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快乐成长模式对矮小症患儿家长的认知与就医取向的影响

2020-05-25 08:04张伟梅郭思丹黄时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年龄段条目护理人员

张伟梅 郭思丹 黄时红

矮小症指生活在相似环境下,患儿身高较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的儿童平均身高低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不足5 cm。3~16岁为儿童黄金增高时期,同时也是矮小症增高的最佳时期,矮小症发病机制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大部分患儿由内分泌疾病引发。但由于父母、教师及社会工作人员对相关疾病认识度不足,导致儿童在闭合期才前去就医,影响疗效。矮小症患儿其身体活动性、情感状态、睡眠质量、社会独立性及综合生活质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患儿。本研究探讨基于心理和生理健康快乐成长模式对矮小症患儿家长的认知与就医取向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矮小症患儿和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经骨龄检查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生长激素(GH)兴奋试验中至少有1项以上峰值≥10 μg/L;患儿出生时测量体质量和身高均正常;首次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排除标准:合并骨骼疾病、慢性系统性疾病、宫内生长迟缓、染色体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身材矮小疾病;患儿家长认知功能和精神障碍。对照组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13岁,平均(8.60±2.01)岁;平均骨龄(9.15±1.23)岁;平均身高(107.27±10.21)cm。家长中男11名,女24名;年龄29~39岁,平均(35.48±6.91)岁;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下17名,本科及以上18名。研究组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5~13岁,平均(8.57±1.98)岁;平均骨龄(9.09±1.19)岁;平均身高(105.94±9.86)岁。家长中男9名,女26名;年龄28~39岁,平均(36.37±5.82)岁;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下15名,本科及以上20名。两组患儿和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健康宣教,研究组实施基于心理和生理的快乐成长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1)优化治疗环境。将矮小症诊疗室装饰为温馨、可爱、色彩鲜明的主题房,医护人员穿着彩色衣物,室内摆放相关主题的玩偶、玩具等,护理人员与患儿交流过程中应避免直呼姓名,尽量采取亲切昵称,避免患儿在就诊过程中出现紧张和烦躁等负性心理[1]。(2)正性语言沟通。多给予表扬、鼓励、夸赞等语言,如“你今天复查配合叔叔或阿姨非常棒;你是不是很听话按时用药,身高增长了不少,继续保持;你现在的身高马上快接近同学了,继续努力吧”等儿童易懂的交流语言,增强患儿面对困难的积极性和保持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与其成为朋友的愿望,提高治疗效果[2]。(3)适龄式讲解。护理人员可将矮小症相关知识制定为儿童和家长两版不同年龄段的宣教读本,读本内容应图、文、拼音相结合,文字注解应通俗易懂,知识内容包括矮小症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发病机制、不良反应、药物配置、注射技巧等,沟通过程中通过对患儿面部表情分析其是否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向患儿和家长讲解治疗成功案例,降低患儿负性心理,树立最大信心[3]。(4)不同年龄段患儿心理特征护理。4~8岁年龄段患儿以自我为中心较为明显,缺乏忍耐力、依赖感强、情绪不稳定,因此,针对该年龄段护理人员应以患儿为中心的伙伴关系,采取引导、安慰性语言,避免批判性语言[4];9~13岁患儿的自我意识较为鲜明,由于缺少对事实的客观评价,易出现情感脆弱、自卑、自我孤立等性格特点,护理人员应着重观察患儿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充分尊重患儿观点,并采取与年龄段相符的聊天方式拉近与患儿的距离,深度挖掘患儿自身心理潜能;家长多期望患儿建立疾病快速康复,得知疾病诊断初期家长负性情绪和心理超过理性思维,护理人员应分析家长心理变化的原因,采取心理宣泄和针对性疏导,在减压过程中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5]。

1.2.2 生理护理 (1)跑步。由护理人员演示各动作要领,如保持躯体直立10 s,上体呈前倾状,双臂与肩同宽前后挥动30 s进行热身;热身后进行慢跑,双臂屈肘将双手放于肩上,并进行360°的旋转,跑步姿势加速挥动双臂进行25~50 m的快速跑跳运动[6]。(2)拉伸。踮起脚尖双臂自胸前水平向上及其他方向弧状拉伸,反复重复6~8次,运动中途可休息30 s[7]。(3)跳跃。屈曲双膝呈跳跃式,后一次比前一次高,指导患儿自高处向海绵垫向下跳,着重告知落地时应保持双腿屈曲,随后双脚尖用力蹬,向上跳起,运动过程中应保持心率在150~170次/min[8]。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认知与就医取向干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家长矮小症认知水平条目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矮小症认知水平条目比较 名(%)

2.2 两组患儿家长影响就医取向条目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长影响就医取向的条目比较 名(%)

3 讨 论

矮小症临床表现为骨骼发育迟缓,矮小症患儿和家长可随患儿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和生理期望值存在差距而产生自卑心理,具有焦虑、消沉、内向等表现[9]。矮小症病因复杂,临床常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长期药物治疗,但由于长期治疗的昂贵费用和定期有创性检查,影响患儿和家长坚持就医取向,分析其原因与患儿和家长对矮小症认知水平较低、心理弹性较差有关[10]。

基于心理和生理的快乐成长护理模式通过空间装饰、语言交流、个体化宣教读本及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11],采取患儿和家长能理解的语言进行必要性沟通,采用鼓励式和奖励式语言[12]进行正性引导,逐渐拉近患儿和家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且宣教读本中着重讲解关于矮小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自我护理、不良反应、药物配置、注射技巧等,为提高患儿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应指导家长掌握无痛注射法[13]。矮小症患儿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及充足睡眠为重要保护因素,本研究通过跑步、拉伸、垂吊、跳跃的全身运动,提高患儿身体综合素质[14],可有效促进肠胃和骨骼对营养物质吸收效果,且宣教读本中增加生长率、正确身高测量及遗传身高的计算方法,促进患儿家长对矮小症治疗的主观评价,避免由于家长对治疗效果的质疑,改善其对反复复诊影响儿童学习、反复治疗增加经济压力、患儿无法完全配合、家庭治疗药物剂量无法掌控等就医取向问题[15]。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家长对矮小症认知水平条目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就医取向条目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矮小症患儿和家长实施基于生理和心理的快乐成长护理模式,可有效安抚患儿情绪,增强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就医取向。

猜你喜欢
年龄段条目护理人员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