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导价值

2020-05-25 04:16彭云菊张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危重体温抗菌

彭云菊 张丽

危重新生儿通常病情较为严重,且治疗较为复杂,再加之新生儿免疫能力较弱,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院内细菌感染,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而于危重新生儿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还需事先对患儿体内感染情况进行判断。近几年来,血清PCT 逐渐开展受到人们的关注,因其可有效反映出患儿体内是否产生感染,常被用于临床细菌感染诊断工作中。为分析在危重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中血清PCT 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对本院43 例危重新生儿于应用抗菌药物条件下体内血清PCT 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A 组与B 组,每组43 例。A 组中男26 例,女17 例;日龄5~32 d,平均日龄(14.25±5.92)d。B 组中男25 例,女18 例;日龄5~34 d,平均日龄(14.67±6.4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理论委员会已批准该项研究,且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与有关危重新生儿诊断标准相符合;②入院时,血清PCT<0.5 ng/ml;③入院前未应用抗菌药物;④家属知情且支持本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由于非感染疾病而入院且未出现感染患儿;②住院时间<3 d。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行临床症状表现检查和全面生命体征检查,包括:WBC、CRP、血清PCT、ESR 等,并详细记录各项指标检查数据,以此为后期研究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于临床治疗中,A 组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B 组则依据患儿症状表现与具体病情,予以相应的抗菌药物,每次用药之后,于不同时间点对患儿有关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可通过生物梅里埃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PCT;通过常规检测方法,检查CRP、体温、WBC。如果血清PCT>0.5 ng/ml,则可确定检查结果属于阳性。准确记录B 组患儿应用抗菌药物第1 天与用药3 d 后有关指标,并和入院当天的数据开展对比,观察其中的变化情况[2]。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ESR、CRP、WBC、血清PCT、体温以及治疗效果、住院时长、应用抗菌药物前后CRP、WBC、PCT、体温,观察B 组患儿感染部位分布状况[3]。疗效判定标准: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任何危重症情况为显效;患儿生命体征有所改善,但不涉及生命安全为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入院时ESR、CRP、WBC、PCT、体温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儿的ESR、CRP、WBC、PCT、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与住院时长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住院时长短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B 组患儿应用抗菌药物前后CRP、WBC、PCT、体温比较 B 组患儿入院当天、应用抗菌药物当天、应用抗菌药物3 d 后的CRP、WBC 水平比较,以及入院当天、应用抗菌药物当天患儿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菌药物当天B 组患儿的PCT 水平高于入院当天;且应用抗菌药物3 d 后患儿PCT 水平低于应用抗菌药物当天,体温均低于入院当天和应用抗菌药物当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入院时ESR、CRP、WBC、PCT、体温比较()

表1 两组患儿入院时ESR、CRP、WBC、PCT、体温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与住院时长比较 [n(%),]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与住院时长比较 [n(%),]

注:与A 组比较,aP<0.05,bP>0.05

表3 B 组患儿应用抗菌药物前后CRP、WBC、PCT、体温比较()

表3 B 组患儿应用抗菌药物前后CRP、WBC、PCT、体温比较()

注:与入院当天比较,aP<0.05,与应用抗菌药物当天比较,bP<0.05

2.4 B 组患儿感染部位分布状况 B 组中泌尿道感染3 例(6.98%),下呼吸道感染9 例(20.92%),上呼吸道感染12 例(27.91%),肠道感染19 例(44.19%)。

3 讨论

基于临床医学角度而言,血清PCT 被归于降钙素前肽物质中,现阶段被广泛用于细菌诊断工作中[4]。经临床实践发现,于细菌感染方面,血清PCT 与其他指标相比,其敏感度、特异性更强,一旦患儿产生细菌感染,此项指标会在不同时间段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血清PCT 可应用到细菌感染临床诊断中,甚至是于临床抗菌药物选择中的应用,其对临床抗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价值。许多参考文献表示[5],在检查危重新生儿血清PCT 过程中,当此项数值>0.5 ng/m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则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分别为65%、96%,通过血清PCT 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变化,可有效确定新生儿是否出现细菌感染情况,从而为是否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对于危重新生儿而言,于早期明确区分非感性与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并实施有效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与预后情况,提高治疗成功率。有关报道表示[6],基于急性发热患儿而言,血清PCT 指标升高,可有助于细菌感染早期预测,而血清PCT 的降低,则可有效排除细菌感染,这可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较大的便利。本研究中,入院时,两组患儿的ESR、CRP、WBC、PCT、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菌药物当天患儿的PCT 水平高于入院当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患儿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细菌感染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于应用抗菌药物3 d 后患儿PCT 水平低于应用抗菌药物当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抗菌药物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血清PCT 水平变化情况虽然能有效反映出新生儿是否产生细菌感染,但该项数值不能对临床症状改善作出有效反应。血清PCT 能与真菌、寄生虫、细菌感染产生具有系统性、选择性的反应,而对病毒感染、无菌性炎症的反应极小或无反应,从本次研究结果中便可看出,研究结果显示,A 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与B 组的9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血清PCT 变化情况仅能和患儿体内真菌感染或细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状况进行相互反应、影响,但与临床治疗情况、治疗效果无较大关联。PCT 仅为一项实验室指标,其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特异性相对较低,在抗菌药物应用中,只能作为参考指导。在制定抗菌药物运用方案过程中,需根据患儿各项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综合判断,以确保治疗效果[7]。于B 组患儿感染部位分布状况中,肠道感染者居多,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泌尿感染,感染的出现和患儿气管插管、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存在密切关联。

总之,在危重新生儿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血清PCT 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猜你喜欢
危重体温抗菌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什么是抗菌药物?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