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审视与提升策略

2020-05-19 15:29臧艳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观念

臧艳美

摘   要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呈现出整体学历水平较低、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升、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能力欠缺、自我发展内驱力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不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准入门槛较低、资格认定制度不健全、教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反思能力较低、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需要引起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视,适当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不断健全资格认定制度、强化其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反思能力、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关键词 农村小规模学校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观念  考评机制

1996年《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将教育看成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要进行持续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以获得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能。”从此,在世界各国教育领域,“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已达成共识。教师专业化实际上就是指教师具备其他人员所没有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从事着其他人员不能从事的职业。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分工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自身职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的专门职业,需要经过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的专门培养和训练,获得相应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静态”来看,教师专业化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动态”来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强调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在基础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着我国农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索和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非常有必要。

一、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呈现

1.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整体学历水平偏低

有调查研究显示,不同学历水平与教师教学素养密切相关,学历层次越高,教师具备教学相关资料以及收藏书目的比例越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比例也越高;学历层次越低,教师越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应用信息技术的比例越低。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自我评价也在不断提升。在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不成熟,其专业性不强,整体素质较低。从世界各国来看,当前很多国外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学历层次基本达到了本科水平,而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学历较低,尤其是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学历更低,我国农村地区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低的现状与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1]。

2.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教育理論及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专业性职业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需的专门知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构成不像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那样,以“教育学知识+学科知识”为基本模式,因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它更注重多层次复合的结构特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主要由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儿童发展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内容构成。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向其传授知识,还要开展课程研制与教学活动设计等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专业化重要基础的教师知识,包括条件性专业知识、本体性专业知识和拓展性专业知识三个方面。在我国师范教育中,不太重视教育学知识的教授,而更注重示范性的培养,也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结果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较低。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一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不足,教育技术能力、创造能力及教育科研能力都较低[2]。

3.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能力欠缺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受自身学历与能力所限,更新知识的速度缓慢,掌握知识的范围狭窄,很多教师只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知识,对其他知识的掌握不够,致使许多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知识储备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在教研活动中忽视对“副课”教学的探讨,只重视对“主科”教学的研究,忽视对“学法”的探究,强调对“教法”的钻研[3]。另外,校本教研还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一方面表现为教研活动与教研主体相分离。很多农村的校本教学研究只有年轻教师或个别骨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仅是对自身教学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没有形成教师之间共同探究与讨论的环境,教研活动缺乏共性。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学过程与教研活动的分离。许多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挖掘与教学相关的问题,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此外,一些学校将本校的教学研究视为获取利益的手段,一些教师为了晋升职称、选先评优及劳务报酬等,想尽各种办法申报省级、市级课题,却很少考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

在多种综合因素影响下,很多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自我发展动力不足,表现出不想学习、不想开展教学探究活动。究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两点。一是教师职业吸引力较低。整体来看,教师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尊重,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其职业认同感不高。目前有一些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具有很大的替代性,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感到不满意,导致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较低,离职倾向比较严重。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缺乏自我发展动力,整体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二是工作压力较大。教师工作本身时空界限不清晰,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担任学生管理,应对各种繁杂、琐碎事务,应付各种检查等繁杂工作。教师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都比较大,自己可以用来支配的自由时间基本被占据,这种繁重的工作任务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二、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的成因分析

1.不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整个教育领域,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面临的问题相对严重。因此,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首先应该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着手,以保证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等的专业性。长期以来,因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工作环境比较固定,相对来说工作难度不是很大,再加上服务对象——农村学生的独特性,教师自身不太重视自己专业化发展。同样地,教育管理者也更多地强调对基础教育的普及,没有考虑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部分教师教学用语不规范,教学语言中存在大量方言,普通话的使用存在一定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语言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进行纠正,这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未来发展[4]。但因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性重视程度较低,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性没有得到相应发展,所以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提升,再加上不合理的教师资源配置和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时甚至连常规的教学任务都很难完成。

