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欣
实施灾难教育,不仅要体现灾难教育的个体成效,让学生了解灾难的知识,提高应对灾难的技能,敬畏生命的价值,探索人生的意义等,更重要的是要体现灾难教育的社会成效。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如何能够迅速形成社会整体应对灾难的机制,如何让社会全体成员,遵从秩序法则、强化道德自律、承担使命担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灾难教育的过程中,开设灾难教育的课程,设置灾难教育的课内培养环节,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仅有课内培养是不够的,灾难教育的许多内容和教育形式必须在课外培养中进行。比如高校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灾難主题的探讨中深化自己的认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党团组织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所言,“学生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课外”,灾难教育也是一样,最有成效的灾难教育发生在课外。学生在课外培养活动中,能够以多元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对灾难过程形成全方位的、深刻的体验,这是课内培养无法实现的效果。因此,课外培养也是灾难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