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

2020-05-21 05:54朱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方法策略初中语文

朱娟

【摘   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关键和重点,而朗读作为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锻炼学生口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和品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朗读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朗读能力;方法策略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有助于锻炼发展学生口才,增强学生随机应变能力。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引起重视,老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要注意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和独立思考时间,充分拓展学生语文思维。同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方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朗读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零碎的,加之他们正处于中学初级阶段,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还不够,因此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指导,从而为学生加深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引领作用,扮演着鼓励、支持、引导学生的角色。而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阶段,外界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通常是对外界的模仿学习。因此,在学校里,老师就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对象。故老师更需要发挥榜样作用,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例如,老师在初读课文环节,需要先示范朗读,朗读时需带有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感情,渲染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情境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自主朗读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如什么时候停顿,什么时候加强语气等,甚至于微妙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都值得学习。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进行一段优秀的朗读,从而烘托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文本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为以后的具体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课前范读时,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网上已经录好了的音频或视频资源为学生直接播放,这样的范读虽然能够为老师带来一定的便利,但从长远来看,网上的资源都过于单一,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老师直接示范更易接受,因此教师最好亲自为学生示范朗读,对于教师本人或是学生成长都有好处。事实证明: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需做好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语文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要求教师从课文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从朗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老师应注意不要满堂灌,要让学生能够多读书,能够慢慢地欣赏文学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最佳的学习方式是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初学语文中通常不存在难题,只需要老师稍加指点,学生便能够做到完全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有了大量的朗读,就能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读得熟,便可以解决疑惑、体会文本的魅力。足够时间的朗读和有效的朗读比老师直接教学更为有益。学生们在课堂中通过朗读发现问題,提出问题,最终由学生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抽取部分时间用于开展相关朗诵比赛,并设一定的奖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朗读技巧的掌握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课堂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主要场所,老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引导人,需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相应的指导,尤其是朗读技巧的指导。例如在朗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变化,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有关情节进行相应的变化,包括语气的高低变化,语速的快慢设计等等。通常来说,当故事情节发生剧烈变化或遇到高潮时语速往往会变快,语气一般需要变得高低起伏,凸显节奏感;而当遇到心情愉悦的段落时,音调通常需要变高,声音应该变得洪亮起来;当故事气氛变得悲伤、暗淡时,其声音通常应该变得低沉起来,语速也应该渐渐放缓。每一篇文章都带有不同的意思以及不同的思想情感,即使两篇文章中某些地方情感相似,但其所需要的语气有可能不同,朗读者应该融入到文章的氛围中去,去感受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把握概论文章的具体情节,拓展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技巧。比如《雷雨》的朗读,文章中故事情节有多处曲折变化,尤其是雷雨时故事情节往往推向高潮,这时候语速应该急促起来,语调应该渐渐加高,同时需要饱含激情地朗读。教师在朗读教学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朗读搭配相关配音,烘托渲染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激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可知,朗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有利于归纳总结文章中心主旨,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社交中占得主动地位。朗读更多的是一门艺术,它要求学生有灵活善变的能力,有着较强的技巧性。朗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的实践锻炼、学习总结才能有所提升。因此,初中语文老师要将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有耐心地、有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不断锻炼提高,最终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洁.做好口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简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读与写,2015(09):192.

[2]李良娟.浅议学生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1):173.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方法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