2.教师准入门槛较低,资格认定制度不健全

長期以来,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多以中师类的师范生为主。而近些年来,原来的这些院校多升级为高等师范专科院校,尽管学历层次比中师提高了一级,但生源素质却远远赶不上之前,一些学校为了保证入学率,将入学成绩一再降低。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有很大一部分从事了农村教育工作,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近些年来,尽管有一些大中城市的教师已经有很多是本科学历甚至是研究生学历,但在短时期内,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很难得到改变。另外,在资格准入方面,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如不分学科专业,只要达到相应的学历,任何人都可以考教师资格证,非师范专业人员以速成式应试学习考取的教师资格证,其含金量相对较低,这会造成教师队伍从业素质良莠不齐。整体来看,我国考取教师资格的法定学历标准相对较低,这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有的学历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5]。当前,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学历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适当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准入门槛。

3.教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反思能力较低

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经验非常重要,但仅有经验远远不够。有研究显示,经验不一定会使教师更优异。如果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惯例没有进行反思,则不能确认这些经验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教师使用的经验是理想的,则有助于促进教师成长为经验型教师,如果使用的经验是不好的,则会对教师成长与学生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虽然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根据自己直觉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科学研究方法缺乏;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教学工作,缺乏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缺乏广度和深度,其层次较低,反思手段过多地依赖常规性的教学策略。教师的教学反思有个体与群体之分,两种反思活动在不同的场域和情境之下,各有优劣。但同伴共同反思可以有效形成浓烈的反思氛围,从而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开展。尤其是自我反思和同伴反思的相互结合,更容易形成浓郁的反思氛围,使处于较低层次的教学反思上升到较高层次,即由以往的技术层面向具体的情境层面乃至辩证层面发展,这样更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但事实上,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很少进行反思,基本都是凭借知觉或经验开展教学,即使是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其反思也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处于较低层次,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反思[6]。

4.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得不到支持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既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又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学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乏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合理管理与人文关怀,影响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补充机制不健全。在我国城乡教育差异及其他多重复杂因素影响下,各学校师资力量不均衡现象突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呈现出学历普遍较低、老龄化严重、学科教师结构失衡等问题,且教师补充渠道阻塞,很难对其进行合理补充。其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制度尚不健全。虽然新一轮教育改革非常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但当前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制度仍不健全,很多培训机构受办学水平及条件所限,其培训效果较低,很难有效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其教师专业能力难以提升,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其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和进修资金不足。虽然国家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了,并产生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没有满足全面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高质量的教学团队难以形成。其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考评机制不健全。当前很多学校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往往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具体的学校发展状况及基础设施情况[7]。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提升策略

1.正确理解教师专业化,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影响着整个学校教育质量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应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尤其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所以,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专业化发展,以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专业化发展的参照依据,严格要求自己,仔细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语言使用不规范现象,努力改正自身不足,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育管理者要用长远的视角、科学的教育观念看待教师专业化,大力支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创造良好环境。另外,教师自身及教育管理者都要深刻理解教师专业化内涵,清楚认识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由内而外主动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以增强教师专业责任感、提升教学品质、形成专业自我和优化教学行为为重点。这个过程是一个包含多个阶段的教师个体持续社会化发展的过程,由国家、地方、学校、教师等多个主体共同推进,也是教师与环境不断互动。

2.适当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不断健全资格认定制度

教师资格认定是教师准入的最基本渠道,也是教师质量得以保障的最低标准。建立严格、健全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统一的较高水平教师专业标准是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这种严格要求既是教师学历层次方面的,也是教师专业修养方面的。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定仅对资格申请人在笔试与面试等环节进行了相应规定,对科学有效的教学规划、课堂管理、学生组织及促进学生成长等方面并没有详细规定,而事实上这些能力是教师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就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当前教育发展状况,从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及知识水平等多方面严格制定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不断建立健全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限制度,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吸收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从品行素质、学历层次、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严格要求,严把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入口关”。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化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观念
农村小规模学校自主发展策略研究
简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