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周琳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2015 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发展途径;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2019 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了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由上可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和关键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平衡,企业办学形式不充分缺乏积极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停留于表面,合作程度不高等问题。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从规模发展逐步转变为内涵建设的主要途径,主要是依靠行业和企业在科学技术和设施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同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使得学校教育能更符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需求。产教融合,不简单等同于校企合作,但是要靠校企合作来落实,要找准双方需求,创造“融合面”,同时要找准融合的路径,发挥融合的成效。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逐步转向新常态阶段,产业形态向着科技含量更高,分工更明晰,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对于人才资源的需求从追求数量向着寻求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转变。这些都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尽管学校在不断的优化人才培养标准,但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专业领域的新趋势,使得产业、行业各类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了新要求。而学校的专业教学与实际企业生产无法做到完全对接,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也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偏重理论,课堂形式依然以教师为主,缺乏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专业的实践性要求较强,需要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是由于学校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的特点,教师在进修培训方面更多接受的是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而企业一线生产实践锻炼机会较少,在绩效考核方面重科研轻教学,使得师资能力结构不能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另外聘任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由于没有地方政府的政策的引导,单靠学校自身条件去聘任,很难聘任到适合的一线技术技能专家。
产教融合合作模式趋于多元化,但是国家和地方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上仍显薄弱,相关条款力度、操作性与约束性也存在不足,合作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作为全国十强县之一,太仓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人才供求严重失衡。学院围绕区域产业特色建专业,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紧紧围绕太仓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港口物贸、文创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生化制药技术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水平,依托4 个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形成专业集群优势,服务区域产业链。
图1 学院重点专业群与地方产业契合度示意图
学院一直秉持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内容,建设开放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特色专业,开发精品教材体系和教学资源。为进一步深化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和实践,打造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模式,学院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共同成立AHK 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通过集聚、整合境内外“双元制”职业教育资源,从“双元制”职业教育项目合作、AHK 职业培训考试中心、AHK 职业技术能力进修培训、国际教育和技术合作项目、“双元制”本土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广基地加强了国内职业院校的合作、优势互补,共享资源,也推动了校内教学资源的建设。
学院以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跨企业培训中心、行业协作为平台,挑选一流企业师资,与学院专任教师共同组建高水平、结构化专业教学团队,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推动课程革命,形成了“培养方案共订、教材供编、课程共授、实习共管、科研共商,效果多元互评”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的行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科技攻关、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功能,体现学校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2018 年学院与地方政府联合出台了国内首个双元制教育地方政策《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双元制”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对德合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给予产教融合平台奖励,对获得德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每人奖励1.5 万元。
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建设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