言感染受教育者,幽默活泼的教学语言吸引受教育者,严谨有逻辑的教学语言让受教育者折服。相反,死板冷漠的教学语言让受教育者烦躁,毫无逻辑的教学语言让受教育者厌恶。正如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的:“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参考文献
[1]丁艳双浅析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
[2]袁维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探究[J].教育评论,1999(4).
[3]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48-49
作者简介:韩盈盈(1999-),性别:女,籍贯:河北省邯郸市,学校:北方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