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意识培养的分析

2020-05-21 11:40赵玥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赵玥

摘要:新形势下,舞蹈是人类通过肢体动作的方式,表达内心丰富情感的一种艺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强调动作与技巧,忽视了表演意识与表演能力的培养,那么,就很难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属于一门必修的课程,对培养幼儿的舞蹈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首先提出问题,接下来根据问题,探究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培养表演意识训练的重要性。根据重要性的成因,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表演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展现了一定的特殊性。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一部分属于柔韧性不足,基础条件偏低,协调性偏低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还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学生以后胜任幼儿园舞蹈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新课标的需求下,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项技能。但是,学习的时间较短,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并可以胜任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1]。对于大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更加倾向的就是电视或者视频当中婀娜多姿的舞姿。这些学生对舞蹈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与憧憬。这些期待就像一只精致的花瓶,美丽动人还容易破碎。很多动作感觉老师做起来比较容易,展现了不一样的美感。但是轮到自己实践的时候,自己完全做不到那种优美舒展的感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这些优美的动作属于集体的单纯动作,那么就会缺少很强的韵律感[2]。从大部分学生的角度看,舞蹈只限于电视屏幕里歌曲后对伴舞的理解。基本上很难理解怎么样才是真正的表演?怎么样才可以使用动作创作出优美的舞姿?在表演的时候,解决肢体僵硬和动作不协调的局面?因此,面对以上的问题,本文就在探究重要性成因的基础上,从多元化的路径,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培养表演意识训练的重要性

(一)感悟舞蹈深层内核的基础

对于舞蹈来说,不仅是情感的抒发,也是把握舞蹈的深层内核的基础。舞蹈不仅存在生命,也体现了很强的灵动性。幼儿教师在学习的时候,也需要领悟舞蹈的本质,把握舞蹈的深藏内核。用心的感受舞蹈,用心的跳舞,这样才可以感动受众者,展现较强的艺术属性。感悟舞蹈深层的内涵,不仅需要感悟其中的舞蹈表现内涵,还需要展现舞蹈学生的心境。传达受众者的理念,将鲜活的形象赋予最为真挚的生命[3]。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舞蹈表演的时候,还展现了很强的文化层次性与文化修养性。与此同时,也体现了舞蹈者对舞蹈的理解,对情感的感悟。

(二)优美的舞姿是感动幼儿的基础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舞蹈教育对于女孩子来说属于较强的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对一个的感受美与发现美。在审美意识的基础上,提升道德的情操,展现属于女孩子的那份自信与优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骨骼发育,还可以达到提高心肺功能等功效。一般的情况下,学前教育面对的人群就是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园的教师在实施舞蹈教学的时候,主要目的就是使用优美的舞姿打动孩子的心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质量。为幼儿以后的舞蹈学习激发较强的兴趣感,为以后的舞蹈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延伸基础[4]。

对于幼儿来讲,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和坚持的力度全部偏低。怎么样才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当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潜能,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众多学者探究的重点。假想一下,如果一个幼儿教师可以在“真善美”诠释的过程中,将最为优美的舞姿呈现出来。并且在舞蹈的过程中,需要符合幼儿的童趣审美。在音乐的配合下,这个时候,不仅会融入情感在其中,还会给幼儿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力。在有了兴趣的基础上,孩子们就可以在视觉、听觉、动觉有效统一的理念上,提高舞蹈学习的质量。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舞蹈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美好的心灵,还可以在童趣当中,将最为真善美的一面激发出来。例如: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小动物的舞蹈,让幼儿感受其中的人性美,从大自然舞蹈当中,感受到拨打的胸怀,在情感舞蹈当中,领略不一样的风情[5]。如果这个时候的教师,舞姿缺少生命力,没有情感的表达,那么就很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也很难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以此就无法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发展。

(三)提高学前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有效动力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了解的知识比较的广泛,并且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需要的基本功,并且完成对应的柔韧性。基本功是必须的,但是没有柔软的肢体,就很难完成教学的需求。因此,这个时候,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高舞蹈教学的关注度,增强表演意识。在具备了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之后,才可以为孩子更好的示范。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用对应的文化功底,搭建进入舞蹈世界的桥梁。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增强对应的舞蹈素养。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培养表演意识的路径

(一)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舞蹈表演意识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处于片面的状态,认为柔韧性较好,就是舞蹈优秀。舞蹈是具备情感的,单纯的炫耀舞蹈技术,也表演体操和杂技没有任何的区别。舞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舞蹈基础,还需要将舞蹈的形象诠释出來。在舞蹈课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去关注舞蹈的内核。对于儿童来说,更加倾向的是童真和童趣。教师需要在示范性的基础上,将舞蹈的形象传达给学社。学生可以观看舞蹈形象,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赋予舞蹈生命力。另外,在学生走近误区的时候,做出来的动作就会缺少生机。只有培养舞蹈的表演意识,这样才可以从本质上,提升舞蹈的灵魂[6]。

(二)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价值

我国地缘辽阔,人口与民族中国多。在不同的民族当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舞蹈。这个时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根据不同民族的舞蹈特征,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根据体态动律可以训练学生不同一样的肢体部位。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傣族舞蹈的时候,需要注意三个点,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肢体柔韧性,接下下来,还需要增强特有的舒缓动律,还有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崇尚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傣族舞蹈的唯美与细腻。在不同的舞蹈当中,感受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汉、藏、蒙、维等内容的不同组合与理解。提高舞蹈表演的协调性,跳出原来的区域,领略舞蹈的真谛。从整体的角度上,增强舞蹈表演意识,提高学生综合性的素养。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