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宏,区小卫,廖健南,胡海涛,欧阳少勇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普通外科,广东 佛山,528000)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日趋规范与成熟,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已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达成共识,但术中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的处理方式及是否清扫其根部淋巴结(No.253)临床上仍存有争议[1]。1958年日本学者提出高位结扎IMA,能提高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2],这一共识保持至今。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成熟,国内外部分学者提出了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ic artery,LCA)低位结扎IMA的观点[3-6],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手术效果与高位结扎组相当,但更好地保留了结肠断端的血运,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吻合口漏与自主神经障碍的发生。对于IMA各分支血管变异情况,日本学者Murono等[7]通过解剖研究将其分为四型:Ⅰ型(直乙共干型)、Ⅱ型(左乙共干型)、Ⅲ型(全共干型)与Ⅳ型(无左型),见图1。基于术中高清腹腔镜对IMA的充分解剖,精准保留LCA变得更加安全、方便,同时能完成根部淋巴结的清扫。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施行的72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LCA并根部淋巴结清扫38例,与同期行传统高位结扎的3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通过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施行的72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30例;33~83,中位62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32.1 kg/m2,中位25.1 kg/m2;肿瘤距肛缘5~14 cm。根据TNM分期,术前临床分期Ⅰ期5例、Ⅱ期26例、Ⅲ期41例。按病例对照研究的原则分为两组,38例保留LCA并行根部淋巴结清扫(保留LCA组),34例行传统高位结扎IMA(高位结扎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手术由同一组医师施行。术前准备、体位及腔镜Trocar的位置与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相同。于右侧髂内动脉内侧打开乙状结肠系膜浆膜,分离至结肠后间隙,向左侧、尾侧、头侧进一步游离、拓展此间隙,显露并注意保护自主神经、左侧输尿管、生殖血管。见图2。(1)保留LCA组:分离出IMA及LCA并脉络化。根据不同IMA分支分型,保留LCA,结扎乙状结肠动脉(sigmoid artery,SA)及直肠上动脉(superior rectal artery,SRA),见图1。对于Ⅳ型患者,暂不纳入本研究。清扫IMA、LCA与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IMV)三角间的No.253组淋巴结。IMV于胰腺下缘结扎。见图3、图4。(2)高位结扎组:直接于IMA根部结扎、切断血管,清扫淋巴结。两组其余步骤遵循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于肿瘤下缘至少2 cm处切割闭合器离断,小切口保护下将肿瘤及其系膜提出至腹壁外,切除近端距肿瘤8 cm,降结肠与直肠吻合。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行预防性回肠造口。见图5~图7。
1.3 观察指标及术后随访 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预防性回肠造口情况、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包括排尿功能障碍、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漏)。术后采用电话与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8年6月。
图1 IMA各分支分型示意图
图2 拓展左侧Toldt间隙 图3 清扫根部淋巴结
图4 保留LCA组 图5 高位结扎IMA
图6 离断直肠远端 图7 消化道重建
2.1 手术基本情况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预防性回肠造口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性别(n)男女年龄(岁)BMI(kg/m2)肿瘤距肛缘距离(cm)术前临床分期(n)Ⅰ期Ⅱ期Ⅲ期保留LCA组221653.1±11.824.8±2.06.2±2.031421高位结扎组201452.7±12.125.6±2.56.0±2.021220t/χ2值0.5031.8270.7460.8504.365P值10.6340.3230.5630.612
2.2 根据术中实际探查所得IMA分支分型情况 78例患者中IMA分支Ⅰ~Ⅳ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8.3%(42/72)、12.5%(9/72)、29.2%(21/72)。两组IMA分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IMA分型(n)Ⅰ型Ⅱ型Ⅲ型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预防性造口(n)保留LCA组22511142.0±26.480.1±34.38高位结扎组20410132.0±27.272.1±38.17t/χ2值6.4531.7242.5726.453P值0.8230.6540.4560.961
