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安放我们的精神

2020-05-19 15:04仲洁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诗意心灵物质

仲洁

“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如此描述城市。其中关键,正在于何为“生活得更好”。

城市生机勃勃,予人无限可能。从经济学上看,这是“集聚效应”产生的强大向心力。然而,生活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现实中,每天都在拔节的城市,往往与“生活得更好”演出二律背反:钢铁丛林里看不到日升月落,雾霾围城让人不敢深呼吸;小区越盖越好,孩子却不懂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网络越来越快,低頭族们却忘了给身边的老人让座……很多人在反思:物质丰富,就能生活得更好吗?

美国社会学家芒福德认为,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城市,在物质要素形成之前,就已具备了强大的精神要素,包括对自然的敬畏、对安全感的需求、对新鲜事物的渴望,等等。这也意味着,满足人们最本质的精神诉求,才是城市存在的目的,也才是让人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好的关键。

打开历史的视野就会发现,面貌多样的城市,背后是对“如何安放精神”的不同回答。古希腊的雅典开民主风气之先,阿戈拉广场成为聚集人的公共空间;明清时代的北京,布局严谨、建筑恢弘,展现大一统下的治国理念;巴黎卢浮宫珍品荟萃,层叠的历史也层叠下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寻……城市是由人所建造的,物质只是载体,决定一个城市风貌的,最终是张扬其间的人类精神。

人在自然环境中,感到舒适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构建城市的精神宜居,同样需要让心灵的各种仪表读数始终保持最优。

身暖通体舒泰,心暖城市如春。一座城市有没有温度,体现在规划上是否有初心、管理上是否走了心。落脚城市的人们不是候鸟,他们不仅为了生活,更为了寻找归宿感和身份认同,为了寻找“我是谁”“来自何处”“去往何处”等永恒问题的答案。让城市从“地产”回归“土地”,让建筑从“房子”回归“家园”,才能规划好更多精神的空间。“暖”既是人文精神的普照也是人本细节的呵护,来自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也来自可以让拾荒者入馆阅读的管理,来自让孩子们也能悉心与艺术对话的布展。提升温度,保持温度,城市才不仅是高楼大厦、钢铁丛林。

生命的诞生与存在不能缺少水,保持心灵健康也同样需要文化“湿度”,构建精神宜居,应致力于涵养城市的文化水源。前段时间,有公益组织进行了“地铁丢书”活动,希望让更多人加入地铁阅读的行列。虽然效果可能有限,但也提出了城市文化建设的问题。一群诗歌爱好者自发“为你读诗”,让诗意充满手机的移动空间;各类民间剧社、合唱团,在大小剧场里演绎着“城会玩”;读书会在悄然生长,严肃的阅读与讨论凝聚起志趣相投的人……让城市氤氲“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气,城市就会因文化的滋养而年轻,文化更会因城市发展而生机盎然。

“此心安处是吾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向着美好生活前行的历史。让我们致力于构建诗意的栖居、精神的家园,愿我们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好。

(选自2016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点 评】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其诗歌《人,诗意的栖居》中写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灵魂得以安顿,心灵得以安放,而无需再赤足流浪,几乎成为了所有人共同向往的精神家园。《在城市中安放我们的精神》这篇文章恰是从安放精神入手,进行阐发人与生活中的城市之间密切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用经济发达与科技腾飞来定义一座的城市的繁华与否,而往往忽略了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所感受到的呼吸的温度。文章开篇着眼于人们身边常见的社会现象,用质疑的口吻叩问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物质的富足,就能生活得更好吗?这个问题,应该也是对大多数人内心的追问吧。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对物质的追求,每天的忙碌都是在为物质的更加富足而奔忙,忙碌到根本就没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有没有生活得更好了。

而城市并不单单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而存在的。作者把我们带到了古希腊的雅典,明清时代的北京,巴黎的卢浮宫……用悠悠历史来让我们浮躁的心灵安定,并让我们见证来自时光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城市的温度,应源自于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望,精神的需求,而我们的生活也应该是如此。

我们虽然很多时候并不是很在意“我是谁”“来自何处”“去往何处”等永恒问题的答案,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我们几乎每一天都在面对着这些永恒问题,并时刻被它们所困扰。而城市的温度,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恰是它也只有它能更快更好地帮助我们找到自身的定位,规划好属于我们自己的坐标,并让我们在井然有序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这既需要人文的呵护,也需要文化的滋养。生活中的城市正是通过我们一张一弛的呼吸和跳动的脉搏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其温度,只有眼光不断向上,脚步不断向前,我们也是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线。

脚步可以匆忙,但是心情应是惬意的;生活可以繁忙,但心灵应是充实的。从生活中的城市到城市中的人,作者用时空的转换来把脉城市的温度,让我们不再汲汲于物质的富足,在车水马龙前,在格子屋子间,在网络空间中,就算抬头只能仰望那四角的天空,但是,只要内心是富足的,只要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相处的,只要眼睛看到的地方比现实的物质更高一些,那么,每一座心中有精神家园的人们所生活的城市,那就是人们最向往的城市,那才是人真正地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作者通联:广东揭阳普宁市城东中学]

猜你喜欢
诗意心灵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诗意地栖居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被耽搁的诗意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