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周琳
教学质量管理是学校制定和贯彻教学质量目标、质量方针、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教育需求分析、学校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质量辅助管理、教学设计与研究、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毕业生质量等诸多因素。
多元化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是一个能够向学院有关人员连续反馈课程运行情况信息、尽早发现问题并保证及时调整的系统化工具。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包括两方面工作,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监控的主体是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多元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学生、企业、教育主管部门。每一个主体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将学院课程的任务、内容、责任、问题和担忧分析并描述出来,进行评价及跟踪。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而言,教学质量都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的教育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表1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高职院校教育从性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学科特点等方面看,都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具备行业和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力为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吸收这些技术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就是行业和企业,高职院校只有对行业企业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对接重点服务区域性,兼顾行业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地域性和通用性,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加大与这些行业企业项目开发、技术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从而使高职院校能够锐意创新、办出特色,满足不同类型的教育消费和教育服务者的需求。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高低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培养前期就需及时调研用人单位对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为培养着力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能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另外行业企业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甚至掌握着该领域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对于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人才培养规格能提出独到的改进建议。
市场经济体制主导下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的需求,求学者对学习的需求也日趋丰富性和多样化,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的提升,同时高职院校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学制的不固定性、课程类型的多样化等特点,在寻求教学质量时,应充分考虑其多元化和多样化。所以高职院校应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重点服务定位区域性,兼顾人才培养的地域性和通用性,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在企业合作办学中能加快项目开发、技术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进展,尽可能从学生、企业、教师、家长、社会、学校、教育部门的多方参与主体入手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从而使高职院校能够锐意创新、办出特色,满足不同类的教育消费和教育服务者的需求。
通过借鉴和引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参与性逐步构建以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初步形成学校、社会一体,全方位、多元化的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原有的院、系和教研室三级分工负责,教学行政、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三条线,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的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教学状况,在问题及时发现、反馈、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学校、企业一体,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障机制,实现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参与性,形成具有特色的质量文化。
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委员会对质量监控工作进行统一调控,完善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管理部门到系部实行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两条线管理。教务处、督导室、人事处、学工处各系部协同配合,广泛收集校内外信息,及时修订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管理规范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对人才培养过程、效果及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评价,建立包括企业人员在内近30 人的专兼结合的两级质量监控队伍。
举办座谈会、个别交流,经常听取教师对教学的意见;学生评价教学,采用日常随堂评价、网上全员评价、学生信息员重点反馈3 种方式,覆盖面广,起到让学生直接参与学院教学质量监督与管理的作用。为使企业主体真正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中,学校和企业共建了校企联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学校牵头组织的校内专家与企业行家组成的专家组织,成立校企联合督导机构,该机构的成立在体制上保障了企业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现。该机构根据地方产业结构选聘与学校专业设置对口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骨干组成企业督导员队伍。企业督导员对全校教学工作诸多环节独立行使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职责,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
广泛开展的课程改革,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教学的评价与监控的探索。制定课程设计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表等一系列标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改革,对试点教师的实施情况进行重点跟踪与指导,每一门试点课程在学期初进行备案,学期中间随机进行检查,期末进行验收,确保每门课程的质量。
建构以教务处、督导室为主,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部、学生信息员、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内外结合的评价与反馈系统。通过各项教学检查、听课、评教评学等活动,及时掌握、整理、分析教学信息和数据;通过教师教学信息员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定期不定期反馈以及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学风及对教学及管理的意见;刊发《督导简报》,及时反馈教育教学信息,交流管理与教学经验;学院在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与监控中逐步引入企业评价,各系通过收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信息,了解社会对教育教学和学生质量的意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社会调查机构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学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通过实践发现,企业主体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中来效果明显,是产教融合的根本宗旨与追求的目标。改变单一的“自监自评”形式,健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制度,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逐步构建以学院为核心、行业企业参与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引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