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良芳
摘 要: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教学应该注重全体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包括对差生的有效转化。每个班级差生人数虽然都不会很多,但却对整个班集体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不但困扰着家长,老师和学校,甚至对社会安定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鉴于此,我结合自己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差生转化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师;差生;转化
人的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一个班级中,免不了会面对一些“差生”。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建立“差生”档案,确定转化目标
(一) 有针对性地为“差生”建立档案
因为同为“差生”,在各个年级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差生,由于各自的兴趣爱好、知识构成及性格的不同,也有特殊性。因此,只有分析、研究“差生”的实际状况,才能找到转化的有效方法。在“差生”档案中,不仅要有学生、家长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等,还要有对“差生”影响较大的其他的人和事以及兴趣爱好等,这些都是为其转化必要前提条件。
(二) 制定好转化计划和目标
这样可以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计划。
2. 可行性原则。制定的计划要便于实施,防止流于形式。
3. 渐进性原则。转化“差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差生”的思想非常容易波动,具有反复性。因此,要把转化工作这个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近期目标。4. 协同性原则。由于“差生”的产生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制定转化计划时,班主任、任课教师、家庭等各方面都要积极配合,主动介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二、确保达标,实行跟踪帮扶
就教学而言,主要矛盾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做到教学目标弹性化、课堂教学层次化。
一是设计教学目标要有弹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具有激发、导向、调控作用的教学内容,确保“优生吃得饱,'差生'消化得了。”
二是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差生”有表现的机会,进行赏识教育,激发上进心。因为当“差生”获得了比优等生更为有利的机会时,他们才有可能具备积极参与竞争的条件,这就是著名的“汉第凯普竞赛”现象。
三是认真开展“培优补差”工作。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使优等生“吃饱”,学困生“吃好”,首先要求各任课教师为“差生”建立培训跟踪档案并制订好辅导计划。其次,做好“四定”辅导工作,即定时间、定学生、定内容、定检测。教师应做好备课、辅导、跟踪记录等工作,确保实效性。最后是搞好“优差”帮扶。可采用“一帮一”“精准帮扶”等形式,全程跟踪。
四是对“差生”的作业,教师应尽量“面批”。至于作业次数、正确率、批改日期、检测成绩等都要记入档案,对其跟踪分析,以确立阶段前进目标,做到上课有人管,作业有人查、成绩有人关心。
三、注重因材施教,发挥“差生”特长
人在心理特征方面最突出的是性格差异,世界上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分析他的弟子个性差异时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同一班集体里的学生,有的性格外向,开朗活泼;有的性格內向,抑郁寡欢;有的独立性强,做事当机立断;有的依赖性强,缺乏主见;有的虽有条理但很呆板,有的做事混乱却富于幻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差生”的特长和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如对有绘画特长的“差生”,在数学、语文教学中绘制一些基本图形时,就让他们大显身手;对有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差生”,在课堂游戏等方面展示他们的英姿;对思想比较灵活而行为拘谨内向的“差生”,可组织小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为他们搭建展示舞台,给他们一个发展个性特长的空间,有利于“合格+特长”各类人才的培养。
另外,教师要有意强化“差生”特长,弱化“差生”短处,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差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守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以点带面,使“差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总之小学差生转化任重道远,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坚守“让每一个差生都沐浴在爱与希望的阳光里”成长。只要我们沉下心来,不断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自己的教学天地中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谱写小学教育和谐动听、美妙亮丽的乐章。
参考文献:
[1]范维义,赵继茂. 浅谈“差生”转化策略[J]. 内蒙古教育,2017,6:8-9.
[2]姚健.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J]. 科技视界,2016,2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