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萌 董玉芝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其中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近年来广泛流行,且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结合高中地理课程,举例分析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般步骤及意义。
关键词: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高中地理教学
“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udent Teams Achievenent Division)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合作学习专家斯莱文教授(Slavin,R.E.)提出,它是合作学习模式中目前被广泛应用并证明切实有效的方法,主要通过组内学生互相合作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形成各种能力,提高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竞争力;通过相互依赖性的活动,促使班级内部、小组内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它强调小组内每位成员必须为小组共同的任务或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小组也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每一位成员。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课堂授课、小组组建、测验、个人提高分和小组得到认可五个要素,教学效果则通过学生的测验成绩与其基础分的差值来检验。
一、STAD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的异同
(一)相同点
STAD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在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四个方面大体相一致。
(二)不同点
1.在课程内容上。传统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没有明显的局限性,但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于STAD模式,教师在建构课程内容的知识结构时应注意判断其难度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能力范围,清晰的知识结构适于开展STAD,而知識结构繁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应以讲授法为主,不宜开展STAD。
2.在授课方式上。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课堂交流的形式单调、方向单一。STAD作为合作学习模式中的方法,主要通过组内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来完成任务,并通过小组奖励机制使得每个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提高分。
3.在学生活动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活动如自主阅读,不需要教师做密切的观察与调控,而在STAD过程中,小组讨论的方向、进度以及发言纪律等需要教师密切跟进,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意见。
二、STAD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般步骤
(一)确定每个学生的基础分
基础分即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前期学习成绩的平均值,计算出每个学生在实施此次STAD之前的学习水平即基础分。STAD的教学效果检验主要就是通过学生的测验成绩与他的基础分之间的比较,因此基础分的确定务必要科学合理。通过比较计算出“提高分”可以避免每个组员对小组的贡献大小不同的问题。所有学生而不仅是能力最强的学生,都能够为本组在全班竞争中争得高分。进步对所有人都是重要的,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只要他能超越自己的基本分,能力较高的学生也必须努力突破自己的原有水平才能为自己的小队做出贡献。
(二)将学生进行分组
首先根据基础分将学生排好名次,之后确定整个班级要划分小组的数目,再将学生分到小组中。每个小组4-6人为佳,都应包含基础分上中下层次的学生,即选出中等成绩的学生为主体,配以成绩较好和相对落后的学生。尤其在“地球的运动”一节需要空间想象能力,这样使得组内成员彼此交流想法,用地球仪模拟或手绘等方式,为对方讲解,互相帮助。淡化前期成绩的“定位”印象,使每个同学都能发挥作用,为小组贡献力量,共同取得进步,同时可以改善小组内部同学关系,增加小组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全班各小组学生的总体平均成绩应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如此能够让各组整体的实力保持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也应注意平衡各小组成员的性别,并结合个人的学习风格、性格特征、社交技能,每组内应有能够带动大家活跃气氛和维持纪律的角色。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的任务就是掌握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并帮助组内其他同伴也掌握这些内容。实施STAD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分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并遵守规则:每个学生都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小组成员学会本节课的学习材料;只有所有小组成员都掌握了才能算完成学习任务;如果遇到困难学生先请求小组所有成员的帮助再请教老师;注意组内讨论的纪律。教师完成分组之后,制作学生小组概况表,表格如下。(实施STAD之前向学生公示时只展示姓名和性别)
(三)撰写课程材料
包括前文提到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影音材料、小组任务表、任务表答案、测试题等。
(四)教师授课
以“地球的自转及其意义”为例,导入情景:为什么日复一日太阳东升西落呢?在讲授地球自转的基础知识之后,展开讲解昼夜交替和时差。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自转造成了各地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晚之分。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时差。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相邻两个时区区时差1小时;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分区计时的基础上各国采用了区时。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五)进入STAD
教师按照小组下发“任务表”,为保证小组活动顺利进行,避免个别学生“独行”现象,每组只下发两份“任务表”。通过在各自小组中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表”中“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表格及“判断时区、计算区时”的填空题和计算题。所有小组完成后,教师公布答案,进行讲解与指导。
(六)课堂测验及计算提高分
小组学习活动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课堂测验。设计的测验试卷难度应略高于任务表,题量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在保证测验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前提下,测验试卷的结果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个人的测验分数和小组得分要在下一堂课之前算出,试卷可由老师或者不同小组交换批阅。在STAD中,小组内所有成员提高分的平均值,也即“小组的提高分”是小组赢得最终分数多少的关键。提高分,即测验分数超过其基础分的程度。提高分的计算在熟悉之后短时间内即可计算完成。提高分可由表1确定。在向学生解释提高分的计分方法时,要着重强调提高分的意义和公平合理性。在这种制度下,如果每个学生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那么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去获得成功。
(七)小组认可
这一阶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个人提高分和小组得分给予小组奖励。在每次测验结束后,都要对那些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统计分数与颁奖可由学生干部协作完成。小组提高分达到10分的为良好组,小组提高分达到20分的为优秀组,小组提高分达到30分的为超级组。在小组测验后尽可能先宣布小组得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学生把“做得好”与“得到奖励”联系起来,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八)重新设定基础分与重新分组
实施STAD测验1-2周后,根据测验的成绩重新设定新的基础分。在实施STAD模式期间,每5-6周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让每个学生可以和不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避免产生小团体。但每学期内STAD模式不能太频繁,高中课时量相对于内容并不充裕,不能抛开讲授法的主要支撑。STAD模式的考核评价方式抛开以往成绩,只关注学习进步,这就将关注点从个体间的竞争转移到学生自身的前后对比,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激发个人潜能去争取提高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STAD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相互合作的学习环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与道德情感,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和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以涵盖人际交往互动、实践体验等教育理念为创新,来适应基础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培养未来的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岳里.基于STAD合作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构建与实验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02):103-107.
[2]闫龙.STAD合作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5(23):60-61.
[3]周颖斌.STAD合作学习法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河北科技图苑,2019,32(06):79-82.
[4]闫龙.STAD合作学习在高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大江周刊(论坛),2011,(7):157-158.
[5]何李来.STAD型合作學习:教育学课程教学新尝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2):107-110.
[6]耿夫相.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J].地理教育,200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