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知识生长点

2020-05-19 15:04张玲罗文清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邻边生长点圆柱体

张玲 罗文清

这里的知识生长点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教学知识,即已经知道了什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化生长点为重难点,提升教学的效度。以“加减计算”为例。小学阶段,学生经历了从整数“一位→两位→三位→多位,不进位(或不退位)→进位(或退位)”到小数“简单的计算→稍复杂的计算”再到分数“同分母→异分母”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我们一直在解决两个问题:1.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加减。2.在整数、小数加减中,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够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在分数加减中,满一向整数部分进一,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从整数部分退一。以上两点即为知识的生长点,应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强力突破。

化生长点为延伸点,拓展教学的宽度。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层次性与延续性昭示了某一知识点既是前位知识生长的结果,又是后位知识生长的基础。

以“直柱体的体积”为例,小学阶段学生依次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三者除了本身存在推理上的因果关系外(长方体体积计算是正方体、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的前提与基础),还能以“体积=底面积×高”这个公式统一起来。有的教师可能还会从“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入手(而公式中的“长×宽”也就是前式中的底面积),对正方体、圆柱体作出类似分析,对三者通用一个公式进行拓展。

教学其实还可再向前迈一步。教师借助直观图的演示(长方体、圆柱体的高由小变大,让学生感悟到它们好似一片片、一个个小的图形累积起来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对于它们的体积公式都可用“底面积×高”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当学生体会到这些图形好像一个个长方形(或一个个圆)向上堆积起来的过程,公式里的底面积就代表那些长方形(或圆)的面积,而高正好就是堆积的高度时,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它们都可用“底面积×高”来计算体积了。

化生长点为思辨点,下潜教学的深度。学习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不时会有些“误生长”“光顾”学生的探究过程。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表现为两条邻边的积。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很自然会类推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邻边的积。这就是知识的“误生长”。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在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后,利用一个活动的平行四邊形进行演示(拉动对角,让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小变大),引导学生思辨:两条邻边的长短没变,而面积明显发生了变化(甚至当两底重合时面积为0),原因何在?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因为底上的高在变,由此感悟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当然,弄清面积后还可以进一步抛出问题:在“变”中你是否发现了“不变”的因子?学生借助这个问题,能理解因四边的长度没“变”,所以周长是“不变”的。

(作者单位:松滋市黄杰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邻边生长点圆柱体
四边形新定义问题例析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在党史资源中寻找民主的生长点
基于线缓冲区分析的街区合并方法
圆柱体对垂直其中轴并过其中心的转轴转动惯量的几种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