2.3 术后病理 病理分期结果显示,Ⅰ期7例,Ⅱ期23例,Ⅲ期42例;两组术后病理分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LC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16.2±2.4)枚/例,淋巴结阳性数量平均(3.6±1.5)枚。高位结扎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平均(15.3±2.1)枚/例,阳性淋巴结数量平均(4.1±2.1)枚。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淋巴结阳性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术后并发症 保留LCA组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出血,予以保守治疗好转。高位结扎组术后2例发生排尿功能障碍,予以积极康复理疗及膀胱功能训练术后10 d、12 d顺利拔除尿管。高位结扎组2例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需急诊手术治疗,1例放置双腔引流管,经充分冲洗、引流,并予以禁食、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全身静脉营养支持保守治疗后痊愈。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6%与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病理分期(n)Ⅰ期Ⅱ期Ⅲ期清扫淋巴结数量(n)阳性淋巴结数量(n)排尿功能障碍(n)吻合口出血(n)吻合口漏(n)保留LCA组4122216.2±2.43.6±1.5010高位结扎组3112015.3±2.14.1±2.1202t/χ2值5.173-0.637-1.1464.2946.8754.294P值0.5760.5430.2560.1290.3410.129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应用越来越规范,对于IMA及其根部淋巴结的处理,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关键。如何处理IMA,临床上暂无明确指南与共识,纵观国内各结直肠中心,处理方式均是从临床实践与体会出发。上海复旦肿瘤医院大肠外科李心翔团队[8],通过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发现,对比保留LCA,根部结扎IMA后近端肠管的血供明显下降,提示保留LCA对于左半结肠血供至关重要,积极探索在保留LCA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肠系膜下动脉三角区域淋巴结(由腹主动脉、IMV/LCA及IMA构成)”这一新概念,代替传统第253组淋巴结的概念。
如何在符合肿瘤根治的原则上,最大程度地保留结肠断端血供,是每位结直肠外科医师所密切关心的。在我国约5%的人群缺乏Riolan弓[9],当IMA高位结扎后,肠系膜上动脉可通过Riolan弓为左半结肠提供侧支循环,一旦Riolan弓变异或缺如,则会影响左半结肠肠管的血供,容易发生吻合口缺血性改变。黄俊等[10]通过术前腹盆腔增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术前准确判断IMA的分支分型、Riolan弓的变异情况,为手术提供相当客观的参考依据,更加精准地在术中选择性保留LCA。Hinoi等[11]回顾性分析了多中心的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数据,同样发现与不保留LCA相比,保留LCA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此外,研究表明,保留LCA除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还可降低吻合口狭窄、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11]。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保留LCA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并且不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
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IMA根部区域淋巴结(253组淋巴结)是直肠癌淋巴引流第三站,位于IMA起始部、LCA发出部与IMV之间,253组淋巴结转移率为0.3%~11.1%[12]。对于哪类患者需要行IMA根部淋巴结即D3淋巴结清扫,这与术前T分期密切相关。日本研究表明,pT1、pT2期根部淋巴结转移约为1%,pT3期为2.7%,pT4期为10%[7],部分病例还存在跳跃转移。因此,对于病灶达到T2期以上的患者,清扫IMA根部淋巴结是非常有必要的[13]。沈荐等[14]通过回顾性分析322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与预后数据,发现保留LCA并行IMA根部淋巴结清扫的远期疗效与IMA根部结扎切断血管相当。Yasuda等[15]回顾性分析了低位结扎并IMA根部淋巴结清扫与高位结扎对预后的影响,同样发现,两种方式对总体生存、无复发生存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使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证实了保留LCA同时完整清扫IMA根部淋巴结的肿瘤学安全性。
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72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结果显示,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保留LCA组,术后2例发生吻合口漏,而保留LCA组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预计随着总量的增加,两组间吻合口漏发生率可能出现差异。另一方面,保留LCA组出现1例吻合口出血,提示保留LCA可能有增加吻合口出血的风险。本研究中,高位结扎组2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而保留LCA低位结扎组中并未出现此并发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因较低地断离血管可更好地保护自主神经,对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有一定影响。
保留LCA组与高位结扎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6%与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腹腔镜技术与器械的进步,保留LCA、低位结扎IMA是安全、可行的,即可达到D3清扫,又能改善吻合口血供,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不影响肿瘤学根治效果,同时不增加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但对患者预后的长期影响目前尚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需要进一步的循证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