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恒
摘要:根据八年级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现状,结合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有效问题生成。在英语阅读课读前、读中、读后采取不同的活动和要求,指导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提出阅读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由易到难,以问题为导向感受阅读。培养学生有效问题生成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教学;问题生成;问题层次
一、问题背景
随着国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逐步提高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传统阅读课的讲授式,不管是从教师教学效率方面还是学生接受度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八年级学生正处在班级英语水平分化的关键期。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于语篇的理解较差。面对大量的生词记忆和跨语言的学习难度,学生也随之产生了一定的英语学习心理问题,尤其是英语阅读中大量出现的陌生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情绪困扰,从而导致中学生在英语阅读和学习中兴趣不足,学习效果迟迟难以提升。
二、问题分析
1、研究现状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问题性也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思维的问题性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阅读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而目前英语阅读课堂上学生缺少思考,自然缺少问题的生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的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充分调动学生提问思考能力。
2、调研情况
有学者采用开放式问卷法研究了学生在阅读理解背景下提问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学生提问的频次变化范围较广,随着提问频次的增加,人数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学生所提问题被分为三种水平:事实性问题,推论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3)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提问水平逐渐增高;(4)学生提问性别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水平问题上,女生提问数量多于男生。学生的有效问题生成能力明顯不足,需要老师有效的指导。
三、实施安排
以本人所任教的八年级两个班为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认知过程、心理发展与思维发展的规律,关注问题的层次性,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由读前、读中、读后不同的教学活动及要求为学生创设发展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平台,使英语阅读课堂学生能主动思考,生成有效问题并解决问题。施对象,进行阅读问题教学的培养。
四、实施内容
下面以新目标八下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B 2b阅读文章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1、阅读前做好预习、“扫盲”,提出事实性问题
大量的生词记忆和跨语言的学习难度是阅读的第一个障碍。在读前预习生词,根据单词表音标,由学生自己拼读,练习课文朗读。对于不能理解的词句表达,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或查阅工具书进行批注。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可以完成的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的时间可能会有所差距。让学生把自己读前的预习时间和疑惑都记录下来,多次练习后会看到进步。文章中的标题和图片作为对内容的最大线索,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背景进行一个预判和质疑。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完成预习,提出问题即可。如,independent和independence有什么不同?这是怎么样的文章?是什么人写的?等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完成。
2、阅读中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探寻文章内容,提出推论性问题
unit3 2B这篇文章以两个家长写给杂志的两封信来谈论学生该不该做家务的不同观点。让学生充分的研读,从文章的词句中去描绘出两个家庭的情况。一定是要学生先自己进行思考过后,再和小组进行合作。在描述两个家庭的情况时,学生会主动的把词句的意思理解分析,教师可适当帮助拓展相关知识加深理解。学生会自然形成经过分析后的推论性问题。如,学生到底是学习更重要还是锻炼生活技能更重要?这两位家长是否真的对自己的孩子好?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有什么不一样?等等。
3、阅读后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提出评价性的问题
读后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文章中的描述是否与现实生活一致,作者的观点是否赞同,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可以由小组进行组员的接龙叙述自己的情况,或者表演。其他学生在小组展示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表明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做的是适当帮助表达不畅的学生和纠正部分语言错误。在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讨论的过程中,着重观察学生对于文章的解读能力,在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理解。只有对文化有充分的的思考,才会使学生有批判性的思维。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五、效果预设与反思
1、效果预设
在课前由小组收集组员的问题,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课堂导入的提问由其他小组或教师帮助解决。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在讨论中,有效的问题会激起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教师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不用去约束学生的思维,要相信学生有了足够的铺垫可以生成有效精彩的问题。
2、反思
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通过思考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问题,始终保持对阅读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教师要弱化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角色。不能成为文章讲述者,也不能成为阅读的代读者。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围绕中心话题去思考。
六、结语
教师要做一个幕后的支持者。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去提问,在问题中去探索中解答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斌,杨诗晗.中学生如何克服英语阅读心理问题——评《中学生心理辅导》[J].《中国学校卫生》,2018年11期
[2]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年10期
[3]杨小洋,申继亮.阅读理解情境下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特色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4]张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策略的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4年07期
[5]明永红.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生成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C].《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