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烔峰
摘 要:文章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常见误区进行了解释和澄清,即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三维目标并非简单相加、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然后探讨了打造有效课堂的几点基本原则,即制定具体而清晰的三维教学目标、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珍视“生成”善于随机应变、课堂问答要有目标意识。在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要注重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关于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教学心得
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更加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的教学体会与思考对此谈一些总结性的意见,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澄清小学语文教学的常见误区
(一)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解读与处理教材是第一关。课堂教学中存在将教材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教材解读肤浅化、概念化、伪圣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存在认识与操作的误区。教师要用足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用教材教,才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教师可抓住“极其简单”做文章:“这曾经是摄政王的宫殿,想一想它成为总理居住的房子时,应该会有些什么陈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并进行交流。接着教师出示文中描写总理办公地方的句子,与学生共同品读。想象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使总理的光辉形象熠熠生辉地显现在了学生的眼前。
(二)三维目标并非简单相加
教学目标是教学展开的依据,但太多的教师忽视了语文课姓“语”的特性,导致三维目标割裂,目标不明确不具体,难以实施。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显得空洞、无力、低效。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维度目标的简单相加,三者应是互相渗透、有机融合的。目标的确立应有所侧重,因文而异,并且目标应清晰,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目标的达成要无痕整合,有序推进,万不可急于求成。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更是一门人文性学科,通过语文的学习获得审美感悟和情感体验同样很重要,这也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必由途径。从很多教师的上教学设计上看,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工具性和人文性未统一的现象。这样人文性和工具性割裂的设计,学生变成了学习知识的机器,无法获得心灵的触动。因此,教学设计应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找准人文性与语言学习的结合点,让语文课堂充满审美氛围和情感魅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到语文之趣,语文之美。
二、掌握打造有效课堂的基本原则
(一)制定具体而清晰的三维教学目标
精心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基于对课程目标和教材的深入研究。就小学语文而言,知识与技能目标从概念上说属于一种结果性目标,作为三维目标体系的基础目标性,它应当是显性的、可测量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则为一种体验性目标,描述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体验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提升什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可视为一种体验性目标,但它与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所不同,其所描述的是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形成或者逐渐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教师来说,应切实理解三维教学的内涵,并结合实例认真体会。
(二)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解读文本,也不需要用慷慨激昂的语调去宣泄文本的情感,而是应该把对文本理解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对文本感悟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展示的舞台留给学生。具体来说,课堂上要避免一切都是教师讲授、告诉给学生,而是要多以任务或问题为指引,引导学生积极和深度思考,充分调动其思维积极性。总之,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使其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珍视“生成”,善于随机应变
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无论如何精心备课,可在课堂上总还是会出现各种无法预知的“意外”,似乎永遠不能让你称心如意。殊不知,正是这美丽的“意外”——课堂生成,才是课堂上最亮的星。生成具有随机性和挑战性,智慧应对需要我们教师课前要深刻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情,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教师要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提问,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争论。对于生成中的“过”,教师不能无原则地认同或置之不理,或严厉批评,教师要睿智地引领,将错误巧妙地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使有“过”的生成也能有效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珍视生成,让课堂教学在生成中精彩无限,让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动。
(四)课堂问答要有目标意识
受传统“问答式”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师对“对话”的内涵缺乏思考和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将“对话”等同于谈话,忽略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缺少明确的目标意识,缺少对话题的斟酌与设计,最终使课堂对话狭隘化、肤浅化、片面化。教师组织课堂对话,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真诚地倾听学生的见解和质疑。如教《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当有学生质疑:“李大钊同志被捕时身上带着手枪,他为什么不开枪”时,教师用心倾听,重视质疑,便改变了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让学生交流他不开枪的原因。教师这一巧妙设计,为学生搭建起了与文本对话的桥梁,使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内心。
如上,本文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常见误区进行了解释和澄清,即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三维目标并非简单相加、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然后探讨了打造有效课堂的几点基本原则,即制定具体而清晰的三维教学目标、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珍视“生成”善于随机应变、课堂问答要有目标意识。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关于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一己浅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 吴日阳.浅析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
[2] 张惠英.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No.1161,No.1164(Z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